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胡适对老子思想的误解

(2014-07-27 07:37:40) 下一个
胡适对老子思想的误解

小议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的得失(四)

老几 2014.7.28

种种历史说明,凡是大胆假设者,必然胡乱求证,少有例外。大胆假设者,不是哗众取宠之徒,就是浪费资源之辈,哪里能够小心求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先生的胡话在今天依然被一遍遍的重复,可见这流毒之大。

“大凡一种学说,决不是劈空从天上掉下来的。…譬如一篇文章,那种学说不过是中间的一段。这一段定不是来无踪影,去无痕迹的。定然有个承上起下。承前接后的关系。要不懂他的前因,便不能懂得他的真意义。要不懂他的后果,便不能明白他在历史上的位置。这个前因,所含不止一事。第一是那时代政治社会的状态;第二是那时代的思想潮流。… 我们现在要讲哲学史,不可不先研究哲学发生时代的时势和那时势所发生的种种思潮。”

先生在《大纲》第二章“中国哲学发生的年代”开头这段话听是起来多么诱人,大师似乎为中国哲学既往开来铺开了一条大道啊!可惜胡适小心求证的方法,就是截断众流,让老子当了回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孙子(悟空)。自相矛盾,就是胡大师做《大纲》的一个方法。这种例子举不胜举,当然也是“为便利起见”。(黑格尔是自相矛盾,胡也是自相矛盾;两者相差何止十万八千。)

胡适考证的结果是“中国哲学到了老子、孔子的时候,才可当得‘哲学’两个字”。这里不过多叙说考证过程与假设的矛盾,只说说胡适对老子思想的总结。

胡适对老子有八条总结说:

一,老子的生平:“孔子曾见过老子,老子比孔子至多不过大二十岁,大约生于周灵王的初年,当西历前五七年左右。”

二,老子的书,“原本是杂记体的书,没有结构组织。”

三,老子是个革命家。

四,老子认为天道无知,与之前的天道有知有觉不同。

五,老子是道的发现者,道与无的性质最接近,无是虚空。

六,名与无名,说明名实之争是老子第一个提出来的。

七,无为:表现为两个方面:毁坏一起文物制度和极端放任无为的政策。

八,无知:老子是要人肚子吃的饱饱的,做无知无欲的愚人。

有句俗语叫“胡说八道”,用到这里大概挺合适。以上除了一,二两条可以看作是学术意见以外,三到八不是似是而非,就是完全不得其意。(老子思想的详细解说讨论,请参见老几相关博文。)

胡大师说:“我述老子的哲学,先说他的政治学说。我的意思是要人知道哲学思想不是悬空产生的。”也就是说,胡适同志不但是实用主义,同时还是政治挂帅;那么其自相矛盾的考证以及浅薄荒谬的结论就是可以想见的了。这就好比下棋,政治挂帅只看眼前一步,实用主义至多看两步,而真正的高手考虑的是十步以外的问题,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所以若胡适大纲可以,则“哲学”休矣!
[ 打印 ]
阅读 ()评论 (5)
评论
Wiserman 回复 悄悄话 我对喜欢出风头,爱名的 胡适, 从来没有看好过.
他欠缺深度.
基多山人 回复 悄悄话 ‘老子’是不存在的。老子的‘文字’是汉代人总结的百家之言。
老几空间 回复 悄悄话 非常同意二位的高论。
易今 回复 悄悄话 对先人著作的研读或研判,每个人都是从个体的角度出发的。而老子之所以非凡,就是在于他对道,名,德,为的研判是"无我"的。
渔樵耕读 回复 悄悄话 胡适之说,自然是“胡说”。此著中对《诗经》中诗词的“阶级分析”,也很牵强。胡先生靠“半部哲学史治天下”(下卷从未问世),可以休矣!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