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文章分类
正文

千米千克 中科技名词审定委最蠢的發明

(2016-04-10 22:13:13) 下一个

公里改千米、公斤改千克

中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最蠢的發明

转录1:对千克和千米的商榷

刘华秋

1960年第11届国际计量大会通过并开始实施的国际单位制以长度单位米、质量单位千克、时间单位秒、电流单位安培、热力学温度单位开尔文、物质的量单位摩尔和发光强度单位坎德拉为基本单位,其他单位由这七个基本单位导出。

我国国务院1984年2月27日发布《国务院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决定采用根据国际单位制制订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并规定我国采用的市制计量单位只可延续使用到1990年,在1990年底以前要完成向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的过渡。

自我国统一执行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制以来,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不过,在长期施行过程中也发现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制有不够完善之处。笔者就此提出问题,以供商榷。

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制决定采用“千克”和“千米”两个单位,而将“公斤”作为“千克”的同义词,将“公里”作为“千米”的俗称。国务院要求政府部门、科技部门、教育部门、新闻出版部门以及企业、事业单位从1986年起必须使用国家规定的法定计量单位,但“千克”和“千米”两个单位至今仍然推而不广。

目前的情况是,科技和教育方面的出版社,均要求采用“千克”和“千米”,不得使用“公斤”和“公里”。目前我国出版的科技书籍和教材中已广泛使用“千克”和“千米”这两个单位。但是,我国的政府公文、新闻报刊和广播电视仍然大量使用“公斤”和“公里”单位。

为什么“千克”和“千米”两个单位推而不广呢?其原因是这两个单位不符合我国的语言习惯。比如“一千公里”得写成“一千千米”,念起来非常别扭。国家计量局在下达的文件中又有规定:“‘千克’前面不允许带任何词头,例如不允许出现‘千千克’(kk g),‘兆千克’(m k g)的单位名称。”因此,一千公里应写成1000千米,但念起来仍然是“一千千米”。按照上述规定,我们常说的“几千公里”、“几千公斤”,若采用“千米”和“千克”就难以表达了。再如,我们可以说“半公斤”、“半公里”,但若说成“半千克”、“半千米”,定会引人发笑。此外,我们说“三平方公里”,不可以写成3千米2,因为这样就成了三千平方米。按国家计量局规定应写成3(千米)2,这是因为在“3千米2”中“千”是一个数词,“米”是一个单位;而在“3(千米)2”中“千米”是一个单位。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在于“千”在汉语中(除在“千瓦”中以外)极少作词头用。“千米”、“千克”在汉语中不像一个单位,给人们的感觉是数词“千”加上单位“米”或“克”。但在英语、德语、法语等西方语言中,“千米”或“千克”都是由k ilo加上“米”或“克”组成的一个单位。例如在英语中,“千米”是k ilom ete r,“千克”是k ilo-g ram,k ilo不是数词,它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一个词头,含义是“千”。所以在英美人的感觉中,k ilom e te r和k ilog ram就是两个单位,没有我们头脑中那种“千”加“米”或“千”加“克”的感觉。如果英语中用th ou sand(一千)来取代k ilo置于m e te r和g ram前,那么英语的“一千公里”和“一千公斤”就像我们说“一千千米”和“一千千克”的感觉一样别扭了。

再则,国际单位制是在西方国家的计量制的基础上创造的,反映了西方的思维方式。比如“千”以上,我们以“万”计,即“万”、“十万”、“百万”、“千万”、“万万”(亿);而西方以“千”计,即“十千”、“百千”、“千千”(兆)、“十兆”、“百兆”、“千兆”。国际单位制中的词头正好反映了这种千进位。由于有这种思维方式上的差异,我们应尽量避免用“千”字做词头。比如,我们说“万米赛跑”,说“十千米赛跑”就不符合我国语言的习惯。

我国将k ilog ram直译为“千克”,将k ilom e te r直译为“千米”,表面上看来与国际单位制接轨,实则不然。我认为应结束“千克”与“公斤”、“千米”与“公里”并用的状况,还是采用“公斤”、“公里”为好。这样做不仅不妨碍与国际单位制接轨,反而有助于推行国际单位制。

与上述现象相应,“斤”和“里”本来应该在1990年以后废止使用,但也是废而不止。这是因为人民日常生活中需要它们。在日常贸易中,一般说来一千克作为单位太大,所以商店里标出每500克多少钱;但人们不说“买500克”、“买250克”,却说“买一斤”、“买半斤”。在农贸集市上更是广泛使用“斤”这一单位。英美目前仍用磅(Pound),重453.6克;德国也用磅(Pfund),重500克,刚好等于我国的一斤,可见日常贸易中需要一个重500克左右的计量单位。同样,“里”在我国民间仍然使用。老百姓常说某地到某地有几里地,而不说有几千米地。我国许多重要历史事件和地名都与“里”字有关,例如二万五千里长征、万里长城、三十里铺、十里屯和八里庄等,我们没有必要将“里”字变成一个历史名词。

从历史上来看,“斤”和“里”自古就有,而且是不断适应社会需要而发展的。据我国古书记载,在战国时期,一斤相当于现在的250克;到东汉、三国和西晋时期,一斤相当于220克;到南北朝的北周,一斤相当于660克;唐、宋、元朝基本上保持一斤相当于六百几十克的水平上;到明朝,一斤为590克;到清朝,一斤等于596.8克;到民国时期,一斤等于500克。新中国成立后,也是采用一斤等于500克,即二斤等于一公斤。

据我国古书记载,周制三百步为一里。后据《正字通·里部》,“路程以三百六十步为一里”。据旧营造库平制一千八百尺为一里(等于576米)。新中国成立后,一里统一为500米,即二里等于一公里。足见(市)斤和(市)里已经和国际接轨。目前,英美仍广泛使用英制度量衡单位。应当说,在推行国际单位制方面我国走在英美的前面。

 

综合以上分析,笔者提出两点建议:

一、可废止“千克”、“千米”两个译名,仍然采用“公斤”、“公里”两个惯用的单位,这样更符合我国的语言习惯。

二、废除市制单位(如两、钱、分和引、丈、尺、寸、分等),但保留(市)斤和(市)里这两个已经和国际接轨而且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单位。(作者为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研究员)

 

 

转录2:千克和千米,与国际接轨的无聊游戏

最近审阅一些书稿,常可看到“千克”“千米”这样的计量单位。虽然看到这样的单位很不舒服,但是,我还不敢改动,因为有规定。

在我们国家,有一个叫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的机构,原来称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于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是经国务院授权,代表国家进行科技名词审定、公布的权威性机构。能进入那个机构里的,都是那些鼎鼎有名的大科学家。国务院于1987年8月12日明确指示,经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名词具有权威性和约束力,全国各科研、教学、生产经营以及新闻出版等单位应遵照使用。

毫无疑问,这个机构的成立,对于规范我国科学名词的命名和使用功劳巨大。他们规范一些叫法,当然也是为了和国际接轨。不过,作为资深的出版工作者,有些东西,尽管已经被规范一二十年了,但我依然觉得不习惯。最典型的就是“千克”“千米”这样的叫法。

我们知道,千克就是kg,千米就是km,如果单从字面上翻译无疑是十分准确的。问题是,我们的前辈们在很久以前就有了“公斤”“公里”这样的叫法,应当说,这是老祖宗智慧的体现。因为,比如我们的老祖宗一直是把“斤”作为重量或者质量单位的,而“公斤”则没有脱离老祖宗的发明,但与国际上的叫法也很好地衔接起来了。而叫个“千克”,如果是几个还可以,几百、几千千克实在有些别扭;同样,上海到西藏的国道318线全长5000多公里,说五千千米更别扭了!更麻烦的是,“万里长征”难道我们说五千千米长征?“力拔千斤”我们说“力拔五百千克”?

当然,对成语的曲解只是我个人的搞笑,“千克”“千米”这样的叫法还只是我们不习惯,或许再加一点不方便。但还有一些与国际接轨的东西,不但我们不习惯、不方便,更可怕的是还会劳民伤财。

比如,最近一些时间,交通部门把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的叫法都规范了,像最近因为堵车而出名的什么G6,即“京藏高速”,据称,为了这个改名,全国设立路牌、里程碑等等方面的支出在千亿以上!更为严重的是,我国的各种道路干线,包括国道,省道的名称在上世纪50年代就已经有了比较严格的规定,比如纵贯线都是以“1“开头的,比如国道101,横贯线则是以”2“开头的,比如国道219,等等。如今,那些国道们都叫个G1G2G3的,没有谁可以知道它们的走向,也不知道是去哪里,比如我前几天去江苏,在前往南京机场的路上只看到了S55、S88那样的路牌,鬼知道那是去哪里?而且,本来许多高速公路有一些分段的名称的,比如现在的京藏高速,北京这一段是叫八达岭高速的,我们都知道它是前往八达岭的,如今叫G6或者京藏,你不认真查对,怎么会知道可以去八达岭?

如今,经济全球化,与国际接轨无疑是必须的,但是,与国际接轨并非要把一切都改成鬼佬的叫法。那人家美国许多城市的街道也都是以数字顺序命名的,从一街到几十街都有,难道我们也要把所有的街道的名称都去掉,全部以数字来命名,比如长安街以后叫北京1街,然后平安大街叫北京2街……

事实上,在国外,许多的计量单位也不全部都统一,比如加仑、盎司这样的单位一直都在用,并没有全部改成升、克等等,还有汽车还分左右驾驶位,也并未都统一在右驾驶或左驾驶。我们把千克、千米叫成公斤、公里,国人易懂,老外也未必不明白,而那些公路,我们完全可以继续叫川藏公路、沪宁公路等等,这样的叫法国人亲切,老外也明白,或者继续辅以国道101线,国道318线的叫法,至少比什么G1、G6之类的叫法好!

我们经常说,特色的就是国际的,包括一些计量单位,也包括路名等等,也都如此,我们过去的叫法,本来还有许多的中国文化特色,都改了,并不就很好。如果改来改去,还要花费数以千亿记的银子那更是劳民伤财了!

国际接轨与中国特色永远都不矛盾,那些搞科技名词的人,更包括那些掌握什么这个那个东西命名的人,千万不要为了接轨而接轨,再搞出那些既不便民也不省事省力节约的规定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老朽 回复 悄悄话 千米,千克听着就别扭,蠢不可及。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