客家女奥蒾

客家女*奥蒾,潮汕人,是个半汕客。现居住澳大利亚。理工女,喜欢写写,喜欢背包旅行。
正文

《我的潮汕缘》

(2017-07-08 03:34:30) 下一个

人与人之间讲究缘分,人与事之间也一样要讲究缘分,人与一个地方也是这样的。按定义,缘分是一种人与人之间无形的连结;它是某种必然存在的相遇的机会和可能。潮汕是我的故乡,我土生土长的地方,我和潮汕有着割不断的渊缘。

今年初,我错过了今年昆州潮汕总会举办的第一届潮汕美食节,当时有些沮丧,有些失望 。我被拒绝参加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我“客家女”微信名 和我老家是否属于潮汕需要查证。本来参加社区活动这种小事,错过就错过了,没有什么。不过我的潮汕缘还是有必要说清楚。

从地理位置和国家的行政划分来说,我的老家揭西属于潮汕地区。揭西位于梅县山区和潮汕平原的交接处,有一半人讲客家话,一半人讲潮州话。我是讲客家话的,因此给自己起了个网名叫客家女,我在博客上说明我是潮汕人,是一个半汕客。

我老爸解放初期就读于韩山师范。 韩山师范位于潮州市市中心,现已经改为韩山师范大学, 几年前我还和我二弟带我父母回访韩山师范了,老爸看到他曾经生活学习的旧楼非常激动。我小弟是在汕头读的大学,他和我爸都讲得一口流利的潮汕话,他们在家里一天也离不开功夫茶。

我从小在潮汕地区长大,潮汕文化,潮汕美食参透了我整个成长过程,包括我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对潮汕美食特别留恋。除了美食,我也喜欢潮汕文化和艺术,小时候还学过绣花和钩花。

另外我特别欣赏潮州女孩的多才多艺,温柔贤惠。我也喜欢潮汕男人顾家和温文尔雅的品质。潮汕人那种大家庭的和睦生活氛围非常令我向往。我很敬佩潮汕人,他们团结,他们经商天赋更是众所周知。

潮汕人热情好客,我交有不少潮汕朋友。我是在广州上的大学,虽然在中学和大学,工作中都有潮汕同学好友,遗憾的是我当时没有好好学习潮州话,现在只会听一些,讲一点点。

到了我这个年龄,很多事情和人都应该见怪不怪了。黄金海岸和以前居住过的基督城每年都有不同国家的美食节,这些美食节都是对公众开放的,我每次都会带上家人去观赏,去品尝。潮汕美食节也邀请了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华人团体。我真没有想到,我这个土生土长的潮汕人,会因为我的网名被拒绝参加家乡的美食节。我当时真的觉得有点哭笑不得。故事很长,我还是从头讲起吧。

大概是今年初吧,我在一个社区微信群,看到有人发帖子宣传布里斯班的。我很激动:这是我出国将近三十年之后,第一次可以吃到真正的潮汕美食了。。心想这次家乡的美食节一定不能错过了。

于是我赶忙跟这位发帖人联系,我跟她见过两面,微信私下联系过几次,算是认识吧。所以就直接问她参加美食节怎么购票。她说:“美食节不对外开放,只有潮汕人可以参加。” “我也是潮汕人,我老家是揭西的,属于潮汕地区。”我回答说。她说那她得跟会长请示。

这样我就只好等她请示会长了,过了两天我问她会长怎么说。她说:“会长这几天很忙,还没有时间查证揭西是否属于潮汕的。”我无语了,还到中学同学微信群求证一下老家现在是否还属于潮汕地区,不管是网上,还是同学群,答案是肯定的。

我当时纳闷:不会讲中文的华人还算华人吗?他们有资格参加中国美食节吗? 出门这么多年,碰见这么排外的情况还是第一次。如今世界这么开放,民族的边界都模糊了,家乡的界限还得划分得这么清楚么?如果潮汕人的后代不会讲潮汕话,是不是也不能参加潮汕美食节了。

又过了几天,她跟我说:“没有票了”。其实没有票了是很正常的事情,任何事情都有个限数,先来后到是合理的事情。关键是这位女士,还加了一两句类似这样的话:你微信名称都自认为你是客家女,就不是潮汕人,不过我可以拉你进潮州群,等等。 我说潮州群我加入就不合适了,我确实不是潮州人,不过潮汕群我可以进去看看。

就这样,虽然我没有能够参加家乡在昆州的第一个美食节,我还是进了昆州的潮汕老乡群。应该感恩这位女士把我拉进了潮汕群,也许拒绝我参加美食节是她个人的主关意愿,并不是潮汕老乡会会长或领导小组的决定。

加入了潮汕老乡群后,我一直静静地潜水。今年初在群里看见老乡们组织一起摘柚子和游酒庄,我很吃惊那位拒绝我参加去年美食节的女士这次还私信提醒我这个活动项目。我这个人比较小气,心里还有些疙瘩,加上当时比较忙,就没有去参加了。这也是一种我随然的做法了。

上个月在广东高校联谊会,认识了两位潮汕老乡,她们对我很热情,还处处帮助我,让我感到很温暖。其中一位老乡说她也不会讲潮州话,每次参加聚会的老乡们都很友善,主动用普通话跟她交流,她鼓励我下次有聚会要参加。经她这么一说,我也就释怀了,期待下次的老乡聚会早日到来。非常感谢这两位广东高校老乡。看来我跟潮汕,潮汕朋友还真是有缘了。

初稿于2017初,修改于2017.7.8 黄金海岸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