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月星雨

本人信奉之蓝人准则:但求三餐不愁。睡大觉,喝小酒,穿花衣裳。
正文

话里话外:来自公众的观点

(2005-01-06 01:41:11) 下一个
 

话里话外:来自公众的观点

    ——蓝月星雨译

By Vered Ronen 2003.9.

《联合国秘书处季刊》

 

您曾经见过我们在联合国总部大楼里面走来走去,我们看上去就像联合国航空公司的空中小姐,假使世界上果真存在这么一个玩意儿的话。我们是那些每天用微笑来接待1200名游客并且倾听他们对这个组织意见的联合国导游。通过工作,我们得以快速地了解公众对联合国的意见和对本组织的兴趣所在。

有时这一切并不美丽,不过参观过程中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了联合国总部以外的世界对它的看法。从我们的观察中发现,新闻媒体对安理会密集对话的报道的确提高了公众对联合国及其使命的意识。这一点在来联合国参观的游客中得到了极大的体现。 

参观始于远眺高高飘扬在外的191面国旗。为了体察一下我们游客的水平--每一组都有自己的特色--我们通常让大家猜一下按英文字母顺序排列的第一面国旗。6个月前,我们经常从一些美国游客那里得到诸如“阿拉巴马”或“非洲”一类的答案。而当学生们被问及谁是秘书长时,我们得到的答案往往是“鲍威尔”有时甚至“拉姆斯费尔德”。

但是最近,人们的意识的确有了明显的提升。为了证明这一转变:911之后,很多人惊讶地得知阿富汗竟然是联合国的成员。现在似乎连美国游客都终于知道了阿富汗以及伊拉克都是联合国的成员。并且,就在几天前,一个7年级学生走进安理会大厅时失声大叫,“我在电视上看到过这儿!”来自成年游客的提问和看法也日渐接近成熟的水准,几个礼拜前,我被问到这样一个问题,“大规模性杀伤武器这个词在几个月之前才出现,在被称作‘大规模性杀伤武器’之前,联合国把这些武器叫什么?”“众所周知”,我解释道,“这个名词自这些武器诞生之日起就在存在于本组织了。”

是啊,一点小小不言的进步,但是不管怎么说是进步了。联合国正在逐步攀升到公众意识的前沿。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