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不尚贤,使民不争 (3)

(2014-03-20 23:16:45) 下一个

 

不尚贤,使民不争

老几

《道德经》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  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字面意思是:“不崇尚贤良,民众就不会去争抢贤良的虚名;不珍视稀少难得之物,民众就不会去为了珍宝而偷盗。不把诱惑物摆放在人的眼前,民众就不会因此而心神不宁。所以圣明的君主管理的办法是:让人们心无所想,肚子吃饱;削弱人们的志向,强健人们的体格,这样那些自以为是的家伙就不敢妄为捣乱了。没有妄为,就没有什么可以治理的。”

这一章,可以说是老子用来对付“精英”阶层的。什么是“智”?老子说过:“知人者智”。“智者”就是知人不知“道”的半吊子书生,社会精英。这些人通晓人的弱点,善于利用人类普遍喜欢追求名利的特点,以各种名堂诱惑放大迎合人们的私欲,趁机制造混乱,从而达到个人的目的。从中外历史上看,“智者”“精英”“能臣”往往为了一己之私,显示个人聪明,祸乱国家,贻害百姓,是仅次于昏君的祸害国家民众的另一大祸源。远的不说,就说眼前乌克兰,好好的民主政治,不是被“智者”以漂亮的口号给引到沟里面了?中国自己,不是也给“先富起来”的“精英”绑架了?以至于现在只要一说起改革,大家就害怕,不知道精英们又要瓜分那块蛋糕。

所以老子在要求君主自律的同时,还要“律人”。律人,首先就是律贤,不给智者精英任何捣乱的机会。

“不尚贤,使民不争”,听起来很奇怪。一个国家求贤若渴尚不能保证得到贤者来管理,难道老子主张蠢才来管理不成?要理解这点,你首先得通晓道的特点。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向着与其起始的反方向发展的。比如人一生下来,注定是要往“生”的相反即“死”的方向发展的,这就是“反者道之动”。由于道的这个特点,“有”必然是从其相反的方向“无”产生的,反之亦然。比如澳洲北欧追求的是资本主义,却生出了货真价实的社会主义;而号称社会主义的中国,却被少数人垄断,成了实际上的资本主义。这就是“有无相生”的道理。这里的“有”,指现象,就是兔子范例所说的定在,实在,是能够看到或觉察到的东西; “无”就是范例的存在,思在,潜在,是深层次的,直观觉察不到的,以及规律性的东西。有是现象,无是根本,知道无,就离道不远了。

兔子的范例因为进一步发掘了“无”,所以自视甚高。 而范例里面确实有西哲里面很了不起的东东。 这一点上,就本人看来,目前没有人能够超越兔子。尽管兔子有时被骂得一蹋糊涂,包括本人在其无理时的恶毒攻击,而兔子看起来简直没有道理。没有道理有时恰恰是大道理。“道可道非常道”,所以老子说“不笑不足以为道”,就是这个道理。(这里顺便给兔子范例平反,是按老子说的“弱者道之用”之意。扶弱就是行道,兔子最近被人攻击得有点一蹶不振,这里顺便给他打一针鸡血,希望兔子师傅进一步完善他的学说,真正做到智慧圆通。不提。)

老子称“有无相生”的原理为“玄”,所谓“玄学”就是研究“有无相生”的规律。今人无知,把玄当作封建迷信,都是唯物主义的流毒。如果你学懂了老子, 就很容易明白为什么唯物主义的可笑,以及唯物辩证法的荒谬。国学长期被贬低批判,因为现行政治体制的根基,根本就经不起老祖宗的一击。左左右右都对现行体制不满,却本质上都排斥国学,就如同有病在身,名医在眼前而不理。

有问说,既然国学那么好,为什么中国还要被欺负? 这是不懂道的“复”的特性,就是不明了兴旺衰败乃是自然界的常理。有谁见过只旺不衰的事?根本就没有!所以佛陀入灭前泪流不止,说我死后定有妖孽混入,坏我教导,灭我佛们。其实连佛都是被人毒死的。耶稣还不是被人钉到了十字架上?你能说耶稣佛陀的教导有错吗?善恶相争,妖魔坏道,自古然也。

老子要无为而治,汉唐实践之创立盛世。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也是类似无为而治。成绩如何?举世瞩目。今天中国所有的成绩,都是从那时来的,后来到现在都是在吃老本而已。为什么只能吃老本?因为你悖道了,不搞“天之道损有余补不足”;搞人之道,损不足补有余,导致“有余”的富人更加“有余”,本来“不足”的平民更加“不足”。你还不“人法地”,搞“地法人”,天都不要了,随意践踏大自然,搞得人呼吸都困难。如此悖道,不听祖宗之言,哪里能有好果子吃?所以你不能只看“有”,更要看“无”,否则你只能是“言者不知”。

言归正传。按照有无相生的道理,“不尚贤”,无贤,才能生出真正的贤。这样说不好理解,举个例子就知道了。比如说中国搞院士制度,本意是“尚贤”,结果成了学术腐败和压制人才的机制。我这么说一定有人会说,很多国家都有院士制度,有什么不同?其实这个世界上学术腐败是个普遍现象,很多国家都可以说是非常严重的,都是尚贤的结果。中国之所以在比较严重的行列,是因为“尚”的比较多,给了院士很多权力。如果去除院士与其专业无关的权力,就会好很多。“不尚贤”,人们就会专心搞科研,该怎么做就怎么做。你搞个虚名,利益很大,责任风险没有,那谁不想着一门心思往上爬,谁不想办法巴结权贵,谁就是个笨蛋。这样谁能够一门心思搞科研?这就是老子智慧的地方,看得深远。这你就知道了“不尚贤,使民不争”,实际上是要创造一个公平的环境,让民众公平竞争,从而得到真正的“贤”。所以“不尚贤”是真尚贤,“使民不争”是使民公平的争,从正路上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比如本来一个破石头(真的宝石里面都有缺陷,是绝对的破石头),因为稀少难得,被人珍视,所以这世界上为这些破石头抢劫杀人的事多得数不清,都是出来给老子作证的。至于商场亮晒的那些破石头,害得大家心里痒痒的,心能不乱吗?

“是以圣人之治:  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虚其心,是要包容;实其腹,是要身安。饿着肚子闹革命,那都是瞎扯淡。饿一顿人就躁了,哪里还能谈得上别的什么。弱其志,不是真的不要志向,是不要有违背自然的妄想。强其骨,是要身体强健。常使民无知无欲,是让人不要看外面表面,要清静无为,明了深层的东西。这样就不会随着别人的指挥棒起舞,受别有用心的欺骗。每个人都做到这样,天下就太平无事了。

当然理想状态是不存在的,但是多一个人明道,人们就少受一点欺骗。“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江集傲 回复 悄悄话 写得真好。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