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原创】童话诗《渔夫与金鱼的故事》浅析

(2018-09-02 02:32:34) 下一个

儿童文学是为儿童创作的,具有审美价值和独特的艺术个性,能满足儿童的独特精神需求和其成长所需,是被儿童所接受的文学作品,使儿童具有认知、审美、娱乐和教育等功能和价值的文学作品。童话诗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的阅读对象是儿童,契合了儿童的审美情趣和心理特点;它既是童话又是诗,是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述具有夸张色彩或富于幻想的童话故事的儿童叙事诗。(方卫平,王昆建, 2016,P100)。

童话诗《渔夫与金鱼的故事》是俄国著名诗人普希金在1933年创作的,它通过完整的故事,加入奇妙的幻想,再以凝练的语言和优美的韵律讲述了一个关于善良、仁慈与贪婪的故事。童话诗的叙事色彩浓重,以故事元“老渔夫捕到了一尾金色的鱼”为核心,通过金鱼的无边法力和老太婆的贪婪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构成了精彩的故事。对儿童而言,该童话诗的主题是鲜明健康的,它在宣扬金鱼的有恩必报的同时也鞭笞了老太婆的贪婪,并在故事的结尾让老太婆被打回原型以告诫儿童贪婪的结局是一无所有。作者在叙述故事时对老太婆居住的特定环境进行了描写,对渔夫懦弱的内心感受也加以描述,人物形象鲜明生动,作者再通过对大海波涛变化的描写进行气氛的烘托,让儿童意识到老太婆的贪婪是逐渐递增的。整篇作品故事情节丰富,让儿童直接感受到故事情节的发展,并理解故事内容,体现了故事性文本特征。

该童话诗里出现的这尾金鱼不仅会说话,还能承载着人类共同的理想----凡事都能心想事成。这尾能让人类的愿望都能成真的金鱼在现实世界是不存在的,它是作者想象出来的,幻想出来的金鱼让人性中的善与恶通过故事情节的发展一五一十地呈现在儿童的面前:首先老太婆要新木盆和木房子,金色鱼让老太婆的愿望成真;之后老太婆要成为贵妇人和女皇,渔夫认为很难实现,金鱼也让老太婆达成愿望;最后老太婆要做海上的霸王,金色鱼摆摆尾巴让老太婆恢复到开始时的贫穷状态。这个幻想出来的故事既新颖又活泼,符合了儿童对人性的探索,儿童率真明朗的情感特征让他们认同于故事的结局----坏人必将失去通过不当手段得到的一切,故体现了儿童文学的幻想性文本特征。

该童话诗的情节生动,富有幻想夸张色彩,比如老太婆做了贵妇后的装扮:老太婆穿着名贵的黑貂皮外套,头上戴着丝绒做的头饰,脖子上围满珍珠,两手戴着镶嵌宝石的金戒指,脚上穿了双大红色的羊皮靴子(童乐译, 2013)。在儿童的眼里,这样的装扮是夸张的,如此穿戴的老太婆是不合常理的,也是滑稽可笑的。又如老太婆做了女皇,渔夫去见女皇:老太婆正眼都不瞧他一眼,吩咐把他赶走。大臣一齐奔过来,抓住老头的衣领往外推。到了门口,卫士们差点儿用利斧把老头砍倒(童乐译, 2013)。这一幕在儿童的世界观里是有趣而搞笑的,体现了儿童文学的娱乐性文本特征。

该童话诗使用了形象化的语言叙述故事和描写环境,如:老头儿走向自己的家,泥棚已无影无踪;在他前面是有着敞亮房间的木房,用砖砌成的白色烟囱,还有橡木板做成的大门(童乐译, 2013)。这样的描写能使儿童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文学作品所传递的信息相联系,产生联想,获得体悟。(方卫平,王昆建, 2016,P70)。故事中的对话具有稚拙的市井气息,富有表现力,易于被儿童接受,如:老太婆坐在木屋的窗口下,指着丈夫破口大骂:‘你这个傻瓜,十十足足的一个老糊涂!你个老混蛋,你只要了座木房!’ (童乐译, 2013)。儿童通过这样的对话描写,很容易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勾勒出故事的发展情节,具有鲜明的情境感,体现了儿童文学的直观性特征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