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运输大队长

(2004-11-07 07:13:59) 下一个

经过70-80年代的人都记得,那时,日常基本生活物品—像肉,鱼,豆腐,粉条,粉丝,碱,糖,洗衣粉等,都是按人头定量供应的。每家都有一个副食本,上面记着人口数,定量供应的物品品种。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物资紧俏,各单位也根据自己的神通大小,找门路,找货源,变着法的给本单位的职工增加福利。 那时,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就是,每到节假日前夕,各单位就开始分田分地真忙了,富有富分,穷有穷分。年前,如果到各单位办公室转转,看到是,人们像街头小贩那样,忙着分派地上大堆小堆价值不等的鸡鸭鱼肉等年货。为了防止拿错,或者照顾当官的,每件年货上还写上所有者的名字或者职务。如果是鱼,虾之类还好说点,要是轮上分,鸡蛋,肚子,腰子等货色,保不准就有王处长的腰子,张局长的蛋,李部长的肚子之类的文字 。之后是,路上行人大包小包地肩扛车驮,蚂蚁搬家似地往家运。如果是搞到稀有物资,一路上还能招来路人羡慕的眼光。如果是住大杂院或筒子楼,住户不是一个单位的,邻居之间还常常交换信息,比较单位福利的好坏。能够经常往家里搬运东西的人,无形中也就成为家里的运输大队长,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
我家几个人中,基本的运输大队长是我和老爸,现在主要是老爸了。那时,弟弟单位的油水不多,后来有了小家,以内消为主了,老妈单位只是时有东西可分。同其他单位相比,老爸的单位属于不肥不瘦的,分的不多也不太好,不过,基本的节日,都会分一些便宜或者免费的物品,以示领导关怀。同老爸和其他同学的单位相比,我在过的单位属于更瘦的,有时找同学玩,同学就问我要不要手纸,讲是单位白给的。即便如此,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单位也会分一些我自己舍不得买的东西,印象中,免费的东西好像不多。
记得70年代末刚参加工作时,那时肉鱼等副食品还定量供应,量也不是很多,少的不够解馋的,刚够把馋虫钩出来的份。我单位的食堂很有路子,不知从哪里搞到定量供应的肉鱼等东西,每到周六下午,食堂就向内部职工出售排骨,鱼,猪腰子,肝等市场上少见的稀有物品,价格和外面是一样的。午休后,各办公室的大队人马就开始杀向食堂,如果有人手中工作放不下,就会托同事帮忙代买,有时食堂里可卖东西不是很多,为防止倒爷倒奶奶,食堂还贴出告示,每人只能限量购买。看着那些人衣装革履地拎着半扇排骨,滴嗒流水的猪腰子,鱼,往办公室走,也是不伦不类的。那段时间,我基本是每星期都往家运东西,成了我家的运输大队长。
那时,父母从干校回来,原来的单元房已经有人占了,我家又没有多少人口,户口本上只有老两口(我因刚分配工作是集体户口,大弟还在干校,小弟因为我回京占了家里有子女的指标,下乡插队去了),老爸单位只在筒子楼里给了两间房作为临时周转房—即厕所,厨房是公用的。筒子楼的好处是,邻居之间走的近,家长里短都知道,常常是一边做饭,一边聊天,互相交流厨艺,一家做饭,全楼闻味,你家的食谱全在人家眼中。我从单位买回这些计划外的稀有物品,着实让老妈在邻居面前得意了一番。 每当我家锅里炖着排骨,炒腰花,煎鱼时,都可以看到邻居们羡慕的眼光。
后来到学校,原单位那点福利是没有了,又发现新的东西。学校食堂卖烤蛋糕,尽管和外面价格一样,但食堂不是按斤约,而是按块卖,我用弹簧秤一量,发现实际重量要高30%,也就是说,比外面便宜很多。经向老妈汇报后,得到批示,每周回家,又多了一项任务,给老爸买蛋糕。我常是周五晚上买好蛋糕,周六早上回家带回去,够老爸吃一周的。
再后来到了新单位,那时,副食品已经放开经营了,供应也不紧张,但各单位还是分东西,主要不是为了调剂有无,更大成分是为了提高单位职工的福利待遇。我曾经问过单位管分东西的人,讲分东西费力不讨好,分得的东西还不一定受欢迎,还不如将买东西的钱直接发到个人手中来的省事,人们可以自己到市场上买。他们讲不行,主要是财务上的难题,发钱是违反财会原则,发东西是提高职工的伙食标准。我也不知其中个礼。
我原来所在的单位是和其他几个单位共用 一个大楼,分东西更成了一道风景线,常常是你刚下场他又登台。一到节假日前, 楼道里常飘着鱼腥鸡腥蛋臭葱臭,弄得如同农贸市场,职工像刚进城的小贩。基本不变的是蛋,油,米,其他的东西,依节气变动,有时是水果,有时是鱼鸡,有时是点心,如月饼等。所有的东西都是有偿的,不过比外面的便宜一点。那时,下班时,你就看吧,每个人都是大包小包地往家运,有坐班车,有挤公共汽车的,有骑自行车的, 我也不例外。
我很晚才学会骑自行车,车技不是很好,眼睛也不好,老妈老怕我出车祸。工作后,买了梁24女车,这车为我立下了汗马功劳,除了很少的几次分的东西太多,打车运回家之外,多数时间,我是分几次,蚂蚁搬家似的运回去的,主要的运输工具就是那辆自行车。我驮人的技术不行,驮东西的技术是练出来了,不过最重也就是驮过15斤大米,但是想想那是在交通繁忙的马路上,还是需要技术和胆量的。
90年代后,市场供应极大丰富了,除重大年节象征性地分一些,表明单位还想着职工,分东西的次数和数量都减少了,我这运输大队长也没有多少活可干了,省了我许多麻烦。对我来讲 ,有时分东西是一件苦差, 分的东西比外面便宜不了多少,往家搬还麻烦,有时一次分的太多,吃不完就坏了,所以,登记分东西时,如果东西不是很吸引人,老爸老妈又不要,我常常转让给其他想要的同事。
进入本世纪后,单位分东西更是少而又少了,不记得上次分东西是何时了。再后来,机构改革,单位撤销,我也和分东西失之交臂了。不过老爸单位还是过节时分一些,估计我这运输大队长也该解甲归田了,只有老爸还要继续留任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