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关于数字的逻辑问题

(2013-09-17 04:42:08) 下一个
 
 关于数字的逻辑问题
 

老几

 
 
大道至简,想复杂了就偏了。这话不是说说而已。随便举个例子就明白了。人们都知道1+1=2,2+1=3如此等等,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绝对真理。这样以来当有人说:“1+1=0,2都没有,哪里来的3?”马上有人会认为这是胡说。为什么?因为前者脑袋里只有十进制,没有二进制。这就是思维的“框”。尽管二进制远比十进制根本和普遍,没有二进制就没有现在你我所用的电脑。
 
中国的阴阳八卦就是二进制。因为其二进制的根本性和普遍性,所以阴阳的应用体现在传统文化思想的各个方面,高低强弱明暗雌雄等等等等,不一而足。这一点并不新鲜,新鲜的是中国古人发明的一进制,就很少有人懂得了。一进制的特点是什么?能懂的一说就明白,不懂的一时也说不明白。就比如说十进制里1+1=2,有人问你为什么?想必你一时也不知怎么回答。
 
一进制是中国古人对世界的独特贡献,是宇宙间最基本的规律,远比1+1=2基本,却更不容易说清楚。今天人们不懂得这个,是被西方的逻辑系统框住了。习惯于十进制就漠视二进制,更别说一进制了,都是因为今天人们远离生活远离大自然的结果。粗略地说,一进制的规则是1+1=1,也就是说,横竖都是一。可笑吧?请尽情地笑吧,不笑不足以为道!
 
《道德经》五千字,读不懂时字字珠玉,读懂后句句废话;其实里面就一句话“都是一”,用孔子的话说是“一以贯之”。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这不仅是废话,还有误导人的嫌疑。当然这不能怪老子,因为人类太容易相信虚的语言,而不相信真实的生活。老子这里123的生,实际上什么都没有生,不过是存在形式的转化。所以老子这句话还可以说成这样:“一是一,二是一,三还是一”。怎么样?是不是都是废话。
 
老几这样说似乎有些神神叨叨。没办法,阳光下走路,你和你的影子合起来是几你总该知道吧?!对了,顺便说一句,一进制里“一减一等于二”,是不是更可笑?!
有人会问,西方有没有一进制?当然有,虽然不够系统。黑格尔的正反合,科学上的能量守恒,都是一进制的产物。势能转动能,动能转势能,都是能,都是这个“一”。从一进制角度,西方文明是1-1=2的文明,华夏文明是1+1=1的文明。
 
以一个逻辑体系去套别的逻辑体系,以自己的逻辑妄断别人的逻辑,以自己的思维妄推别人的意念,这是人类思维怪异的地方。很多误解和冲突,都是这种思维在各自不同的逻辑系统的跳跃所造成的。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方法,就是习惯于一进制的逻辑思考。
 
 
 
[ 打印 ]
阅读 ()评论 (6)
评论
老几空间 回复 悄悄话 谢谢显一君回复澄清,很高兴了解有修行功底朋友们的体会。这些文章都是给俗人看的,只要尘世上解释没有大问题我暂时就放心了。
“进制”是有点不准确,也没有适合的,就暂时套用这个现成的。
我对“道”的理解是,阴阳不可分是就其本质/本体上而言。从现象上是可分或者可以映射出来的,就比如一个人,别人问你说长得什么样,你无法准确描述,但是可以拍照给人家看,这个照片虽然不是真人却并不失真(忽略技术问题)。比如《周易参同契》虽然不是修炼的全部,但是它还是应当是对修炼的正确描述。而任何正确的描述,必定要合乎逻辑,所以我认为它是逻辑表达。至于说这个表达对读者的影响,那是它的效用问题,就像各人对道的理解不同,并不影响道的独立存在一样。“道可道”首先是“可道”,“非常道”是附带解释描述方法的不同。“一以贯之”也说得是万法归一。逻辑推导和精神体验的正确结果应该是合一的,而不是二分的。“觉“,“知”对立的说法,很难理解。
yfz9465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老几空间' 的评论 :
你的前几篇从整体看,都还到位。说这篇比前几篇靠谱,并不意味前几篇不靠谱。但是,在细节词句上,你没有从出世上解释。这不能怪你,因为它需要修行的功底。

“进制”隐含“递进”,所以不适合。

从“道”的角度,阴阳不可分。超越二元,就不无法言;只能隐喻。太极图不仅仅隐喻阴阳抱合,也隐喻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实在无法分。无论阴阳,都是道的表象。《周易参同契》也是同理,但它不是逻辑表达。如果符号系统促使人的思辨产生,那就方向错了。应当是对“心”有所动,才是正途。人们有时称它为启示。

这些都是间接表述,而不是直接认知。“觉而不知”是指直接认知的瞬间,却不存在知“道”的受者。
老几空间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老生常谈12' 的评论 :这个对比很有趣,也有一定道理,谢谢。
老几空间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yfz9465' 的评论 :谢谢评论。前几篇不靠谱的是那几篇?
用“进制”在数学上确实不完全准确。“递进”不包括“渐退”的情况也不确切;“反者道之动”,道一循环,有进有退,“递进”一词也有问题。
我与显一博看法有差异。“一阴一阳之谓道”,体悟为阴,逻辑为阳,合则为道。“觉而不知”从本能反应等方面也能略知一二,应该也是可以用逻辑能表达的,只不过不是常规的语言而已。比如《周易参同契》就是用一套符号系统描述觉知的过程。这样理解对否?请赐教。
老生常谈12 回复 悄悄话 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与圣经相合:上帝创造亚当(道生一),亚当的肋骨创造夏娃(一生二),
亚当和夏娃生了后代(二生三)。
yfz9465 回复 悄悄话 这篇写得比前几篇靠谱,用“进制”略有不妥。应其有“递进”的逻辑含义,容易产生误解。但总体看,文章观点不错。

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的话,不是指某个存在实体的形成。它隐喻着这样的现象;即生命觉知层次的改变,形成了“存在”表像的多样与递增。而“道”始终在那里,不来不去,不生不灭。只有当“觉而不知”时,才能明白。但那不是逻辑能表达的。

又因为逻辑不能表达,老子在道德经开始就说,道可道,非常道。也就是,道虽然可以被表达,但已经不是逻辑含义了。领会要靠悟性。所以,道德经的第一章很重要,其位置不能颠倒。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