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老子静坐的秘诀:致虚极守静笃-道德経Ch16

(2016-03-21 21:40:25) 下一个
在世界文献中,老子可能是世界提出静坐方法的第一人。当然,印度人或韓国人会提出不同的看法,因为许多印度人認为中国许多的文化產品都源于印度,而韓人可能说老子是韓国人。但是老子是在2700年前就寫了道德经,那时中国与印度尚无通路,所以不可能任何印度的知识传到中国,所以老子的静坐密诀是百分之百的本土货,而说不定是老子死后,他的灵魂飃到印度,转而投胎成为释迦牟尼。
 
大师南怀瑾曾说:他读完了八千多卷的道藏(一本老子及一切道家学神仙丹道的经论),但是他的结论卻是这些理论根本离不开“致虚极守静笃”这六个字。所以笔者称之为“六字真言”。
 
老子在道德经的第16章中有整章讨论“致虛极守静笃”的功效。先将第16章原文和白话文列录于下:
 
〖道德経16章原文〗
 
1、致虚极、守静笃。万物並作,吾以覌其復。2、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復命。3、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4、知常容、容乃公、5、公乃全、全乃天、6、天乃道、道乃久、殁身不殆。
 
〖道德经16章白话文〗
 
1、努力促使我们的心思极度空虚,努力促使我们的心身非常安静。万物的欣欣向荣,我们冷静地观察万物的代代相传反復而可以领会“反本归真”的意境,再进一步可以领会“不生不死”意境。[请参阅此博文中最后的〖解释和讨论〗之5]
2、万物忙忙碌碌的,各自成长壮大,最后仍然是各物回归它的根源。这个根源就是安静,而静是万物的本性,所以回归根源称为復命。
3、回归安静的根源可以说是一种常理,知道这个常理可以说是聪明的人。不知道安静回归常理的人,就会多妄想而去妄为作坏事。
4、知道这是常理的话、心中就会有包容心。当有了寬大的包容力后、心中就渐渐愈加寬大可以大公无私于天下。
5、大公无私于天下后,心中就周全了。心中周全的话、以致符合自然和宇宙一起成长。
6、心中符合自然才能符合于道,符合于道才能永垂不朽。如此,终生也不会有危险。
 
 
 
〖解释和讨论〗
 
 
1、“致虚极、守静笃”是老子对静坐的金玉良言。任何教导静坐的书籍,任何静坐的论文所写的資料都跳不出这六个字的真诀。所以这是真实的一字千金。老子指出当我们可以虚静到一个程度时,我们可以体会到万物的“反復”境界或“不生不死”的意境。因为虚是“有”的本来面目,而静是动的根本基础,所以“有”是起源于虚,动是出于静,所以最后一定会返復到虚静的境界,这就是老子所谓的“復”。
 
 
2、万物的正常状态是生长壮大后而死亡,但是又有子孫的延续,好像是一个反復的循环。
 
 
3、“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这一段是老子教导了解“生命的反復”是万物正常現象的话,这就是聰明的人了。而不了解生死的人,往往会作出愚钝的凶事而有害身体。我们静坐之前,我们一定要澈底認清生命的反復是生命归宿的过程而已,如此静坐就不会胡思乱想了。
 
 
4、知道万物的反復是常态后,心量就自然扩大,大到可以包容万物。能包容万物后,自然可以大公无私。
 
 
5、能够大公无私的话,就可以周全的对万物万事。心中可以包容万物的话,我们的心情就和大自然的宇宙配合了。也就是庄子的“天地与我並生、万物与我为一”。北宋的张载(橫渠)曾说:“大其心則能体天地万物”。都是同一意思。当天地万物都与我为一时,我的心身都完全溶于宇宙中,宇宙存在就是我的存在。据最新的Hubble太空望远镜的測量结果和计算,此宇宙仍然有二百四十亿年的寿命,这就是能我们的身心溶入宇宙后的寿命。
 
 
6、符合大道后,就可以永垂不朽,而且终身没有危险。由“致虚极守静笃”可以修养到永垂不朽,如此可見静坐的威力。即使是宇宙灭亡后,这个看不见、摸不到的大道仍然存在。所以我们可以说:永垂不朽就是不生不死的意境,也是老子所谓的“復命”。老子的道基本上是永垂不朽的,即使宇宙灭亡,道仍然存在,所以身心溶入大道,可以永垂不朽,就是殁身不殆。由此可見:这“致虛极宁静笃”六字真言的魔力。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今留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海尾归' 的评论 : 谢谢来访与留言。
海尾归 回复 悄悄话 谢分享.
我自己静修和冥想多年,算有些个体会.
致虚极守静笃,本人的体会,就相当于是物质和精神之间的"临介地带",由于和物质-精神的分界和交集,导致生与死两个概念同时不成立.
很有意思的.你要是自己尝试,可以享受到自己内宇宙里"飞翔"和"鸟瞰大地"的感觉(即愉悦)--这个我叫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