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山残阳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 现实, 是将来的历史, 我们不纠缠历史,我们创造历史!
个人资料
苍山残阳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我们怎么读历史(1)

(2016-03-02 17:49:20) 下一个

我们怎么读历史?(1

我们怎么读历史? 这个问题每个人都会问自己,也会问别人。每个人在读历史的时候, 总会按照自己的思路去接受,去分析,去舍弃。而自己的思路是来自于所处的家庭背景, 家庭遭遇,个人经历, 个人的教育程度和水准及所处社会的影响。套用一句话, 一百个人读历史,就有一百种读法。既然读法不一样, 结论也不一样。但这不是历史!

所以, 千百年来,不,更早应该从有希罗多德和司马迁算起来,围绕对历史事件记载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事实上也不会停止。正是因为有这种争论, 所以会有不同学术流派, 会有不同的观点和见解。但是, 这只是对历史的各自的解释,同样,这也不是历史。

历史是什么? 历史就是发生在昨天所有的事,而今天所有的事,到了明天, 就成为新的历史。你去读它,它存在着,你不去读它,它也存在着。别以为读历史很容易,真正读起来很难。 如果容易读的话,那你读的就不是历史,是在读文学作品,是在读小说, 甚至很大程度上是在读科幻小说。

这不是我的论述,这是东西方史学家们,或者是这个领域内人们一致或相同的见解。所以, 历史系的第一堂课, 通常是白发苍苍的老学者老教授们尊尊告诫新入门的学子,别急着先去读历史, 先看看自己的文学水平如何, 问问自己看过几本文学名著, 是否尝试写过任何一类的文学作品,你自己会写么,如果写的那些东西水平如何? 如果连像样的文学作品都没有读过几本, 那先去补课吧。接下来就是问你,

  1. 看过多少文学名著, 看懂多少,是真的看懂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2. 你可以有与别人不一样的观点, 深浅不说, 但总得说点什么,即使是同意别人的也可以。
  3. 接下来, 你得回答,这一部写的这是那个时代的历史么, 那一部能反映那个时代全部,还是一部,还是一点点?那个时代,就只有这一部? 同时期 别人是怎么写的。
  4. 如果你来写, 你怎么写, 为什么这样写?

你还没有透过气来,紧接着, 这些老学者老教授们就会问你,那些数以千万计的文学作品是历史么,如果你已经读了那么多的文学名著,你是不是就不需要 去读历史了。你读了这个人回忆录,读了那个人亲历记。你会认为, 你能说这是历史?显然不是, 你最多是知道了在某一时期某人的生活经历,你只是知道了某人的故事, 这离历史整体面貌 还差得远呢。 你最多知道了有一个人和这人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而已。

在这方面,被引用最多的是法国历史学家和政治家多诺的话语是他在一八二零年在法兰西学院上的一堂关于历史研究的讲课中就发表了这样的讲话, 他说要想成为历史学家的人, 得首先应注意一些史诗的名著, 正是因为这些诗人创造了叙诗的艺术, 然后, 他要求学生从近代小说中“学习对人物和事件作艺术型的描述的方法, 如何分布细节,如何巧妙的展开叙事的情节,如何将叙述中断,如何继续下去, 如何保持读者的注意力和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在读过诗人和小说家的作品之后, 再去读优秀的历史学家们的著作, 目的在于让这些学生能够领略历史著作的风格和秘密。多诺列举了很多著名的历史学家,从希罗多德,修昔底德等一连串古代的历史学家直到近代的休谟,罗伯逊,吉本和伏尔泰。这就是要求学历史的学生们在学历史之前,先必须牢牢打好优雅的文学基础和风格。

当你明白这样做的含意之后, 你会觉得,唉,这历史读起来还真的是件不容易的事,还没有读之前, 得先知道这么多文学作品。只有在读了许多文学作品之后才明白, 而后要读懂历史更是件不容易的事。

首先, 你得读很多同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如果你想对同一时期的历史现状有了解的话。 你得分辨出什么是那个时期的主流, 什么是支流,什么甚至是逆流。不同的文学作品中主人公在哪个时期所属的社会集团, 不同的社会集团代表着什么不同的阶层和利益。你得了解和理解不同的文学作品的作者的家庭背景,个人经历和所处的社会地位等。

比如,当下我们看到这样景象,文学家们争先恐后的杀入历史学家的地盘, 今天写这个历史秘闻, 明天写那个人物轶史, 后天索性来个大杂烩,可以把毫不相干的人物硬是扯在一起编个号称是历史剧。然后, 然后,就是历史学家们看不下去了, 跑出来说, 那不是历史, 那只是杜撰的,编排的, 娱乐的东西,和历史一点也沾不上边。

同文学家们急不可耐的杀到历史学家的地盘不同,历史学家却不霄去抢文学家们饭碗。甚至把文学家的工作看作是替想入历史学科大门新手们上的预科和辅导课。所以, 文学家们的工作,在历史学家看来基本上是在将要进入历史学科的新手们教识字和提高他们对历史的兴趣而已。而真正想学, 想进入历史学科的新手们,还得靠历史学科的老一辈来引导和培养。

难道不是这样么, 很多人不就是看了,读了文学家们的作品,小说的,电影的, 戏剧的,甚至是个人回忆录之类的,才决心要进入历史领域去搞个明白。 这时,他们就毫不犹豫把文学家们晾在一边。客气一点这样说,等我搞明白后,再来看你整一个就是在胡说八道。严厉一点的会说, 等我把史实挖出来后, 就会知道你为何这么写, 你要么是带有个人感情的,要么是带有政治倾向的。

有一句话叫做是文史不分家, 话是这么说的,但实际上,就如前面所说的,文学家做的都是替历史学家们打工的,都是替历史学们打广告的。人们真的想知道真实的历史是如何, 还得去向历史学家去讨教和学习。不管你是读了文学家们笔下的对某一历史时期是鲜花盛开的美好季节赞美, 还是读了那些声泪俱下在咬牙切齿的情景下写的个人控诉的回忆录或亲历记。要论证这些是否真实可信, 要明白这是否是社会的主流 ,支流还是逆流, 你还得去查阅哪个时期的历史。 你得做个比较,你得分辨出这些作品描述的事件是不是社会的主流,作品里的主人公在哪个时期是属于哪个阶层和集团的,是不是能代表哪个时期的大多数,或只是某一部分的代表, 甚至只是一小撮的代表。

因此, 文学家们写作品, 怎么都需要交代一下历史背景或者说时代背景,你能想象出没有或不需要时代背景的文学作品么? 你能读明白没有历史或时代背景的文学作品么? 文学家们所做都是竭力说明自己的作品是反映了某个时期的历史一幕, 或一角 或一个地区等。相比之下,历史学家们就直接把历史, 尽可能全貌的展现出来, 历史学家叙述历史时,不需要文学家们来粉饰和描绘

文学作品里说,当菲利普看到他的舰队毁灭的的时候, 他哭了。那么,只有他一人在哭么?

还是文学作品说的, 长城经过数千百年的建设,在明代时达到最宏伟时,但没有说千百年来造长城的工匠们从那里来的, 造完又去哪里了?

电影里的镜头,当毛泽东从西柏坡向北京进发时说,我们胜利了, 是共产党一党获胜了? 显然不是!

还是电影里的镜头,当蒋介石离开成都向台湾转进时,他说国民党失败了, 只是国民党一党的失败?显然也不是!

那么答案在哪里,去哪里寻找答案?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andrew_liu 回复 悄悄话 所以现在大多数人直接看明朝那些事,看袁鹏飞,看百家论坛。
你说的都对,但那是给搞历史研究的人的,老百姓学习历史知识,都是直接看白话文
你看看是不是钻了牛角尖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