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专业的野蛮人

(2013-04-05 05:55:46) 下一个
  记得有一次在企业的外部训练时,讲师播放了一段影片让我留下深刻的印象,那是一部由知名管理大师彼德 杜拉克用来协助企业改善内部沟通的教学影片,影片中有几位高阶主管在开会,有位信息部门主管在言谈中充满了各种专业术语,令和他对话的主管们脸上出现三条线和无限的困惑,该主管却因此更为得意洋洋,继续用他的专业术语高谈阔论。剧末彼德 杜拉克提到,如果你有以下几种现象,你可能就是个“专业的野蛮人"!1)认为别人要和你一样修过xx学或有过什么样的经历才够资格了解你要讲的话;2)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当作是一种每个人应该要了解的常识,不考虑对方是否听得懂就用自己熟悉的语言和别人交谈。这样专业的野蛮人或许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上相当受人尊敬,但在人际沟通上显然就有待加强了。
  专业的野蛮人不只经常出现于企业当中,我们在学校当中经常可以看到专业的野蛮人的身影。例如曾有一位知名的理工背景学者在报纸撰文表示对于大学生的常识不足相当讶异,因为竟然很多学生不知道法拉第(电磁学之父)是谁!但是问题是到底有多少大学生接触过电磁学呢?有些教授或许是因为天赋优异,思考快过一般人数倍,也或许是对于教材太过熟稔,一开始上课就沈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用自己熟悉的专业术语对着黑板或投影片在自己专业的天空里遨翔,完全不管这架飞机上是不是只剩下自己在飞,学生们连登机都还没呢!甚至当学生问问题时,几秒钟画几条线写几个字就认为回答了学生的问题,留下学生一脸的错愕,好像自己是白痴问了似乎很简单的问题一般。或许教授想藉此来表现他的专业是多么高深莫测,但可以想见学生上这堂课会有相当大的挫折感,更别说有什么学习效果了。
  这个现象在教会里有时也会见到。有些基督徒可能有比较久的信仰背景,对于圣经经文非常熟悉,在与别人谈话时很容易用一秒钟十个字的速度念完一段经文来展示他对圣经的熟悉程度,在和非基督徒谈话时也大量使用只有圣经才会出现的用语,完全没考虑到对于是否了解这些词语的意义是什么,结果不但没有达到传福音的目的,更会让对方产生了极大的距离感。
  是不是专业的人都很容易变成专业的野蛮人呢?其实不是,最有名的莫过于费曼博士的例子了。费曼博士是举世知名的科学家,他的科普着作“别闹了!费曼博士"在国内也深受欢迎,他在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后受邀加入调查委员会,费曼从航天飞机固态火箭推进器的接合套管剖面图中,看见有严重瑕疵得第二橡皮环,而「接合套管」的功用在于防止燃料点然后漏出高压高温的气体,这项瑕疵造成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为了向人民群众解释失事的原因,在国会上费曼并不从物理现象的解释着手,而是用一杯冰水和一个橡皮环,就清楚地说明了失事原因。他在国会这么说:「我手里拿着的这个玩意,是我从你们用作密封的东西中找出来的。我将它放进冰水中,然后我发现当你往上施加一会儿压力再松开后,它就不会还原了,而保留着原来的形状。换句话说,在32度时,至少在几秒或者更多的时间内,这个材料没有一点弹性。」就这么简单的一个实验,人们不需要了解复杂的物理学却完全了解他所要沟通的信息,也让费曼博士得到了世人的尊敬。我在台大上硕士班的品管课时,有位老师也把难懂的田口工程和实验设计简化成一个设计竹蜻蜓的实验,把竹蜻蜓从二楼投下,能让竹蜻蜓在空中停留最久的那组得到最高分,就这样学生很容易就在实验当中熟悉并应用理论了。
  要让自己不当个专业的野蛮人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首先,要学会走下专业的台阶,把自己放在对方的高度来谈话,有谁和三岁小孩讲话是站着笔直的呢?另外,要了解沟通和高谈阔论是不同,高谈阔论只是自顾讲自己的言论,但有效的沟通就必须要了解对方的知识背景、沟通的目的和随时注意对方对于谈话内容了解的程度。如果你不能用简单的言语和比喻让对方了解你要表达的内容,可能代表你对这个主题还不够了解,甚至你可能还称不上“专业"喔!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