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公

博客博客博博客, 客博客博客客博
正文

美苏使世界处于毁灭边缘

(2017-04-09 22:47:34) 下一个

美国拍到的古巴导弹部署情况

 

1962年,加勒比海地区发生了一场震惊世界的古巴导弹危机。这场危机差一点引发了核战争,使世界处于毁灭边缘。

事件爆发的直接原因是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这个事件被看作是冷战的顶峰和转折点。

时间回到1962年10月14日,美国的侦察机惊恐地发现:苏联军队正在距离美国海岸不到200公里的古巴部署核导弹。肯尼迪感到非常震惊,因为苏联曾表示不会在古巴部署核武器。就在9月运送导弹的苏联舰艇被发现时,中央情报局也向白宫报告说莫斯科不会这么干。

毫无疑问,事实证明之前美国的想法是错的,苏联的不仅在古巴部署导弹,而且杀伤力巨大,这让美国感到挑战和羞辱。

 

 

为什么苏联会这么做呢?

原来,猪湾事件之后,美国对古巴实行全面禁运。卡斯特罗深知自己势单力薄,便于1962年7月派遣以自己的弟弟劳尔-卡斯特罗率领的代表团前往苏联请求帮助。赫鲁晓夫深知,美国人不会容忍卡斯特罗政权的存在。如果苏联不采取决定性步骤保卫古巴,那么将会引起其它拉美国家抛弃苏联,将大大降低苏联在全世界的地位。按照这个思路,苏联决心将古巴作为伸向西方深处的桥头堡。

古巴,成为两个阵营里超级大国的一次比武场。

10月22日,怒火攻心的肯尼迪在一次电视讲话中要求苏联撤回导弹。他下令对古巴进行军事封锁,并要求美国军队“做好一切准备”。

 

 

赫鲁晓夫也不甘示弱,他回应说,封锁是“入侵行为”,可能会引发“世界核战”。他明确表示:导弹继续留在古巴。

没办法,肯尼迪下令战略部队进入最高级别的二级戒备状态。60架携带核弹的B-52轰炸机不断在距离苏联边境数公里的欧洲上空盘旋,只待一声令下便越过边境将炸弹投向苏联的各大城市。有鹰派美国军方人士则不断建议,别等了,应该强攻。

10月26日,危机进一步升级。中央情报局发现,五个导弹发射架已经在古巴架设起来,并据此认为苏联人可以在几分钟之内将导弹从古巴射向纽约和华盛顿,投下威力百倍于广岛原子弹的核弹。倒计时已经开始。美国军队强硬派人士恳请肯尼迪下令尽快进攻古巴捣毁核设施,然后占领整个古巴并缴获导弹,一劳永逸地推翻卡斯特罗政权。

有一种说法,在后来解密的资料中显示,核战争真的曾一触即发,或者说“已经”爆发,只是由于某种原因命令没有被执行。美军曾向日本冲绳导弹部队发出4枚导弹的发射命令,其中一枚的目标是苏联远东地区,其余3枚“可能是中国”。

如果这个命令被执行,世界大战又将开始,而这一次是核战争,将世界送入毁灭的边缘。

 

 

但幸运的是,冲绳现场发射指挥官判断认为该指令错误,没有进行导弹发射。随后得知上述命令确实为误发。肯尼迪的对于核战争打还是不打的犹豫心态暴露无遗。

赫鲁晓夫也在犹豫。在克里姆林宫内,赫鲁晓夫说到:“这一次,我们距离核战争真的只有两个指头的距离。”

大人物在犹豫不决,但一群小人物的热血沸腾可能会成为引爆核战争的火药桶。1962年10月27日,苏联B-59号潜艇的舰长瓦连京·萨维茨基已经被负责封锁的美国舰艇困在水下两天了。这艘老旧的潜艇无法浮上水面更换空气。

更令人不安的是,萨维茨基已经跟莫斯科失去联系达24个小时了。突然,舰长和船员听到了五次巨大的爆炸声,就在潜艇上方,接着又是五次。这位年青舰长充满了疑问:“是打仗了吗?”事实上,爆炸声是美国驱逐舰在向水里投放“挖坑”炸弹。他们只是想把苏联潜艇困在水下,而不是击沉它。为了防止误判,当时的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麦克纳马拉曾派人通知苏联方面,在封锁行动的范围内,针对古巴海域的苏联潜艇投掷的炸弹都是无害的。但由于未知的原因,萨维茨基却不知道这一消息。他会怎么做?难道下令发射秘密武器?

美国人直到1994年才知道,在此类潜艇上使用的武器,其威力与广岛原子弹相当,即核导弹。

这位年轻的舰长一旦擦枪走火或者头脑发热,世界末日即将降临。

而这样的情况真的可能发生,不论在美国还是苏联,一旦核战争的情绪被挑动起来,两位总统内心都在发抖。肯尼迪和赫鲁晓难得观点一致了:为了避免毁灭性的战争,必须尽快停止这次交锋。为此必须做出让步。

因为肯尼迪和赫鲁晓夫都参加过二战,他们都拥有丰富的经验,深知在如此紧张和复杂的情形之下,他们不可能控制一切。再加上双方缺乏直接的交流渠道,克里姆林宫和白宫之间著名的电话热线是在导弹危机之后的1963年8月才建立起来,他们的信息往来常常会延迟几个小时。任何一点小偏差,都有可能毁了这个世界。

双方通过中间人迅速达成和解。苏联公开同意了移除在古巴的导弹,美方承诺不侵略古巴。10月28日晚,世界从毁灭边缘重回正轨,人类历史上最危险的一刻终于过去了。11月月底,美国对于古巴方面的禁令结束。转帖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