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间一尘的博客

欢迎光临本人YouTube频道(频道名:林泉晗禅):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Vjv8tLsukFI_ciYYAxN5A


个人资料
正文

石头记真相大揭秘 第49章 夏金桂为什么非要置香菱于死地?

(2019-12-11 08:56:39) 下一个

24香菱“香魂返故乡”

吴本最让人激动的就是解开了所有判词的谜团,比如元春的“望家乡,路远山高”,王熙凤的“哭向金陵事更哀”……香菱死后,那她如何“魂返故乡”的呢?癸酉本为我们解密了,这一段文字真看得令人唏嘘落泪。摘录如下:

暂时说不到这里,且说香菱往太虚幻境销了号,警幻仙姑怜他一生遭际堪伤,许他魂归故里与母亲见上一面。香菱谢之不尽,飘飘荡荡往姑苏飞来,看见故乡富贵繁华,人烟熙熙攘攘,更是感叹。当年的十里街仁清巷葫芦庙早已不复旧貌,又往大如州去寻母亲封氏。话说封氏在其兄封肃家勉强度日,这日同兄长往集市上买针线家用,忽见一美貌女子立于身旁含泪痴望与他,以为他在家受了父母的气,便要安慰他几句,却见姑娘泣道:“母亲竟把女儿忘了?”封氏诧然,香菱便要母亲看他眉间的胎记。封氏打量着,猛然想起昨晚丈夫给自己托梦说今日将与女儿团聚,如雷灌顶,不觉搂着女儿大哭起来。忽见封肃走来,见他二人相抱倾诉,不解发问,封氏便告诉他知道,封肃听罢也不禁泪落如雨。香菱泣道:“儿今生愚呆,只想待人诚直,便自有善报,却从不曾想世间有妒妇恶夫。儿只后悔心机独缺,落的薄命夭折,如今再多说也无益了!”封氏听了,痛惜伤心,要带女儿回家。无奈香菱身不由己,不能久待,说话间就要告别。封氏、封肃不忍分离,拉了衣裳不放,却见眼前一闪,女儿已不见了。两个仰天大哭,却是空空如也,那里还有半点形迹?

(吴本第81回《惜昵近公子做良媒,讳笞罚丫鬟结恶党》)

通行本里封肃是甄士隐的岳父,现在想来也有点疑惑,甄士隐出场已经是年过半百、膝下无子。几年后女儿英莲被拐子拐走,等到甄士隐去投奔封氏娘家时,甄士隐都将近六十岁了。那他的岳父还健在吗?而且封肃夫妇对甄士隐夫妇的态度也很不好,如果真是封氏的亲父母,想必不会对痛失爱女家道中落的女儿那么绝情。吴本81回告诉了我们真相,原来封肃是封氏的哥哥,是甄士隐的大舅子。大舅子见妹夫一家落魄投奔,难免会有所嫌弃,就算大舅子不嫌弃,嫂子也难免有怨言。这样前面的情节就合理得多。从这个小小的细节,可以看出吴本是比较早的本子,如果吴本真是拙劣的续作,干嘛自作主张改掉前面的人物关系设定?

吴本(癸酉本)让每个角色死后都去太虚幻境销号,是不是有点像《封神演义》前往封神台报到的感觉?没错,《红楼梦》一开始就有个神话般的开头,有太虚幻境,有警幻仙子,有赤霞宫,有绛珠草,有开口说话能幻化成形的通灵宝玉……吴本里后28回多次出现这些神话般的场景和人物,是合情合理的,反倒是高鹗的续本,后面完全没有神话的感觉,读起来完全变了味。这里是警幻仙姑见香菱身世可怜,特意允许她魂返故乡,与母亲见一面。于是才有了判词里的“香魂返故乡”。

历史上的永历帝,也是客死异乡,只有魂儿能返故乡了。

-

3夏金桂为什么非要置于香菱死地

吴本补遗文字告诉我们:香菱是被夏金桂亲手勒死的。薛家母女过来一看,脖子上还有勒痕,但也不好说什么,毕竟没有抓住现行。这一情节完全是影射吴三桂用弓弦勒死永历帝的史实了,难怪《红楼梦》到80回就突然断掉了,才有了高鹗从81回开始的续写。因为这样的故情节在当时太刺目了。

对于夏金桂,这个人物实在令人费解:直到第79回才突然出场;第80回正式出场,就处处跟香菱过不去,一回功夫就将香菱整得病入膏肓;吴本81回就亲自把香菱勒死了。难道她真是地狱派来折磨香菱的使者?

《红楼梦》里有四大泼妇:赵姨娘、秋桐、王熙凤和夏金桂,其他三人的泼辣狠毒,都有各自的理由,无非是为了个人利益。只有这个夏金桂,心如蛇蝎、阴险诡诈,却又恶毒得莫名其妙,因为香菱的身份地位,丝毫威胁不到她;香菱完全不是她的对手;香菱还处处讨好她。记得夏金桂嫁过来之前,香菱对她充满了好感,甚至是幻想。说她是“出落得花朵似的了,在家里也读书写字”,并且“巴不得早些过来,又添一个作诗的人了”。宝玉是旁观者清,冷笑着提醒她:“我听这话不知怎么倒替你耽心虑后呢。”谁知道天真的香菱反而错怪宝玉是有意唐突她。从那以后,香菱是“以后连大观园也不轻易进来。日日忙乱着,薛蟠娶过亲,自为得了护身符,自己身上分去责任,到底比这样安宁些;二则又闻得是个有才有貌的佳人,自然是典雅和平的:因此他心中盼过门的日子比薛蟠还急十倍。好容易盼得一日娶过了门,他便十分殷勤小心伏侍。”谁知道千念万想,却等来了命中的克星、大魔王。

夏金桂对香菱痛下杀手,这么做,到底有什么动机?又能给她带来什么好处?

仅从文本看,夏金桂的所作所为完全是没来由的。书中没有交代夏金桂非跟香菱过不去的任何理由。我只能从人物影射的角度去解读。

南明永历帝做了十六年末代皇帝,虽然此前是颠沛流离、东逃西跑,但还是过了些自在日子,特别是李定国归顺之后,打了几场大胜仗,一度收复湖南好几个地方。就是偏居于西南边陲的云贵,他也依然享受着皇帝的自在日子。但自从吴三桂来了,他的“好日子”算是到头了。

顺治十四年(1657年),吴三桂又以平西大将军职,南征云贵,攻打南明最后一个政权桂王永历政权。顺治十六年(1659年),吴三桂攻下云南。顺治十八年(1661年),师出缅甸,擒斩桂王(永历帝)。

短短四年功夫,让南明政权彻底消亡。永历帝在这四年,是一年不如一年,最后逃到缅甸都被抓回来勒死。书中的香菱何尝不是如此?虽说五岁被拐,开始了颠沛流离的一生,但不管怎样,她还是平安地长大成人了,本来卖给冯渊,以为苦日子熬到头了,结果被薛蟠抢走。不幸中的万幸,跟随薛蟠来到贾府,度过了她生命中最美好的几年时光,最后却遇到了名利的克星夏金桂。

香菱在夏金桂进门之前,对她充满了幻想,还天真地以为“又添一个作诗的人了”。谁成想,夏金桂十足的泼妇,哪有半点读书识礼的大家闺秀模样!永历帝也可谓是个呆香菱,他也曾对吴三桂抱以幻想,认为不管怎么样,吴三桂父子当年都是大明朝功臣旧将,包括他的舅舅祖大寿,他以为吴三桂会因为当年引清入关而心存内疚,会放他一马。不独是永历帝,就是当时汉人都有这种幻想,甚至满清都有这种疑虑。但吴三桂选择了对满清的誓死效忠、汉奸贼子的路一条道走到黑。其实早在西北剿杀农民军的时候,就早已对朱明皇室是赶尽杀绝,还多次屠城。永历帝被抓后,还没放弃理论上的希望,在悲愤之中给吴三桂写了一封感人至深的信,现分享给大家:

---------------------------

将军新朝之勋臣,旧朝(明朝)之重镇也。世膺爵秩,藩封外疆,烈皇帝(崇祯)之于将军,可谓甚厚。讵意国遭不造,闯贼肆恶,突入我京城,殄灭我社稷,逼死我先帝,杀戮我人民。将军志兴楚国,饮泣秦庭,缟素誓师,提兵问罪,当日之本衷,原未泯也。奈何凭借大国(清),狐假虎威,外施复仇之虚名,阴作新朝之佐命?逆贼授首之后,而南方一带土宇非复先朝有也。南方诸臣不忍宗社之颠覆,迎立南阳(福王)。何图枕席未安,干戈猝至,弘光殄祀,隆武伏诛。仆(永历自称)于此时,几不欲生,犹睱为宗社计乎?诸臣强之再三,谬承先错。

自是以来,一战而楚地失,再战而东粤亡,流离惊窜,不可胜数。幸李定国迎仆于贵州,接仆于南安,自谓与人无患,与世无争矣。而将军忘君父之大德,图开创之丰功,督师入滇,覆我巢穴。仆由是渡沙漠,聊借缅人以固吾圉,山遥水远,言哭谁欢,祗益悲矣!既失世守之河山,苟全微命于蛮服,亦自幸矣!乃将军不避艰险,请命远来,提数十万之众,穷追逆族之身,何视天下之不广哉?岂天覆地载之中,独不容仆一人乎?抑对王锡爵之后,犹欲歼仆以邀功乎?

第思高皇帝(朱元璋)栉风沐雨之天下,犹不能贻留片地,以为将军建功之所,将军既毁我室,又欲取我子,读《鸱鸮》之章,能不惨然心恻乎?将军犹是世禄之裔,即不为仆怜,独不念先帝乎?即不念先帝,独不念二祖列宗乎?即不念二祖列宗,独不念己之祖若父乎?不知大清何恩何德于将军,仆又何愁何怨于将军也!将军自以为智,而适成其愚;自以为厚,而****其薄。奕而后,史有传,书有载,当以将军为何如人也!仆今者兵丧力弱,茕茕孑立,区区之命,悬于将军之手矣。如必欲仆首领,则虽粉身碎骨,血浅草莱,所不敢辞。若其转祸为福,或以遐方寸土仍存三恪,更非敢望。倘得与太平草木,同霑雨露于圣朝,仆纵有亿万之众,亦付于将军,惟将军是命。将军臣事大清,亦可谓不忘故主之血食,不负先帝之大德也。惟冀裁之!

------------------------

我相信,永历帝这封信必然让吴三桂说得哑口无言,但结果却更加激起了吴三桂的杀心。史书载:

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四月十五日,吴三桂亲自部署和执行对永历的处决。他派纛章京吴国贵率亲兵前往永历囚禁之所,将永历和他的儿子,还有皇室王维恭之子抬出门首小庙中,吴国贵命人出示弓弦,准备用刑。永历知死期已到,既没有求饶,也没有抗争。他的儿子——太子,才12岁,大骂吴三桂:“黠贼!我朝何负于你?我父子何负于你?乃至此耶!”吴国贵等不由分说,用弓弦把永历父子和王维恭之子逐个勒死。永历时年38岁。永历父子死地,原称篦子坡。后因此地逼死永历,遂改称“逼死坡”。勒死永历三人后,吴三桂命昆明县知县聂联甲亲运薪木至城北门外,将他们的尸体烧化,然后尸灰四扬,彻底消尸灭迹。剩余部分就地埋葬。

吴三桂也真下得了手!

永历帝至死都想不通——“不知大清何恩何德于将军,仆又何愁何怨于将军也!”

香菱至死也想不通——我与夏小姐你往日无仇近日无冤,你一来为何非要置我于死地!

《红楼梦》里到79回突然莫名其妙地出现一个狠毒得莫名其妙的夏金桂,她既容不下一个丫鬟香菱,也和薛家母女不睦,吴本里她是屡屡给薛家添乱,还去勾引贾宝玉(染指皇权?)。其所作所为就跟汉奸吴三桂一样,深受明朝国恩,却对明朝赶尽杀绝;身为大清重藩亲王,晚年却又举起反清大旗。如此颠倒反复、完全不按常理出牌的奇葩,,与狠毒的泼妇夏金桂无异。作者将吴三桂比作恶妇夏金桂,足见作者对这个汉奸****的鄙夷和愤恨。

(本章完)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