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河往事

 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 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正文

花花正定府,锦绣太原城。

(2014-10-01 08:38:02) 下一个

      宋太平兴国四年,宋太宗平刘氏毁太原古城。徙州榆次,又三年复迁于唐明镇,即今日之太原。明洪武九年,永平侯谢成重修旧城,周围二十四里,城墙高三丈五尺,外包以砖,池深三丈。门八,八门瓮城各一。以后历代虽有修补,但基本沿袭此制。解放以后逐年破城扩展,始有今日方圆百里之现代化城建规模。

众所周知,赵宋上朝,好不容易扑灭了太原王气,先是火烧晋阳,尔后水灌晋阳,干年古城夷为平地。但太原毕竟为中原王朝的北方屏障,龙城既毁,无疑使窥伺南方江山的契丹人,有了一条长驱直入的南下通道。不得已而为之,赵宋名将潘美于公元 987年在原晋阳城北的唐明镇复建边城太原。为防龙潜于此,只好把所有的官街“十字”都改为“丁字”,力图把龙“钉”死在这块土地上,防止其兴风作浪,危及大宋江山。说来也怪,太原城自从北徙以后,城市命运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它再没有像春秋中晚期、十六国北朝埋藏和隋唐五代那样重要,由一流的天都霸府变成了一个二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这其中的变化,我想绝不仅仅是因为宋太宗毁掉龙城,“钉死”了太原王气,而是因为太原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往往显示于分裂割据时期。北宋以后,中国再没有出现长时间、大规模的分裂割据,中国在其发展中越来越趋向于统一,在统一的中国域内,古老而年轻的太原又形成了自己独特、鲜明、崭新的风格。

变化之一是太原少了许多王气,而多了许多和气。北宋以后直至民国,除了朝代更迭外,很少发生大规模战争,所以太原新城积聚了许多祥和之气。主政太原的守吏中,不乏具备雄才大略之人,著名的莫过于明初的晋王朱(木冈)。朱(木冈)是明太祖朱元璋三子,封于太原,本皇室帝胄。但聪明的朱(木冈)深知,论才干比不上其弟燕王朱棣,论皇统比不上其侄建文帝。所以当北京集团和南京集团发生大规模混战的时候,晋王朱(木冈)却安心于建设太原,先后改造了旧城,继而大规模兴建了皇庙、崇善寺及王子王孙府第如七府营、宁化府、临泉府、方山府、大濮府等各式各样宏伟的建筑。百姓在大兴土木的平和环境中,也深得其惠(太原道注:有关晋王与太原城,参见本站古城衢陌栏目)。后来,燕王朱棣领导的北京集团虽然在争夺皇位的战争中取得胜利,同时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燕赵大地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仅一山之隔的太原,却是花花世界,锦绣名城,商贾云集,宝贵祥和。燕王为充实新京,只好下令从山西大规模移民,由此揭开了泪洒三晋出太行的千古悲剧。

变化之二太原少了许多霸气,而多了许多财气。太原公子李世民、李存勖,后晋石晋塘、后汉刘知远、北汉刘崇等等之后,随着太原城付之一炬,古太原的天王霸气也湮没到了地下,太原再没有了天都霸府的威仪,再没有了傲视群伦的雄气。太原人一改热衷于政治的传统,进而在经济方面又一次展示了不同寻常的才干。清和元、认一力、宁化府、老鼠窟、开化寺、六味斋等一批知名商号的崛起,标志着古城太原由中国北方著名的政治中心变成了活络四海、货通天下的商贸中心。如今这些中华老字号,仍然向我们讲述着昨天的繁荣和辉煌,仍然向我们展示着推陈出新的时代风韵。

在不断的变化中,总有一些不变的东西,那就是太原人不屈的骨气和灵动的才气,这两点在一个著名的太原乡贤身上体现得非常充分。他就是傅山(太原道注:有关傅山参见本站山西名人栏目)。傅山,字青主,号啬庐,原名鼎臣,字竹山,生于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逝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学者、诗人、书画家、医生,太原府阳曲县人。生当明、清交替之际,又经历李自成战乱,倍感朝政腐败,无可救药,因之讲求实学,重人品气节。明末李自成攻陷太原后,傅山偕全家入山避难,身穿道服,头戴黄冠。清初入狱,门人营救得脱,游五岳三山,与顾炎武等大学者交往神悦,博学多识,名满天下。傅山民族气节最为人称道的是:康熙十七年(1678年),他七十二岁时,拒绝参加“博学鸿词”科。虽被迫赴京而拒绝入城,后被强行带入紫禁城。后来,康熙帝喜其才,重其节,授予其内阁中书舍人名义时,他拒绝谢恩,被人摁倒在地;拒绝磕头,又被人强行推在地上,血溅紫禁城。傅山有文集《霜红龛集》传世,医学著作《傅氏女科》、《男科》各二卷。书画真迹传世亦多。傅山之节,尤其是傅山之才,在百姓间广为流布。据说,有一年太原重修城楼后,知府重金延请傅山题字。傅酒后攀云梯上城,气势如虹,笔走龙蛇。等他下来后,发现在场观看的官吏乡民极为惊讶。自己回头一瞧,原来酒后出错,“太原”写成了“大原”。傅先生情急之下,顺手操起旁边的一根笤帚,在墨缸里搅来搅去,饱吃浓汁后,他使劲飞手向上甩去,笤帚飞到城额上,溅出一片浓汁,恰好补上了那一点,时人无不为之惊讶。后世言,傅先生题“太原”二字,最传神的一笔,恰恰是那亡羊补牢的一点。太原人灵动的才气,最直观的体现,莫过于那些留传于世的明清古建,如牡丹拥翠的双塔、别具一格的清真古寺、庄严灵秀的文庙和纯阳宫,气度不凡的督军府等等。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十里迎泽街,广厦云间列,长桥水上浮,灯火映楼市,奇景入画来。
 

山西民歌:夸土产
平遥民歌 演唱:胡秀英

平遥的牛肉太谷饼,清徐的葡萄甜抿抿,
榆次太原祁县城,有的是,拉面削面香煞人。
大同的皮袄白圪洞洞,北路的靠佬佬热腾腾,
阳泉煤炭有名声,呀儿哟,平定的砂锅亮晶晶。
稷山的红枣甜圪盈盈,夏县的莲菜最出名,
虞乡的柿子甜又红,呀儿哟,杏花村特产竹叶青。
高平的罗卜晋城的葱,曲沃的旱烟香喷喷,
鱼瓜出在临县城,呀儿哟,山西的陈醋酸淋淋。
山西的特产数不尽,数来数去数晋中,
晋中哪儿最有名,哪儿啦?还是数俺们平遥城。

 

 http://www.tydao.com/sxge/quku/htm/3-kuatucan.htm


      

太原道制作 http://www.tydao.com ( 2000-05-05 )

[ 打印 ]
阅读 ()评论 (6)
评论
Applekiss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杜鹃盛开' 的评论 : 袋装的不如在平遥城里的老字号店里买来的香! 老乡回去可以去品尝!
杜鹃盛开 回复 悄悄话 平谣的牛肉真好吃.
Applekiss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mychina' 的评论 :咱山西的特产确实美味,柳林枣在北美也能买到,个头较小,单位味道不错。
Applekiss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zhige' 的评论 : 我还不知道太谷是大谷呢,我小时候冬天倒是总去太原桥头街“清和元”饭庄吃他老人家为他老母亲发明的“头脑”,现在的味道全变了,不复当年的美味了。
zhige 回复 悄悄话 其实太谷即大谷。傅山在山西的老百姓心中可是说是一个神。小的时候常听大字不识一个的外祖母说“傅山先生”如何如何。祁、太二县曾经是晋商的发源地,《白银谷》、《乔家大院》就是这两个县晋商的故事。
mychina 回复 悄悄话 高平的梨,襄垣的核桃,沁县的小米,柳林的大枣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