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山陇西郡

宁静纯我心 感得事物人 写朴实清新. 闲书闲话养闲心,闲笔闲写记闲人;人生无虞懂珍惜,以沫相濡字字真。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文章分类
归档
正文

科学是玩出来的,也是学出来、干出来的!

(2015-11-16 14:18:28) 下一个

科学是玩出来的!不是学出来的!

学术界对于何谓科学精神向来众说纷纭。较被认可的传统说法似乎是,科学精神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科学精神体现为对真理的追求。当然,实事求是和追求真理都是好词,然而,又有哪一门学问不需要实事求是的态度;更不用说,追求真理是人类至高的境界,哪里仅是科学才有的标签?对此思索良久,我的观点是,科学精神是一种游戏精神。让我欣慰的是,《科学的旅程》这部巨著恰恰印证了我的这一观点。作为该书的译者之一,当初之所以欣然接下这部篇幅不菲的译作任务,缘由就在于粗翻之下,书里许多精彩的情节吸引了我,忍不住有一种一睹为快的冲动,当最后再做全篇通读时,这些不凡的人物和生动的事迹依然令我心动,以至不觉枯燥。细细想来,令我心动的正是这些科学大师身上体现出的那种纯真的游戏精神。

两名植物画家在作画。文艺复兴时期的博物学家不再仅仅复制前人的成果,而是从自然中描绘他们所研究的物种

 

伽利略的大名我们都知道,不过他还有一位朋友桑克托留斯,也曾在帕多瓦大学学医并从事医学研究。也许是受伽利略定量实验方法的影响,他试图通过实验来认识人体四种体液的精确平衡,当然体液理论是古代医学的遗产。为此,他决定测量进入以及离开自己身体的每一件东西。于是,在30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他都坐在自己特殊设计的“称量椅”上,他注意到排出的东西要比摄入的东西少些,就提出了一个理论,叫做“感觉不到的排汗”,认为这就解释了他所观察到的现象。当然,他的理论在今天看来肯定有误,但重要的是,他首创了一种对人体新陈代谢过程进行精确称量的思想,这才是他的实验工作的价值所在。不过桑克托留斯的故事带给今天读者的意义或许更在于,30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就这样一动不动地坐在称量椅上,何等枯燥的事情,需要何等的耐心!要不是对人体充满好奇之心,并且竭力想弄明白其中的缘由,他能坐得住?


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提出,标志着遗传学的发展进入了分子遗传学时代。现在,基因已经以一种真正的分子物质呈现在人们面前,科学家可以更深入地探索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并已经开始向控制遗传机制、防治遗传疾病、合成生命等更大的造福于人类的方向前进

 

17世纪荷兰的显微镜专家列文虎克的名字读者也许并不陌生。一生中,他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不少微观世界的生命体,如霉菌、蜜蜂的口部和普通虱子等。不过他的职业却是一名布料商。他制作显微镜,最初也许只是缘于生意的需要,在当时,尽职的布料商常用放大镜来检查亚麻布的质量。但不知何时,他却把透镜下的对象从布料转向其他东西。后来消息传到皇家学会那里,学会主席对此大感兴趣,要求列文虎克提供更多的细节和草图。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同样是科学史上值得传颂的故事。列文虎克与皇家学会的通信联系长达50年(他于91岁的高龄逝去),全部信件竟达372封之多。列文虎克的信写得就如同拉家常那般平常,因为对他来说,学术研究只不过是他的业余爱好而已,但皇家学会没有因此而要求列文虎克在来信中注意学术规范,而是由学会秘书将其加工成惯常格式,供学会成员阅读。这一事实不由得让人联想到如今高校对学生毕业论文的要求,首先、几乎也是惟一注重的标准就是论文规范。当然,我决无意强调可以漠视论文规范,我要强调的仅是,当教师对论文的要求只剩下这一项标准时,对教师来说当然省力,因为对照规范几乎不需要学术涵养就能做到,但当学生学会的仅是论文的标准格式(几乎一堂课就能学会)之后,由此造成的后果却令人不堪设想。也许有必要强调的是,这种情况的造成,在某种意义上与我们的评估制度有关。因为上级部门的抽查内容就是论文(或试题)的标准规范。


胡克制作的显微镜。科学仪器的进步,使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微小的生命体

 

曾经读过20世纪的科学怪才费曼的一段轶事。费曼对所有事情都充满好奇,以至他想到有生之年还有一件事情值得研究,那就是记录临死之前的感受。费曼最终是否如愿,不得而知。但在本书中,却有一位生理学家果真想得与费曼一样,那就是18世纪的哈勒。哈勒一生所做出的杰出发现在此不再赘述,只说他临终之际,此时他的身边围绕着医生和朋友,他把手指放在手腕上,感到微弱的脉搏渐趋衰弱,于是,他平静地报告说:“脉搏不再跳了。”

 

18世纪还有一位生理学家斯帕兰扎尼,想要研究胃液对于食物的消化功能。他的前人就曾做过类似的实验,不过实验对象是鸟类。但斯帕兰扎尼却不满足于这些结果,他走得更远,竟拿自己做实验。尽管担心自己也许会噎死(事实上有一只实验鹰就是这样死的),但他还是吞下一个亚麻包,里面装有嚼碎的面包渣,当小包在23小时后从身体里取出时,面包不见了,而小包依然完好无损。他后来又吞下木质小球和装有食物的开口金属管,但这些东西使他呕吐,这时他才意识到自己的科学好奇心走得过远了。


埃舍尔的木版画《相对论》。任何事物都是相对存在的。我们直立的时候,总以为头上的天为上,脚下的地为下。但是地球是圆的,分别处于东西半球的人的“上”“下”正好相反。这些哲学观念也是爱因斯坦相对论研究的基础。埃舍尔在画中把这种相反集中到了一起

 

类似这样的精彩故事在本书多得不可计数。读者想必注意到,相比于牛顿、达尔文等名字,本文引用的科学家大多属于名不见经传的人物,但这恰是本书的特色之一,这就是说,以大量篇幅介绍众多璀璨明星,而不只是最耀眼的那几颗。同时,本书还以相当篇幅介绍当时误入歧途的某些研究者,他们不乏才华,不乏对自然奥秘的好奇之心,却因种种原因,更多受名利的引诱,最后居然成为行骗高手。也正是在本书的翻译中,我才知道,artist对应于汉语有三个含义,艺术家、大师,行骗高手。

 

仅从上述有限的例子中,我们即可体会,科学研究的最大动力来自于一种破译自然奥秘的好奇之心,一种想要探悉谜底的不竭冲动,这不正是游戏精神的体现或升华?也许有人会说,从事游戏怎能与崇高的追求真理相提并论?但在我看来,崇高就在游戏之中。首先,游戏超脱于功利,所有世俗意义上的职称、奖金、名声都与真正的游戏无关;其次,游戏注重规则,任何对游戏规则的破坏都会使游戏自动结束;最后,游戏所要追求的目的无非就是胜局,在科学中即体现为破译自然之奥秘,并以此赢得同行的认可和尊敬。以此反思,当下我们的学术界,缺的远不是钱或其他物质性的东西,缺的正是一种游戏精神。

 

《科学的旅程》珍藏版,雷·斯潘根贝格,黛安娜·莫泽著,郭奕玲、陈蓉霞、沈慧君译,陈蓉霞校,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1月。

【本期编辑:陈静、吴卫华】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499505-935522.html 此文来自科学网周雁翎博客,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我国台湾著名生态作家、探险家及摄影家徐仁修先生北京演讲完满完

7陈楷翰马德义代恒伟姚伯元陈昌春高建国科苑往事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8]刘学武 2015-11-16 13:17
 
玩才能有兴趣与创新,学只有保守与应用
[7]陈昌春 2015-11-16 12:50
 
“泼赖”精神与鲁迅先生——读《科学是玩出来的!不是学出来的》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50729&do=blog&id=935666
[6]陈辉 2015-11-16 11:38
 
科学界定: 兴趣驱动——做科学; 利益驱动——被科学
给科学家的名和利太多,以至于那些不懂/不配做科学并寄希望从名和利中分得一杯羹的追名逐利之徒都前去滥竽充数。
当家长教育子女:如果你不好好学习,将来你就只能当科学家了。
当科学家只能享受清贫生活、兴趣成为做科学的第一驱动力之时,科学才能称之为科学。
[5]陈昌春 2015-11-16 10:30
 
依我长期阅读诸多科学家传记的感受:科学是玩出来的,也是学出来、干出来的!
[4]文克玲 2015-11-16 10:00
 
此说法过时了!
研究现代科学,没有博士以上学历根本进不了研究所和研究型大学。
没有饭碗保证,怎么研究科学?
又,“又有哪一门学问不需要实事求是的态度;更不用说,追求真理是人类至高的境界,哪里仅是科学才有的标签?”一语不正确。写诗作画也是学问吧?科学研究只是学问之一。
[3]姚伯元 2015-11-16 08:57
 
学习与科学研究确实都得有兴趣,当然兴趣可以培养。兴趣与好奇心也容易转移。
[2]陈南晖 2015-11-16 08:55
 
现代科学和以往的科学不一样了,不先好好学习是玩不了科研的,即使学习好了,不思考也是不可能有所发现的。“玩”是一种轻松、开放的心态,带着这种心态去研究才有成功的可能。赞同1楼所言,没有失败也不叫科研,既要玩得起,又要输得起。
[1]代恒伟 2015-11-16 00:51
 
或许还有第四点:玩得起,输得起。
 
已有 630 次阅读2015-11-15 20:58|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