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家的老屋

(2015-08-18 19:46:53) 下一个

夜里忽然梦见回到我家的老屋,和年迈的父母,却是作为租客的身份,醒来不胜唏嘘,  遂勾起无限往事,做此文以纪念。

 

我家的老屋其实是我姥姥姥爷留下来的家产,说起来惭愧,我从来没有见过他们俩,这还要拜共产党所赐,此事暂且不表。

 

我姥姥姓文,姥爷姓殷,都是满族人,再往上追溯,我姥爷的爸爸解放前好象是西城区的小地方官, 故家里有些家业,在西直门地区置了一点房产,我妈妈的童年就是在这个老屋里长大的。

 

后来文革爆发,我姥爷被划成小业主,房产被国家没收,改成街道工厂,由此可以想像老屋的大小。据说姥姥姥爷都是自杀的,这一点我只从姐姐那里听过,母亲从没有提起过只言片语,想来也是她心里永远的伤痛,不能碰的。

 

母亲和舅舅姨妈们四散天涯,只有我妈留在了北京,因为她当时已经是北大物理系的学生,想必母亲在当时的情形下一定是和姥姥姥爷划清了界限才得以自保, 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毕业后我妈拎着仅有的一只皮箱被分配到了北京变压器厂工作,在那里遇到了作为学徒工的我爸,我父亲当时是因为我爷爷被打成右派从而被牵连无法上大学而阴错阳差地也来到了变压器厂,虽然他的高考成绩是北京市前十名。

 

在日常的工作接触中我妈发现这个小伙子很能干又爱钻研,于是心中暗暗留意,虽然日记里把他说成是大右派的儿子,此事每每后来被我父亲提起还愤愤不平,殊不知这可能是当时特殊的情况下一个女性对他能够做的一种特殊的表达关注和爱慕的方式。

 

后来我妈主动发出交友邀请,我爸爸年轻简单就同意了,两人相处了几个月就订下百年之好,结婚时只有各自的铺盖和简单的生活用品凑在了一起,用现在的话说是名副其实的裸婚,就这样两个被打倒的家庭的后代走到了一起,他们在天津我奶奶家举行了小小的庆祝。

 

结婚后他们从厂里的宿舍搬出来,住进了一间九平米的小屋,应该是分配的。九平米有多大呢?我记得小时候家里能放下的只有一张双人床,一个三屉桌,一个脸盆架子和一个小柜子,那个柜子现在还在我父母家的阳台上。剩下的就是一条窄窄的走道。所以他们在屋外又搭了个小铁皮棚子算是扩大一点生存空间。

 

儿时的记忆是模糊又清晰的,模糊是记得东西不多,清晰是凡是记住的都像电影里的镜头一样印在脑海里。我记得小时候那张大大的软软的双人床,记得和父亲或母亲一起入睡的情景,当时我姐姐住在天津奶奶家,我平时上厂里的幼儿园,周五他们休息就把我接回家,当时的工厂每周只有周五放假,屋子虽小但是充满欢乐的时光。写到此不禁潸然泪下。

 

冬天的时候我和母亲睡在大床上,父亲睡在铁皮棚里的单人床上,北京以前的冬天夜里很冷,铁皮棚子里的铁桶里的水能冻成一个冰坨,真不知我爸怎么在那样的屋子里睡着的。夏天的时候又会被蚊叮虫咬,我姐姐有一回来北京睡在那里,一觉醒来眼睛都被叮肿了。

 

但是回想起儿时的时光还是欢乐的,我有时在三屉桌上画画,画一笔就给爸爸看看,总是能得到他的夸奖。有时姐姐从天津回来了,就把我从幼儿园接回来一起热闹一下。如此琐事,不一一赘述。

 

后来我也去天津上小学了,因为可以住在爷爷奶奶家比较方便照顾。就是在那一年,我家的老屋被政府发还了,据说是我爸爸连续两年每个周末去房管局死磨硬泡要回来的,顺便也发回一些被抄走的家具和文物。

 

我一年级的暑假回北京第一次看到了老屋,觉得好大,好凉快,屋子是一溜北房,还有一个后院,种着一棵大枣树。我们小时候最喜欢的却是后院里的沙子堆,想像着像一座小山,我们可以在上面跑来跑去。

 

就此以后我就从天津回到了北京,一家四口住在一起。屋子虽然大,但是也很老旧,记得我的一个初中同学来到我家后的评价是:你们家就象一个很久没人住过的别墅。但是不管怎么说能住在那样的屋子里在当时还是让人羡慕的。春天的时候我和姐姐在院子里种菜,种花,种过扁豆、丝瓜、 喇叭花、鸡冠花、鸟箩花……   夏天的夜晚我们可以在院子里乘凉,吃西瓜,听我爸谈天说地,那个时候我的爷爷奶奶到了夏天也时常从天津过来和我们一起住,奶奶在的时候总会做很多好吃的,家里也收拾的整整齐齐。到了秋天院子里的枣树上的枣就成熟了,红红绿绿,吃起来又脆又酸甜,个头也不小,每次都能打下好几大盆,父母总是把这些枣分一些給院里的邻居吃。冬天是最艰苦的季节,因为那个时候没有暖气,为了节省热量,活动中心就缩减到了里面的两间小屋,最大的一间屋子空着,我记得每次去上厕所都要从明亮温暖的小屋穿过寒冷黑暗的大屋再进入冰冷的卫生间,所以每次上厕所都是需要勇气的。不过能够不去公共厕所已经很不错了。

 

如此安居乐业了好多年,到了我考上大学的那一年,政府忽然要对这片地区拆迁了,记得那一年我们刚给屋里装上了土暖气,那一年院子里的枣树结的枣也特别多,好像知道自己日子不多了,草木皆有灵。在混乱的拆迁政策下我们不得不离开了居住多年的老屋。两年后搬回了在附近土地上盖起的回迁楼,一切都变了。

 

城市要发展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从我家老屋的故事也可以看出中国近代历史的一个缩影,以及老百姓的辛酸和快乐。作为大千世界中的一员,我和我的家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只能通过回忆发发感慨,纪念也好,不满也罢,但愿未来的日子能少些无奈。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楚歌小栈 回复 悄悄话 写得很不错
plum59 回复 悄悄话 好文。又勾起我对北京四合院的无穷回忆。
Lilac5 回复 悄悄话 写的非常好!
bobby41 回复 悄悄话 那一年院子里的枣树结的枣也特别多,好像知道自己日子不多了,草木皆有灵。
确实是这样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