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汉和防务:中国战机研发远比印度“学艺精”

(2012-05-06 12:31:12) 下一个

    印度将花费200亿美元进口126架新型战斗机。印度还将在2014年完成组装140架苏-30M
  
    KI的计划,目前接近90%的组件已经国产化。同年,印俄研制中的FGFA第五代双座隐形战斗机根据计划应该投入试飞。美国还在向印度推销第五代战斗机F-35。
  
    与此同时,花费25年之久,投入了超过10亿美元研制经费的印度国产战斗机“光辉”,迄今为止只得到两个中队的订货,研制周期长达20年的国产发动机还在莫斯科进行空中测试。
  
    但基于国家的经营战略而言,没有必要花费巨额资金、浪费资源后,再实施126架第四代战斗机的计划。印度的军购政策并非合理。
  
    要说明这一问题,还是需要回归历史,与中国进行一番比较,由此看出两国国家战略发展的差异。
  
    表面上看,印度与中国的航空工业,起步时间基本相同,中国略早6、7年。1962年左右,中印几乎同时获得了授权许可,生产米格-21战斗机。随后,印度自己许可生产了诸多的东西方战斗机,包括“美洲虎”、米格-29、苏-30M
  
    KI等。而且印度得到的苏-30M KI技术转移包括相当复杂的矢量推进发动机以及先进雷达等。中国得到的只是苏-27SK的基本型。
  
    再比较两国历史上军购政策的外部环境
  
    一、印度的优势:印度几乎被国际社会“宠”坏了!外部环境相当优越,要什么、有什么。正因如此,也反而造成了印度空军进口战斗机的巨大浪费现象。2001年本刊记者第一次访问印度,被印度空军复杂的机种惊呆了。仅仅战术攻击机就进口了两种,“美洲虎”、米格-27。此外,还有更为高级的幻影-2000H战斗轰炸机。即使是美、苏空军,也不同时装备如此众多的战术攻击机。众多的进口战机配置,为维修、改良制造了相当多的障碍。
  
    相比之下,是中国空军门可罗雀的国际合作环境。中国走上的是自己研发的道路。与印度空军相同,同样是从组装米格-21开始,但是本刊记者所看到的中印生产的米格-2
  
    1,质量大不相同,印度航空制造业的粗糙工艺,印象惊人,甚至比苏联还要粗糙。过去30年来,印度空军摔掉了1000架飞机,从某种意义上说,印度空军一直在进行“战争”!为何如此,根本原因是组装战斗机质量低、维修素质低。
  
    关键在于,中国人牢牢吃透一种机型,从米格-21到苏-27,扎扎实实。歼-12、歼-8,直到“21世纪版的米格-21”———JF-17,缩小、放大版应有尽有,拿米格-21来学手艺是相当正确的。
  
    印度迄今为止,已经得到许可生产了众多的军用飞机,没有一样真正消化。更不用说创新。
  
    二、中国的优势:为何中国战斗机的工艺、质量好过印度?就历史而言,首先是工业化的时间不同。印度没有洋务运动、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历史。经验是永远无法替代的。人的做事素质也不同。社会主义工业化,在体制上的确比印度式初级资本主义更有效能得多。
  
    印度还没有吸取组装米格-21时代的教训。从大的国际战略环境而言,未来10年,印度与第三国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不大。因此现有战斗机的数量、质量是基本能够满足国防需要的。
  
    既然已经花费了数十亿美元研发自己的“光辉”,为何不继续批量生产?进一步壮大国产战斗机工业?这方面中国做得相当好,靠扶持,也要让国产项目优先,哪怕技术性能略微落后,例如歼轰-7A计划。
  
    从126架战斗机的进口可以看出,印度空军的资源浪费情况,30年不变。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