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资讯

国际传媒案例分析,原创国际传媒评论。
正文

[ZT] 经营是海外华文报纸生存的根本

(2008-06-09 20:20:07) 下一个

  奥地利《欧华侨报》 王敢

  海外办报经营是生存的根本。所谓经营就是利用报纸自身来维持和发展,报纸两大块收益,一是广告,二是订户,两者关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一份报纸能否坚持长时间的发行,经济的支持十分重要,虽然许多报纸靠财团或一些机构的赞助,但是势必影响报纸的客观性和独立性。目前一些旅居海外的华人仅看到报纸出版风光的一面,看到广告页面的收益,对经营报纸的艰难认识不足,这些华人在经济上有了一些发展后,也想涉足这一领域,但是一般维持不了多长时间就垮掉,究其原因,一是办报动机,一旦收益与之办报初衷不符,将很快撤回资金;二是办报人素质较为低下,少有一种为华人社会的奉献精神,只看到出人头地的名誉,或只注意经济上的收益,所以也就不能长久地服务于华人社会。但是,报纸的运作也要靠经营,订户是靠一个一个地拉,广告是一个一个地谈,没有经营,光靠一个编辑部是坚持不了多长时间的。

  一、报纸读者的局限性

  众所周知,海外办报是一个风险的行业,特别是实力不大的报纸,经济问题是这些报业躲不开,每天要碰到的问题。首先,报纸的读者和订户有很大的局限性,当地人能看懂华文报纸的几乎没有,我们的读者还是从中国,从台湾和东南亚来的华人,以奥地利来说,目前有华人2万余人,大部分从事餐饮业,和欧洲其它国家一样,餐馆开遍全国大中城市,甚至一些较大的乡村集镇也能够见到华人餐馆。这些华人在经营餐馆的同时,也十分需要外界的消息,也要和外界进行交流和沟通,据了解,海外从事餐饮业行业的华人,外语水平都不太高,也没有时间去看电视,由于语言限制对电视和当地报纸所云也是一知半解,中文报纸正好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由于有了广大的固定读者,报纸也就有了生存的保证。

  另外报纸读者一直是困扰报纸订户的主要矛盾。奥地利华人大部分来自浙江南部青田和温州,他们少有在国内受过高等教育,但是正是这些人构成了目前广大的读者群,我们的读者对报纸的钟情真是令人十分感动,一份报纸在餐馆内传阅到任何可以读懂中文的人手里,从第一版到最后的一版,一字不拉地都收入他们的眼中,这和在国内报纸一大迭,看一半扔一半成为鲜明的对照。从对中文报纸的热爱,折射出海外华人对祖国的关心,报纸正好可以满足他们热爱、牵挂家乡的要求,慰藉他们对祖国的眷恋。但是我们也注意到,华人的第二代,他们虽然受长辈的影响讲汉语,也有相当一部分孩子每周固定去中文学校补习中文,但是这些还不够,离能够读懂中文相差很远。我们都知道,语言是一种交流的工具,两个人交谈肯定会挑选较容易掌握的语言对话,而不会去用双方都困难的另一种语言沟通。所以应该注意到,我们的下一代,虽然都是黄皮肤的中国人,但是他们之间的交往和语言交流都用当地语言,中文反而成为第二种语言。如果这种现象再有几十年,我们的读者群会越缩越小。奥地利目前对移民有非常严格的限制,从1990年开放过一次移民之外,还没有再次开放过,那次移民开放使1万余名华人可以来到奥地利生存,也正是他们的到来,使华文报纸得以发展和生存。目前来欧洲的华人无外乎两种途径,一是以婚配形式取得居留,另外一种是来欧洲留学,第二种虽然还不能长期取得居留权,但是是我们报纸的忠实读者,从长远来看,如果欧洲不开放大门,没有较多阅读华文的读者进入,我们的报纸读者群将逐渐萎缩。

  二、报纸和其它媒体的冲突与互补性

  目前与中文报纸争夺读者群的还有电视和因特网。中国卫星电视已经深入到欧洲华人的千家万户,中央电视4台和香港凤凰卫视成为华人了解中国,了解世界的不可缺少的窗口,每年春节联欢会的现场直播,重大事件的现场报道,图片的准确和时效性,成为媒体的重头,电视成为华人不可缺少的生活伙伴。同样因特网以它独特的文字速度,在年轻人,特别是留学生中广泛使用,因特网比报纸更快捷,由于信息来源广,速度快,多方位,全角度地报道,使报纸无法与之抗衡,况且因特网和电视花费不多,不像报纸要定期订阅,所以这种廉价但又十分丰富的新闻载体得到了很多华人的欢迎,同时也是报纸订阅量下降的原因之一。

  但是电视和因特网又不能完全取代报纸的功能:一是广告功能,报纸的广告是其能够生存的重要保证,同时广告也是读者十分喜爱的栏目,招工找工栏目,店铺买卖栏目,公司饭店特色经营,机票旅游广告,这些都和读者的需求息息相关,也是报纸能够生存的条件。报纸另一个特色是本地化,由于报纸能够经常刊登本地新闻,华人社会内部的消息,家乡的深度报道,使得这些成为电视和因特网不能取代的优势,与电视,因特网成为三足鼎立之势,在今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还会继续相互依存。

  三、经营是报纸能够长期坚持和发展的保证

  目前海外报纸几乎都是处于艰难维持的境地,盈利的不多。以我们报纸而言,从1991年创办到如今已经走过了12年,酸甜苦辣只有办报人清楚。做为报纸首先要有一个奉献精神,本报的负责人和编辑都不是专职从事报业,全部是兼职,他们各自都有自己的主业,都是利用业余时间从事报纸的编辑和排版工作,这么多年,几位主要编辑人员周末没有休息过,而报纸能够给予的回报也很有限,之所以报纸从业人员可以长期为报纸辛勤的工作,原因之一是报纸内部有一个较为宽松的气氛,有一个可以任之发展的平台,报纸的编辑有权决定自己版面的稿件,而且做为编辑和记者在华人社会中受到尊敬,作为一家报纸,人员稳定,编辑稳定也是能够长期坚持的保证,试想,一家中餐馆如果频繁地换大厨和跑堂,生意一定不好。由于没有专职编辑人员,报纸的经济压力不大,财务可以自负盈亏,这也是报纸可以长期坚持的条件之一。影响报纸发展的阻力是几方面的支出:一是编辑费和稿费,我们已经将报纸其中的八块版挪到国内编辑,费用是欧洲的五分之一;二是在不影响质量的前提下,将印刷放到周边国家较为便宜的印刷厂印刷,费用是维也纳印刷的3分之一;三是奥地利目前还有对报纸邮寄的补贴政策,所以邮寄费尚可接受。广告收入是报纸坚持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奥地利还有另外一家中文报纸,广告势必有所竞争,但是我们坚持广告价格不降,注重服务和广告设计质量,坚持发行量第一,所以广告并没有受到很大影响,由于我们坚持不降价,得以避免广告市场恶性竞争,从而也就稳定了广告市场。作为刊登广告的用户,效果是第一重要的,试想广告刊登后没有回报,即使价格便宜,也失去了刊登广告的意义。报纸发行量是和读者和广告息息相关的,发行量小势必影响广告的效果,而广告来源少反过来又从经济上影响报纸的编辑质量。

  四、建议和设想

  作为海外发行的中文报纸,非常想将报纸扩大发行到欧洲其它国家,将报纸做大。由于受到邮资等限制,在实际操作上受到很大困惑。这种困惑想来不是我们一家报纸,目前在火车站或购物中心能够见到部分欧洲出版的报纸零售,如:法国的《 欧洲时报 》,英国的《星岛日报 》,匈牙利的《中欧时报》等,这些报纸基本上是日报,并且形成规模,但是相信在外国的发行并不理想,以本报作为《 欧洲时报 》的奥地利代理来讲,虽然我们在报纸上常年刊登其《 欧洲时报 》发行广告,但是订阅还是不理想。究其原因,这些报纸虽然版面较多,内容丰富,但是一是当地新闻很少,二是没有当地广告,不能贴近所在国的读者,三是由于邮寄等问题价格偏贵,四是时效性差,最快的也要到第三天才能见到报纸,所以在发行上面打不开局面。

  鉴于目前这种情况,考虑是否由欧洲华文报业协会牵头,以欧洲较大规模的报纸为主体,在欧洲其它国家发行地方版,实行报业“兼并”,如《 欧洲时报 》在奥地利发行《 欧洲时报 》(奥地利版)本地新闻由当地提供,除全欧广告外主要上当地广告,并在当地印刷和发行。这样一是减轻编辑工作压力,减少重复工作,二是作为主报信息量大增,地方新闻将十分充实,有利于读者对各国的了解,三是由于在当地印刷和发行,邮寄发行费用将会大大降低。当然这中间还有许多技术细节有待讨论,这种发行和编辑方式并不是独创,美国《 世界日报 》已经开辟了美东版和美西版,作为欧盟国家内部连货币都统一了,边界没有了,我们又是操同一种文字,为什么不可以尝试一下呢?

  建议国内对海外华文教育给予财政方面的支持,我们的后代除了在学习知识之外,家长都迫切希望他们能够熟练地掌握中文,只有掌握了中文,对中国文化的认同,能够经常回到祖国寻根,在他们成年以后,自然会对国家建设出力,对中国有亲和力,况且他们熟悉当地情况,又在当地完成大学教育,国家得到了不花费用的“留学生”,其收益是不能计算出来的,同时对我们中文报业来说也会增加一些读者。

  总之,报纸在经营上不断引发新的思路,以对应新的情况,才可以坚持将报纸水平不断提高,赢得读者的支援和信赖。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