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乡客

方言控、文字控、音乐控、影视控
正文

续谈“留守儿童”与被“放养”的孩子

(2015-06-13 00:52:02) 下一个
贵州四个“留守”少儿服农药死亡事件的后续发展是上级单位对该事件中负有相关责任的责任人进行了处理。七星关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杨黔、教育局局长叶荣和田坎乡茨竹村包村领导薛廷猛被停职检查;七星关区田坎乡党委书记聂宗献、乡长陈明福被免职。毕节市和七星关区已经成立联合调查组,对该事件进行深入调查,待调查结束后,将视情节对七星关区田坎乡分管教育的党委委员、政法委书记胡海峰,七星关区田坎乡教管中心主任潘峰,田坎小学校长曾兴玉,田坎乡茨竹村党支部书记高华成,七星关区驻田坎乡茨竹村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组长钱波,4名死亡儿童的结对帮扶教师杨小琴作相应的纪律处分,涉嫌犯罪的将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从渎职的角度来看,对上述相关人士的处理有一定的依据。但是,由此也带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对于造成这一悲剧的家长应当如何处置?总不能说所有的家庭问题都推给政府吧?根据“法制晚报”的报道说:在兄妹们辍学后,乡干部和学校教师前后6次去动员回校上课。田坎乡政法书记胡海峰说,他5月13日第二次到他们家时,听到孩子在里面跑,但怎么敲都不开门。“我只好找到孩子二爷爷,请他随时注意到孩子情况,还叫周围的两个小孩多找他们玩。”
“法制晚报”还这样写到:茨竹村是贵州省的一类贫困村,全村2400多人,经济来源靠像孩子们的父亲张方其一样外出打工和种地,村里的留守儿童有20多个。
这样看来,处理几个干部并不能彻底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以引发惨剧的张家来说,生四个小孩首先就违反了国家“计划生育”的政策,把四个小孩扔在家里没人照顾的行为就更为不负责任。所以在这件事上,我认为不应该把责任都推到政府官员头上,希望“农民工”兄弟们通过这件事也能有所触动。
 
接下来再讨论“放养”的小留学生问题。最近引起内外华人关注的“小留学生”事件是洛杉矶地区中国留学生绑架案。据报道,该案涉案人数多达十个,目前已经有六个人被捕候审,另外有四个人在逃,被捕的六个人之中有三个未成年人。由于审判还没结束,最后结果还有待披露。本文旨在简单说一下把孩子送到国外的利弊。
 
“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造成总多的“独生子女”,部分家长希望通过把孩子“放养”到国外,让孩子到更大的环境里发展,给予孩子广泛的自由,将自主权,选择权大范围的交给孩子,锻炼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效果因人而异。尤其是年龄太小的“小留学生”,在完全放任的状态下,他们的海外生活现状可能与家长的期望南辕北辙。虽然说即使在国内,家长也不可能保证孩子不会走歪路,毕竟可以给孩子足够的关注和了解,在他们有需要的时候可以及时地提供帮助。当他们在海外生活,家长对他们的思想动态没办法及时了解,不出事则罢,出了事就难免有鞭长莫及之叹,对于那些牵涉其中的家庭,总归是永远的伤痛。
 
“腾讯新闻综合”昨天有一篇文章,题目是:海外中国留学生为何频频“惹麻烦”?
对于“频频”的提法我并不同意,这么些年来,惹麻烦的海外留学生毕竟是少数,不过,文中部分资料和分析还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抄录如下:
【突出问题一:抄袭、作弊】相较于成绩不达标,中国留学生学术不诚实的问题更令人担忧。被开除的学生中,不乏许多GPA优秀的“好学生”,作弊和抄袭是这些学生最主要犯的错误。其中,作弊的比例最高。此外,代考/代课、成绩造假、想改成绩被举报、保留往届考卷、对老师撒谎、伪造导师签名等短视行为,一经发现也往往被开除。 (来自:腾讯新闻综合)
【突出问题二:低龄留学生忧患重重】低龄留学生因年龄小,自理和自制能力较差,容易引发诸多问题。打架闹事、在校外过夜等都是小留学生初去国外、不熟悉学校规范和人文常识而容易触犯的问题。白皮书相关数据显示,18-21岁之间被学校开除的中国低龄学生共有795名,被开除的原因有相当一部分是行为失当和违反法律。 (来自:腾讯新闻综合)
【过半低龄留学生家庭年收入40万以上】那么中国留学生们都来自怎样的家庭呢?根据某留学机构制作的《2014中国低龄留学白皮书》,低龄留学生家长中处于管理层的占到48%,15%的家长处于单位和机构的决策层。任职于私人企业、国有企业、外资企业的分别占33%、16%、15%。近两成家庭的年收入在80万以上,过半家庭的年收入在40万以上,一名中国留学生的留学费用可以养活一个美国家庭。 (来自:腾讯新闻综合)
【原因探究:缺乏自制,滥用自由】缺乏自制能力,手里拿着钱滥用自由是留学生闯祸的一大原因。据汽车市场研究公司CNW的一份调查,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从2012年1月到2013年10月间花在买车上的钱达到155亿美元,比美国学生高两倍还多,中国留学生买的车均价5万2796美元,32%的人是现金付款。这也使“留学生驾照过期驾豪车超速狂奔被捕”之类的惊悚新闻算是事出有因。 (来自:腾讯新闻综合)
【原因探究:部分学业不精者的出路】虽然多数留学生是凭借优异成绩得到留学机会的,但确实存在部分家庭将留学视为学业不精的出路。人力资源专家冯丽娟说,今天的海外留学越来越像是一种无奈选择,换言之是一条没有出路的出路。中国的"教育竞赛"使得中考、高考的难度没有最高只有更高,而每年相当于一个香港人口的大学毕业生在求职时的无所适从,让不少中国家庭不惜巨资,希冀为子女的学业和工作找一条新路径。 (来自:腾讯新闻综合)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