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游侠

幸福其实很简单. 清闲的午后.落日的黄昏.一杯淡淡的清茶.品位漫漫人生, 简单.自然的生活.
正文

匆匆芝马行 - 2015芝加哥马拉松报告

(2015-11-07 11:48:08) 下一个

2015年芝加哥马拉松2:59:40完赛,跑出了个人最好记录(PR),比上半年郑开快12分钟。在4万多名参赛者中排名915,年龄组排名第55。圆满完成了自己的预期目标,完美的芝加哥之旅。

1977年创办的芝加哥马拉松是世界上六大马拉松之一(其他五个是波士顿,纽约,伦敦,柏林和东京马拉松)。这项著名的比赛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天举行,今年是第38届赛事。芝加哥的参赛人数控制在四万五千人,关门时间是六个半小时。一般会提前半年开始报名,从2014年开始实施报名标准(Chicago Q),目前标准是男子3:15,女子3:45,如果没有达到准备还可以通过抽签和其他渠道报名。

芝加哥以赛道平坦,观众热情而著称。起点和终点都位于市中心的Grand公园,路线穿越了市区29个主要城区,让我们可以有机会领略这座城市的独特景观,可惜我大多时候都在埋头找钱,默默的叨念,折算着自己可能完成的时间,没有很好的欣赏风城的风貌。

这次芝马的训练还是非常给力的,除了去秘鲁徒步印加古道一周外完完整整执行下来了整套计划。这是我第二次跟随AM70的训练计划。其实上次郑开只能算半个训练周期,仅仅九周的时间。这次严格执行AM70的十八周计划,没有做任何变动。AM不愧是马拉松计划中的葵花宝典,相比汉森的计划,AM对我非常实用。当然每种计划都有它的独到之处,汉森强调每周的三次SOS训练,好处是高强度训练的时间比较固定,容易记忆,不看计划表也能大概知道该练什么了。相比而言,AM里面关键训练就少好多,18周总计有5次tempo,6次interval和12次LR。AM比较独特的是每周至少一次的12~15英里的MLR,最艰苦的星期要跑一次14迈,一次12迈的MLR,周末还有18迈的LR,感觉还是蛮累的。AM要求MLR和LR要求速度相对比较快,速度要求比MP慢10~20%,不是传统意义的慢悠悠LR。由于我看书不仔细执行计划过程中还闹了不少笑话。一开始我把LR和MLR的配速记成了比MP慢10~20秒,结果头两周把我累的够呛,MLR几乎坚持不下去,心里直犯嘀咕,刚开始训练就这样,后面十五六周可怎么办啊!幸好姚明偷窥我的训练log并且及时发现了我的这个错误。配速改正以后MLR和LR立马轻松了许多。我的另一个错误直到训练尾声才又一次被发现了,跑interval的时候我的间歇时间一般定90秒,跑3*1的时候间歇2分钟。当我taper前跑完最后一个3*1后姚明说你的间歇时间太短了,我还坚信自己完全是照本宣科。等晚上回家一看书顿时傻眼了,应该间隔50~90%的时间。可惜已经没有改正的机会了。读书不仔细害死人啊!

训练周期制定合理的配速十分重要。我当前的MP是721,如果我准备破三,MP对应的是652。所以在训练前期我就以721起步,然后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逐步加速到650左右。训练初期我都是每天下班从办公室跑回家进行训练,后来天气实在太热,只好把每天的训练改到凌晨,不成想效果更好。只是周中要跑14,15迈的MLR比较痛苦,但我也都坚持下来一次没拉下。个人感觉快速MLR对提高我的速度和耐力帮助很大,中后期我跑MLR一般不会感到吃力,大多数时间还会以稍稍快一点的配速完成。唯一完成不好的MP的LR,因为天热的缘故,几次MP的长距离都没有很好的按照计划执行。以前我理解应该把MP部分放到长距离的中间,在企鹅网学到MP放到LR的最后。在实际执行过程当中还是没有把握很好,总是最后两三迈掉速。这是我以后训练需要加强的地方。

完美的训练需要用比赛来检验。没有任何纰漏的完成训练,我的信心满满地。但最后几天还是有点小纠结,知道芝加哥比赛当天的气温不是特别理想,心里有点摇摆,要不要冲击300,还是保守一点305至少可以Q了明年的纽马。最后还是横下一条心赌一把,大不了跑崩了。周六飞芝加哥还闹了个小插曲,早上去机场的路上收到AA的短信告知航班取消了,我的航班改到晚上了。取不了bib第二天就没法跑,我当时就傻了。到机场后赶紧到AA的柜台求助,发现前一班飞机也延误了还没有起飞,而且还剩最后一个位置。有惊无险的一场虚惊。

芝加哥的跑友们实在太热情了。飞机降落芝加哥时道哥已经开车到机场接我和休斯顿来的一哈,省去了我好多精力。白队提前帮我们定制的Chi Runner的队服也十分给力,芝马就穿它出战了。还有三火姐及许多土著跑友们比赛中充当志愿者为大伙服务,加油助威和拍照。

芝加哥不愧为世界著名赛事,虽然有四万多人参赛,组织工作绝对一流,井井有条,忙而不乱。早上7:30唱完国歌,大家纷纷扔掉御寒的外衣,准备26.2英里的征程。Elites起跑后仅仅20多秒我就跨过了起点,随着人流快速前行。虽然是第一次经历这种大场面,我是相当兴奋,鸡血满满的。出发非常快,并没有想象中的延缓。前几迈大家跑的都比较快,跑到5k的时候用时20分多一点,比我预期稍稍快一点。我近期训练没有用过心率带,所以比赛也不带,只看配速。我习惯记住几个点的目标时间,做到心中有数。一般我会默记住5k,10k,10迈,13迈,20迈和24迈所用时间,再进行调整。这样的好处是不是百分之百依赖GPS,特别是芝马在市中心地带高楼区GPS信号混乱的情况下更显优势。

我一般都会前半程跑太快,最后几迈就明显掉速。今天我有意控制速度,可还是跑的比较快。前几迈配速大约在630,比预期快15左右。理想配速应该在645~650之间。过10k记时毯的时候用时41分钟,到13迈半程附近用时1小时27分钟,比预期快近两分钟。这个时候感觉状态还不错,如果后半程没有大的意外应该可以破三的,但马拉松最艰难的就是后半程,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我不敢有丝毫大意。

芝加哥的志愿者特别棒,观众更是热情。马拉松比赛就像一场巨大的盛会。沿途两侧挤满了加油呐喊的人群,虽然大多时候听不清他们喊的内容,但那份激情还是可以感受到的。芝马的水站特别充足,平均不到两迈就有一个,我是每站必喝,好在也不耽误时间。昨天晚上和其他人讨论吃胶的策略,多的人全程要吃八个,这大大超出了我的计划。为了补充能量,预防抽筋。我计划五个胶和两颗盐粒。但吃完第三个我感觉实在受不了了,后面就不敢再吃了,别弄的胃难受就得不偿失了。

今天出发前原本计划跟300的兔子一起跑,但一出发就没有看到兔子们,还只靠自己掌控配速。许多人都说跑马拉松一定要跟着美女跑,因为美女的配速会比较稳定。芝马这种大型比赛,随时随地都是一大群人在一起跑,很难有孤单的时候。今天我也尝试跟随个美女,可锁定了几个目标不是她们太快我跟不上就是太慢影响我的配速,只好作罢。

热情的芝加哥观众以各式各样的形式给选手们加油助威,唱歌跳舞,敲锣打鼓,最给力的还是唐人街的舞狮表演。不光是助威,他们还会给我们跑道上的选手准备各式各样的东西补充能量,有准备水的,有递香蕉的,有拿面包的,有提供糖果的,最有意思的是一个饭店居然送上一杯杯啤酒。我的配速一直到20迈都很稳定,比预期时间快2分左右,最后六迈至关重要。接近22迈的时候肚子隐隐作痛,我稍稍放慢了一点点,心里祈祷不要出差错。我不敢再吃胶,在水站只喝水或者运动饮料,还好肚疼没有加重的趋势。这时候正好经过唐人街,看到舞狮的表演,还有一面大大的五星红旗挂在路边,心里还是小激动了一下。

最后的三迈我不敢欣然加速,害怕肚疼加剧,而且最后几迈看到许多人抽筋在路边拉伸,还有不少人开始以走代跑,我更不敢冒然变动以免出现意外。马拉松比的是体力更是意志,越到后面意志越占主导作用,这时身体已经相当疲乏,是放弃,是继续,还是加速前行,全靠意念在支撑着每个跑马的人。

前几天还有朋友问我为什么跑马拉松,也只有跑过的人才能真正感受到他的魅力。春风得意的时候不要狂妄,痛苦失意的瞬间永不言弃。站在芝加哥的闹市中央,万众欢呼,为你加油,那种感觉很奇妙的。在漫长的26英里多的征程中,可以看到形形色色,各式各样的人。有的人起跑就冲在最前面,绝尘而去;有的人前面高歌猛进,后面弹尽粮绝只好慢慢前行;有的的人保持匀速,不管前期多少人超越自己,以我为主,后期照样可以反超不少人;有的人前慢后快,一路不断超人,享受超越的快乐;还有的人不管成绩如何,慢慢悠悠享受马拉松过程的每一分钟。用自己选择的方式完成比赛,人生何尝不是这样,人生就是一场马拉松。每次比赛我都会被感动,这次尤甚,看到、听到许多。看到那些坐在轮椅上的,独腿的残疾人选手一样完成全程的比赛,真正体现了的马拉松精神。最令人感动的还是那位50多岁的K57063号盲人跑者,她用3小时57分跑完全程。照片中的其他三人是盲人的领跑员,他们会告诉盲人跑过什么地方,描述沿途的景色和观众的举动,让她感受跑步气氛。励志,震撼!


马拉松至关重要的最后几迈,我心里一直在算着小九九,如果保持645的配速应该可以258完赛,如果稍微掉点速,只要不降到740,应该还是可以sub3的,如若降到800破3就比较悬了。我是反反复复在计算着N种可能性,直到看到最后一个里程牌上面写着“最后1600米到终点”,时间显示2:53。7分钟跑完一迈应该没有问题,但我也不想出任何意外,稍稍提高了一点速度。沉重的双腿,隐隐的腹痛这时候都不可能成为借口,脑袋指挥一起,芝马终点,我来了!完美的比赛停留在2小时59分40秒。

比赛总是有许多不确定因素,温度气候,训练好坏,身体状况,比赛执行等等都会影响最后的成绩。 大PR的,BQ的,没跑好的,撞墙的,抽筋的,这一切都成为过去,赛后聚餐总是让跑马人期待,也是马拉松比赛的重要组成部分。芝马的传统是在唐人街的老北京饭店相聚,吃什么大家并不在意,40多个来自美国,加拿大各地的华人跑友们聚到一起,交流分享跑步的欢乐和痛苦。今年还有多个国内专程来跑芝马的跑友参加了我们的聚餐。这里真可谓高手如林,藏龙卧虎。63岁的女侠朱老师339完赛,高居年龄组第五名,62岁的李哥
348完成六大马拉松赛事的最后一个。和我同岁的云南牛人马哥243成为最快的中国籍选手。连续11次出战芝马的传奇小马哥。还有好多为这次比赛充当志愿者的华人跑友们。

完美的训练,完美的结果。马拉松没有奇迹,也没有遗憾。我们的目标总会是下一个。很高兴能在芝加哥见到如此众多神交已久的朋友们,因为有你们,跑马路上乐趣多多。

一马堪城初试手,
二马郑开了心愿,
三马芝城勇破三,
四马剑指波士顿。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florence001 回复 悄悄话 太太太棒了!!! 三小时之内!!
Sunnydog&Thundercat 回复 悄悄话 第三个马拉松就破三;祝贺,佩服!!!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