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雅美之途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在美国培养早慧华裔学生的挑战

(2024-05-19 09:42:17) 下一个


今天刷到美国经典歌曲《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演唱歌星是在英国和澳洲出生和成长的Olivia Newton-John。她后来定居加州,英国人和澳洲人在美国好莱坞成为巨星的众多。她是英国威尔士与德国犹太人的混血后代,母系有德国犹太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Max Born, 但是她是基督教背景。

这首John Denver的原创歌曲唱出了美国西弗吉尼亚那带的美丽山川,没有想到乡那多河(Shenandoah)也在那里流过。这是美国乡村音乐的代表作之一,乡村音乐从田纳西和肯特基一直延伸到了西弗吉尼亚, 而Rock and Roll则是圣路易斯黑人巨星Chuck Berry参与开创的。

我们从圣市驱车去DC时曾经路经西弗吉尼亚,那段路应该是最难开的。宾州西部森林覆盖的山脉以及两个弗吉尼亚的交界处都很美,这歌的“Almost Heaven”正好为西弗吉尼亚旅游局所用,该歌也是West Virginia University(WVU)的球赛进行曲。


歌曲让我想到一位在华大医学院工作过的华裔教授,他就是在全部白人世界的West Virginia 长大的,整个班就他一位亚裔。他离开那里去旧金山湾区后就没有想着回去,歌中迷人山区给他留下的是孤独感,他也对那些矿区沒有太多的乡愁。

他具体的成长地点在WVU的Morgantown,他爸是那里的台湾裔教授。歌里谈及煤矿区,他老爸正是煤矿工程方面的教授,还担任过WVU工学院的院长。

这位华大前教授极其聪明,天才般的化学脑袋,动手和计算机样样通。他父母都是Stanford 校友,他则在16岁考入父母的博士母校斯坦福读本科。父母也使用与斯坦福相关的元素给他取名,或许是父母的母校情怀,更多是望子成龙的心态。他来面试华大教授职位时,我座位旁边的阿肯森说,从来没有听说过哪位父母以著名大学命名自己的儿子。

每年全美值得华大雇用的学术风湿与免疫病学家没有几个,他当年就是其中之一,所以我们是尽全力争取他来。

他在高中时就是位音乐天份颇高的人才,考入斯坦福读音乐,目标是成为钢琴家。这个决定遭遇到身为工程教授的父亲的强烈反对,父亲要求儿子在斯坦福走自己当年的路,也学工程。但是这儿子虽然长相清秀,但是性格刚烈。他因此与父亲闹翻,从此也不与家里来往。

父亲威胁和随后真断了对他的资助,他却毫无退缩,他在斯坦福靠打工挣钱读书,我想他也与学校在资助上讨价还价。他父母都是台湾人,在那个年代,大家仍然十分认同是中国人。

我们要知道他当时是少年大学生,他告诉我说当时是真难啊。父母的这个做法可以说对他造成了终身的影响,他不能容忍自己实验室同事的怠慢,可以在短时间内辞退数人。

他为了省钱,决定在三年内读完斯坦福。他是没日没夜地努力,没有假期,也从沒有回过家,业余时间都通过做家教等途径挣钱。他当然是位聪明人,自己发现音乐之路没希望后,便决定转向学医,并且选择瞄准免费的MD/PhD项目。

他真在三年内读完本科,毕业典礼别人都有父母来,他则只有一人孤单面对。他是只有18-19岁的小中男,在那种毕业典礼的欢乐氛围里没有亲人祝贺他,虽然他已经被耶鲁的MD/PhD项目录取。

令他十分意外的是,他在毕业典礼上突然遇见了父母,他问妈妈怎么知道自己要毕业了。因为按照四年的课时要求,他还有一年才毕业。妈妈说他们从校友通讯上看见了儿子的名字,所以他们就赶来了。这是他亲口向我讲述的故事,我还不能肯定那位倔强的父亲是否原谅了儿子从而出席了斯坦福的毕业典礼,因为我不好意思细问。

他入耶鲁医学院时只有19岁,普通医学生比他至少年长3岁,他长期以不能去遍布纽黑文的酒吧烦恼。他谈恋爱更不可能,社交都困难,他后来在哈佛做专科医生训练时娶了白人技术员为妻。

我让他比较耶鲁与斯坦福的不同,他不假思索地说耶鲁白多了,他更喜欢斯坦福和加州湾区。

他给人的印象都是十分专注的模样,五年拿到耶鲁双博士,在哈佛只做了很短时间的Fellow就到华大做教授。

在华大开实验室后,自己每天身兼技术员、博士后和教授的不同角色,完全是不知疲倦地工作。现在看来,他如果慢点可能更好,他案头上的邮件总是迅速处理。

他抵达圣路易斯做教授的时候只有30出头,一张娃娃脸,他曾抱怨华大的资深医生不放心他看病人。

我们都感叹他是个苦命的孩子,他拥有十分出色的写作和报告能力,使他的科学论文的产出每年都惊人,研究经费也相当充裕。但是他在自己学术的巅峰期从华大辞职,加入到了加州的公司,这是令人十分可惜的职场决定。

他在耶鲁的导师曾经来华大做过报告,我们聊过,这位耶鲁教授说他是位十分独特的人才,话中有话,这些评价也得到他的哈佛导师的证明。他在哈佛只用了1.5年就发表了一篇Immunity, 在华大也发Science。

几十年过去了,他在工业界和私人行医也算成功,但是远没有发挥上苍馈赠给他的天赋。他是小中男需要黄金背景混美国顶尖学术界的典型例子,还拥有本来不应该拥有的悲催求学经历。

我坚决反对学生跳级,很多情商方面的成长确实需要岁月的积累。我也不热心让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去外地读什么精英学校,因为与父母在一起相处的时间越多,心智会越成熟。

美国人怎么对待早慧的学生呢?他们也有少年大学生。很多家长也让他们跳级去读大学,因为在普通班会让他们烦恼。但是他们不会盲目追求名校,而是让他们在家门口读本科,可以看我以前举出的两位诺贝尔奖得主的例子。里面内容不正确的地方是科大现在还有少年班,科大校友说现在叫少年班学院。

近期两位美国诺贝尔奖得主也曾是少年大学生

雅美之途,2013-11-28 14:47:38

前几天,大家好不热闹地讨论了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成才记录,一位现任职于华尔街的科大少年班校友为我们提供的翔实资料显示,少年班毕业生在不同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的比例确实高过中国的任何大学。令人印象深刻的是, 2012年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的三位华裔里的二位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大的少年班,他们分别是应用超分辩率显微技术研究生命体的哈佛教授庄小威和斯坦福的神经生物学家骆利群。??

英雄自古出少年,还有网友分享了她年仅四岁的儿子如何解答AMC-8题目的令人震撼的事实,顾名思义,AMC-8是美国为八年级数学成绩优异的的学生设计的数学竞赛试题,那男孩几道难题所展现的数学思辩之美令一些人直呼高斯重现。美国虽然没有像中国科大己经停办的少年班,但美国大学里确实也有少年大学生,只是他们混合在美国大学校园里与年长的同学们一起上课罢了。本地几年前就有一位高中生跳过12年级直接申请了斯坦福和普林斯顿,他家里决定仅申请两名校是考虑如果当年不成功的话他会第二年再大面积申请,结果他被两所大学都录取而选择放弃斯坦福去了普林斯顿。??

最近几年的美国生物诺贝尔奖得主里面就有两位曾经是少年大学生。以前的就更不用说了,DNA双螺旋发现者之一的沃森15岁入芝加哥大学读本科,他从印第安纳大学博士毕业时才22岁。

1。Andrew Fire

在首都华盛顿的卡内基研究所因发现RNA的干扰现象而获得2006年的诺贝尔奖。他19岁从伯克利数学本科毕业,25岁从MIT生物博士毕业。他博士导师Phil Sharp和剑桥博后的指路人Sydney Brenner均为诺贝尔奖得主,再次证实诺贝尔奖师生关系中的近亲繁殖现象,Sharp也是靠做RNA的工作获得的诺贝尔奖。??

Andrew Fire现为斯坦福教授,他出生在斯坦福的附属医院并且在旧金山湾区长大,但据说他当年是被斯坦福拒绝后才去的伯克利,现在终于如愿能在斯坦福的农场做学问了。但愿Fire对华裔的最大贡献是引导了文学城曾经的名ID西西妈的的儿子投身科学研究的领域。西西妈曾著文展示儿子读斯坦福本科期间受Fire吸引而入他实验室做研究的经历,她的公子后来去了麻省理工读博,刚好也是Fire获得博士学位的学校。

2。Bruce Beutler??

Beutler因发现TLR4为内毒素的受体而获得2011年的诺贝尔医学奖,现为UT西南医学中心的教授,他的诺贝尔奖工作也是在西南完成的。当年诺贝尔奖选择他而忽略另一位发现TLR的耶鲁教授Ruslan Medzhitov确实有些意外,几十位全球顶尖的免疫学家在《自然》杂志发表公开信为后者鸣不平。我唯一能解释此授奖方式是因为Medzhitov在发表《自然》文章时还是位博后,当然他后来成就非凡,而完成TLR理论框架和发现的著名耶鲁教授Janeway在2003年已经去世了。??

据说Beutler现在的实验室有很多来自中国的博士生和博后。这位诺贝尔奖主18岁就从UCSD(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本科毕业了,他拿到芝加哥大学的MD学位时只有23岁,也就是说他直到医学院的第三年才满法定的喝酒年龄,他当年在恋爱交友等社交场合遇见的困惑就可想而知了。??

Fire和Beutler两位都应该是犹太裔科学家,他们的大学本科都是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或圣地亚哥分校等离家近的学校完成的。如果将拥有早熟特质的学生强行放在普通班级里,时间久了确实会使他们乏味,而那么小的年龄就去上大学,非学业方面的心智成长又特别需要在旁边的父母的关怀。


最后附上英文歌词。“Dark and dusty, painted on the sky”表述的西弗吉尼亚的矿业将空气污染的状况,所以这首歌还带有环保的追求。至于Moonshine则是美国普通民众自己酿造的酒,这在美国处于禁酒令期间是很普遍的现象,有人还因此赚钱。美国是个很好玩的国家,宪法修正案曾经有两次是关于酒精的,一次是禁酒令,另一次是解除禁酒令。保守派政治家Phyllis Schrafly还因为啤酒使用Schrafly作为品牌,将啤酒厂老板和侄儿子Tom Schrafly告上了法庭。

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

Song by John Denver

Almost heaven, West Virginia
Blue Ridge Mountains, Shenandoah River
Life is old there, older than the trees
Younger than the mountains, growin' like a breeze

Country roads, take me home
To the place I belong
West Virginia, mountain mama
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

All my memories gather 'round her
Miner's lady, stranger to blue water
Dark and dusty, painted on the sky
Misty taste of moonshine, teardrop in my eye

Country roads, take me home
To the place I belong
West Virginia, mountain mama
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

I hear her voice in the mornin' hour, she calls me
The radio reminds me of my home far away
Drivin' down the road, I get a feelin'
That I should've been home yesterday, yesterday

Country roads, take me home
To the place I belong
West Virginia, mountain mama
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

Country roads, take me home
To the place I belong
West Virginia, mountain mama
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

Take me home, (down) country roads
Take me home, (down) country roads

Source: LyricFind

Songwriters: John Denver / Mary Catherine Taffy Nivert-Danoff / William Thomas Danoff

[ 打印 ]
阅读 ()评论 (5)
评论
elfie 回复 悄悄话 Let kids be kids. They are born into the world for one goal: to live a full life, for good or bad. I don't want to force them to grow in a petri dish and deprive the rest of life experiences they could have, including their childhood.
cowwoman 回复 悄悄话 文学城里就有极其超常聪慧的华裔。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58995/201611/1522710.html
扭曲时代 回复 悄悄话 我认识一个美国白人男孩,他直接从初中进入了大学读书,数学和哲学两个专业,每年获得荣誉奖励,毕业后在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现在是MIT 的助理教授,在数学,计算机和哲学三个学科发表论文,而且喜欢到处演讲,着装考究,美食烹饪,参与多项运动,稳定的女友关系
硅谷工匠 回复 悄悄话 这个世界最重要的是家长早明白,不是就8孩子。靠孩子早慧代价太打大了。
大号蚂蚁 回复 悄悄话 美国教育系统其实是十分有利于真正早慧的学生的。因为课外活动太丰富了。各种早慧都有机会。华裔的家长的大错误是,望子成龙心太切,假早慧太多;还有就是只把课程学习的早慧当早慧。说白了,所谓passion如果不是99%也是九成是带不来大名大利的。passion在没有社会需求的方面,早不早惠其实都是玩票而已。只不过每一代人都只相信自己的碰壁,不相信前人的碰壁。所以,早慧是一种诅咒,一种病态。得了千万别高兴。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