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名人” 之后

(2004-12-11 18:42:03) 下一个
那个特殊的年代,去兵团不是最好的出路---同留城和参军相比,也不是最坏的出路--同插队相比。所以,也就有了一批去不了最好的出路,又不想去最坏的出路的人,选择去了兵团。
我在的连队有一些"名人"之后,当然,不是很大的名人,有当权的,也有倒霉的。
知道刘文辉的人不多,但知道刘文彩的人不会很少。实际上,刘文彩是靠刘文辉起家的。解放后,刘文辉曾被任命为林业部长。他的一个孙子就在我们连。
他人长的高高大大,相貌端正,为人也很热情。他擅长摄影,那个年代,照相机还是一般人不敢问径的奢侈品,他拥有我连唯一的一台120照相机。据说,他爷爷问他,去兵团前想要什磨做礼物,他选择了照相机。
这台相机可是功不可没,几乎成了公用的。他用这台相机为我们连的每一个人都照过像,也为连宣传队的革命样板戏留下了剧照。至今,我手上仅有的几张兵团生活的黑拍照片,还是出自他手。后来,据说他回城后去了中国图片社,终于从事了他喜欢的工作。
文革中,8个样板戏中有好几个是京剧。江青曾点名批判的中国京剧团的阿甲,是当时不得志的名人。他的一个女儿就在我连。她人长的很有味道,不是那种很漂亮的,但是很劲看的那种漂亮。由于父亲的问题,她平时很寡言,只闷头干活。后来回京,干什磨工作不太清楚。再后来,听说因私去了英国,在中国城的中药店当过售货员,再后来,听到的消息是,她同一个英国乡绅结了婚,婚后,在英国定居,住在乡下自己的庄园里。
我连还有某位高官的后代,姐妹同来兵团。据说,她妈妈同他老爷的警卫员相恋,不顾家庭反对而结婚,并因此而断绝往来,直到第一个孩子出生后,才得到父母的谅解。她们姐妹4人,都长的非常精神,4人同走在大街上常常引来路人的目光。回京后,姐姐去了一家中央级事业单位,妹妹去了一家公司。
还有一些部长局长的子女,当时,他们父母在位的不多,后来有的父母官复原位,有的则到了离休的年龄。他们回京后,有的上学,有的从事其他的工作。我连的人曾有过一次聚会,从哪里听到的一些消息表明,尽管他们都错过了上学的最佳年龄,但他们的处境比一般人还是要好些,从事的工作也还可以,有没有父母的影响,不得而知。其中,还有2-3个人出国定居。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名人和非名人之后,同吃一锅饭,同在一个屋檐下,享有相同的待遇,时至今日,无论今后的人生道路有多大差别,人生经历多有不同,我都从心底祝愿所有的人,我曾经的战友,安康幸福,一生平安。


.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