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乡客

方言控、文字控、音乐控、影视控
正文

钱到哪儿去了

(2015-07-03 21:34:35) 下一个
中国上证 A 股指数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呈现整体向上的走势,踏入 2015 年就一直处在 3000 点以上,在 6 月 8 日攀升到七年来的高位 5131 点。6 月 15 日有回吐,指数仍然在 5000 以上收盘。6 月 16 日跌破 5000 点后的七个交易日,指数反复下行,在 6 月 26 日收 4192 点,和 6 月 8 日的今年高位对比,下跌了 939 点。
 
当日,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说,市场短期内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调,这是市场自身运行规律的结果,各方需理性看待。27 、28 两天股市休息,29 日仍然走低,收盘的时候再跌到 4053 点。收市后,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表示,前期股市上涨积累了大量获利盘,近期股市的下跌是过快上涨的调整,是市场自身运行规律的结果,但回调过快也不利于股市的平稳健康运行。第二天,股市应声反弹,上升了 5.53%,收 4277 点。接下来两天却没能维持平稳市况,合计跌了 364 点,7 月 2 日收市报3912 点,比起今年首个交易日的收盘价 3350来说,表面上仍然有 562 点的涨幅。由于入市的时间不同,这半年内各个投资者的实际遭遇当然有分别。29 日有股民阅读了关于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发言的报道之后,提了一个很直观的问题:钱到哪儿去了? 其实这个问题根本多余,因为大家都知道,钱是叫别人赚走了!
 
对于股市下跌,有人喜欢用“市值蒸发”这个词。这个词表面上看很简单,一般的理解是,假设指数 5000 点的时候股市市值是 5000 万亿,当指数跌到 4800 点的时候,这个市场的股市市值就只有 4800 万亿。于是被说成市值被“蒸发”了 200 万亿。但是这样的理解是片面的,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先得理解“市值”指的是什么。股票市场上的所谓“市值”是一个量化价值,具体到某一只股票就是说它的商品价值等价于某一个价码 。这个股价其实只是一种“预期价值”,投资者认同这个价值甚至预期还有上升的空间便买进,反过来的话就会卖出。过高估计某一只股票或某一类股票就会产生“水分”,也就是所谓“泡沫”,当投资者把“预期价值”调跌的时候,“水分”自然就蒸发了。然而所蒸发的不过是原来过高的预期,与企业或该股票本身并没有直接关系。当然,如果遇到非理性的恐慌抛售造成股价过低,对于企业融资和发展会有一定影响。反过来说,被市场低估的股票又提供了良好的投资机会。这样的解释有点像绕口令,不过事情确实就是那样。
 
也许有朋友要问:“我 4900 点的时候入的市,升到 5100 点的时候没卖,前两天看不对劲,一直跌到 4700 点的时候才平的仓,不算其它费用,100 万的资金少了百分之四,那还不是蒸发掉了吗?”
但是这位朋友忘记了,这批股票在他买进之前的一个月,“市值”大概就是 4500 点,他所多付的只不过是 400 点的“预期价值”。如今这个预期价值改变了,假如他不平仓,他仍然拥有这批股票。当他选择平仓,那就意味着他已经调低了对这批股票的预期价值,也意味着购进他手中股票的买方认同这个预期价值。作为“商品交易”的股票,在转手的那一刻已经体现了当时的价值,后来你赔了,卖的那个人当时已经赚了,在那一个时间节点的“市值”才有实际意义。
 
回到最早的那个问题,钱到哪儿去了? 简单地说来就是把手上的股票在高位卖给你的人都赚了,当然这样的答案太笼统而且不准确。实际上通过股市买卖获利的人士和机构比你所能想象的要多。
首先,股票买卖要支付佣金,这项费用各券商不一样,但最高不会超过 3% ,政府 1%的印花税必不能少,这两项是基本费用。至于上半年大行其道的“配资”活动所产生的费用,恐怕会是一项大的吓死人的数字。为了吸引不同心态的投资者,配资公司提供灵活多变的配子方式如“安天配资”或“按月配资”,还提供不同的杠杆配资。没有接触过“配资”的朋友也许不好理解,且让我们来看看实际的例子。
 
假设有甲先生和乙先生同时在 2015 年 1 月 5 日进入股票市场买卖,甲先生用自有资金五十万元买入一揽子上证指数成分股,都是在指数 3300 点的时段买进,其后股市有涨有跌,甲先生一直没有动作,直到今年 6 月 15 日上证指数跌破 5000 点的时候,在 4950 点的时段全部清仓,所获毛利润是 50% ,也就是说甲先生这半年的毛收益是二十五万元。扣除支付券商 2% 的佣金加上 1% 的印花税,费用是 37500 ,获纯利  212500 元
 
乙先生使用自有资金十万元,通过配资公司做 4 倍杠杆投资,所持资金同样是五十万元,和甲先生一样,他也在上证指数 3300 点的水平买进一揽子上证指数成分股,过去六个月来,股市下跌的时候,他用自有资金补仓,当股市回升,他把先前补仓的差额通过售买部分股票套现,保持手中现金流。乙先生同样在今年 6 月 15 日上证指数跌破 5000 点的时候,于 4950 点的时段全部清仓,半年的毛收益是六十五万元。减去支付配资公司 1.9% 的月利息 45600 以及券商交易佣金和政府印花税 37500 ,获利接近 566900 ,当然还要减去每次售卖股票套现的交易征费和印花税,毕竟不是大数目,整体收益还是很可观的。问题是在进行杠杆投资的时候,手头应当保留足够的流动现金,以防市况反复的时候未能及时补仓被配资公司强制平仓,那就真成了广州人所说的“风吹鸡蛋壳,财散人安乐”。
 
据“东方财富网” 6 月 30 日报道,“今年来新增股民1824.2万,净增逾四成。数据显示,去年底下挂A股子账户的一码通账户为 7216.83 万户,而截止6月26日,期末投资者数量达9041.03万,上半年共增1824.2万,增幅为25.28%。”
由于种种原因,不是所有投资者都是在 3300 点的水平进场,然后在 4950 点的时段平仓获利,因此际遇就有云泥之别了。至于券商的佣金和政府的印花税以及配资公司的收益却是板上钉钉,实打实,半分不少。
过去几个月 A 股市场如芝麻开花节节高的时候,不时听到一些“提防泡沫”之类的言论。这里面有些是谨慎的经济学者“苦口婆心”的提醒,不排除也有一些居心叵测,旨在唱衰中国的人。当股市畅旺的时候,这类言论之不得人心可想而知,那些排着队“跑步进场”的股民一般都对这类言词不屑一顾或者反唇相讥。最近股市的深度调整,未必就是“牛市”的终结。去年年底的时候,“人民日报”头版头条预告了今年的“牛市”是“改革牛”,也许政府还有足以提振投资市场的后手,且让我们祝祷“下半年会更好”!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