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中

大陆某大学文学院教授、作家。2008年移居美国特拉华州。著有《类纂李商隐诗笺注疏解》、长篇《昨夜群星陨落》、散文《昨夜星辰》、诗歌《潇湘水云》等24种近一千万字。
正文

扫眉才子知多少——略说苏若兰与贺双卿

(2013-08-14 08:10:12) 下一个


扫眉才子知多少?
         
——略说苏若兰与贺双卿

国古代女性受到很大压迫。但是,即使在高压下,她们当中的一些人仍然在各方面都有了不起的成就。西方一位哲人说:母权制的被推翻,仍是女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


从那个时候起,妇女便从社会退入了家庭,成了男子存种的工具。她们丧失了自我,泯灭了个性,以丈夫的荣辱为荣辱,在女奴的境遇中寻求女人的安宁。而中国的专制社会又特别漫长,对妇女的摧残也特别严酷,绝大部分妇女只能在夹缝里求生存。至于少数个性尚未完全泯灭的女子,也只能在各种压抑中求得一点发展,像女皇武则天,女革命家秋瑾那样的女中英杰,只是凤毛麟角。


我国古代称有文学才华的女子为扫眉才子。王建《寄薛涛》云:


万里桥边女校书,


枇杷花里闭门居。


扫眉才子知多少,


管领春风总不如。


据《历代妇女著作考》登录,我国古代女作家达四千多人。单就清代,闺阁诗人有传略可查的,即达1260余人。历代女诗人之佼佼者,如唐代的薛涛,李冶,鱼玄机,均可匹敌须眉;宋代李清照,朱淑真;清代西林太清春,秋瑾等,使许多文士折服倾倒。


为什么诗词艺术会特别钟灵秀于女子?从文艺心理学的角度立论,正是她们那被压抑的痛苦心灵,将情感宣泄而为诗为词。她们无意成为诗人,却从心底传出一声声天籁之鸣。


司马相如有两心,始有卓文君之《白头吟》;


班婕妤遭赵飞燕馋毁,始有《团扇歌》之怨;


蔡文姬身陷匈奴,始有《悲愤诗》和《胡笳十八拍》;


甄后失宠于魏文曹丕,临终而作《塘上行》;


鱼玄机为大妇妒恨,为丈夫所弃,怨愤哀伤而发为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的感叹;


朱淑真所嫁非人,才有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的咏菊诗……


所以,在专制社会里,才女之诗大抵皆作者境遇逼仄,情有所郁,而发愤抒哀,而寄情悲悼伤怀也。


在四千多女诗人中,有两位不大为人所注意,却是千古少有的扫眉才子:一位是前秦窦滔妻苏蕙字若兰;一位是清代农家女子贺双卿。


 


“织锦回文”苏若兰


前秦苻坚时,有襄阳太守窦滔,违背夫妻前盟,偷偷纳妾,以苏氏嫉妒为由,独携小妾赵阳台赴襄阳任上,而与妻苏若兰整整十年未通音问。据武则天《苏氏织锦回文记》记载:


 


苏氏悔恨自伤,因织锦回文其锦纵横八寸,题诗二百余首,计八百余言;纵横反复,皆成章句。其文点画无缺,才情之妙,超今迈古,名曰《璇玑图》


 


苏氏将织锦寄给丈夫,窦滔读后十分感动,遂接苏氏赴任,夫妇和好如初。宋代朱淑真


《璇玑图记》则云:


〈璇玑图〉内诗,反读,横读,斜读,交互读,退一字读,叠一字读,皆成诗词,计841字,得3800余首。


从武则天到朱淑真,约五百年,经许多文人对《织锦回文》诗的反复研读,竟从200余首读到3800多首!《历代名媛诗词》评曰:


其辞文之妙,精巧绝伦此古今第一巧慧流传


明代弘治年间状元康海的儿子康万民著有《煮字斋增读回文诗》(未见),据说他在明代起宗道人读出3752首的基础上,增读了4206首,两者相加,达7958首。


 


《璇玑图》全称为《始平苏氏心诗璇玑图》。


始平是地名,今陕西扶风法门寺镇苏村,苏若兰的家乡。


心诗,言诗乃苏氏发自心中的忧心怨乱之诗。


璇玑,即天心,原指北斗四星。自地球北极望天,璇玑之星正在头顶正上方。


苏氏取璇玑名其图,说明全图回旋,诗虽随图宛转,而皆环绕自己的心,是自己心中情感的辐射。其命名寓意之深刻,制图构思之灵巧,古今中外之诗作,实在是绝无仅有!


 


《璇玑图》外围四个框,每边都是29个字,全图841字,用红,黄,蓝,绿,黑五色丝线,织成一块八寸见方的锦帕。


最中心的九个字是:


 


------------------


     
      


    
 
      


    
 
      


------------------


.


可以读成:始平苏氏心诗璇玑图。中心的外围一层是:


 


-----------------------  


    


                  


                
 


                
 


    


-----------------------


 


可以读成许多首三言,四言的诗,如:


始终无端,比作丽辞,理兴意怨,显明情诗。


倒过来读:


诗情明显,怨意兴理,辞丽作比,断无终始。(其余例略)


 


在上图的左下角:


 


------------------------


   怀


   


   


   


-------------------------


下面略举几种读法:


自上而下,横读顺读:悼思伤怀,叹永感悲,戚戚情哀,知我者谁?


按句倒读:知我者谁?戚戚情哀。叹永感悲,悼思伤怀。


按句逆读:谁者我知?哀情戚戚。悲感永叹,怀伤思悼。


s形(蛇行)读:伤怀思悼,叹永感悲,哀情戚戚,知我者谁?


按横读一,四,三,二行的顺序:悼思怀伤,知我者谁?戚戚情哀,叹永感悲。


按交互交叉读:悼思感悲,叹永伤怀;戚戚者谁?知我情哀。


…………


只这小小的一格,即可读成数十首四言诗,真令人感佩!此外,还可以按字顺读,倒读,逆读等等(例略)。


 


清代江苏丹阳才女贺双卿


另一位要说的是清代雍正年间,江苏丹阳女诗人贺双卿。贺双卿是农家女,18岁嫁给金沙绡山里一个贫穷而丑陋的樵夫;上面还有一个凶神恶煞的婆婆。有一次,双卿舂谷气喘,持杵稍微休息一下,丈夫认为她偷懒,把她推倒,双卿被杵具压伤,忍痛爬起来继续舂谷。丈夫狠狠瞪着他,双卿却仍然笑着说:谷舂好了,可以起臼了


贺双卿的舅舅是一位饱学的塾师,双卿从小即在私塾外听学生读书吟诗,潜移默化,早熟早慧。出嫁后,痛楚于人生惨剧,无处申诉,每将心中苦情发泄于诗词创作。她写诗不用墨而用粉;不用纸而常用芦叶,荷叶。她说:


叶易败,粉无胶易脱,不欲存手迹也。


因此,贺双卿所作诗词,大多散失。只有《西青散记》存录其词12阕,诗20首;全是抒写真情的佳作。如《湿罗衣》云:


 


世间难吐只幽情,


泪珠咽尽还生。


手拈残花,


无言倚屏。


 


镜里相看自惊,


瘦亭亭。


春容不是,


秋容不是,


可是双卿?


 


双卿最有名的词是《凤凰台上忆吹箫》,可以同李清照《声声慢》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媲美。其词云:


 


寸寸微云,


丝丝残照,


有无明灭难消。


正断魂魂断,


闪闪摇摇。


望望山山水水,


人去去,


隐隐迢迢。


从今后,


酸酸楚楚,


只似今宵。


 


春遥,


问天不应,


看小小双卿,


袅袅无聊。


更见谁谁见,


谁痛花娇?


谁望欢欢喜喜


偷素粉,


写写描描?


谁还管生生世世,


夜夜朝朝!


 


读者往往只知道李清照善用叠字,而不知贺双卿。清代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曰:


其情哀,其词苦。用双字至二十余叠,亦可谓广大神通矣。易安见之,亦当避席。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