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港媒:中国使用DF-21D实现神风攻击

(2012-01-29 18:19:35) 下一个

  【文汇网讯】据世界报报道,近日,韩国军事网站《高丽海军论坛》发表文章,围绕未来中美以东风-21D反舰弹道导弹和X-47B无人机为核心的对抗展开了分析。文章认为,尽管反舰弹道导弹与无人战斗机均为未来战争中的新概念武器,但仅就这两种装备的服役期而言,前者的价值显然更大。美国在无力有效拦截中国此类装备的情况下,将来在这两种装备概念间爆发的「矛矛对抗」中,占据优势的,很可能是中国。本报编译此文,仅供读者参考。

  反舰弹道导弹就是「自杀式」无人机

  尽管中美未来可能发生的对抗,使反舰弹道导弹与X-47B成为一对潜在死敌,但诸多理念上的相似性,不仅使这两种装备具备了很强的可比性,同时还使它们均具备了担负未来战争主要打击任务的能力。

  就反舰弹道导弹而言,其意义在於,继战术地地导弹之後,再次将威力巨大的弹道导弹引入战术范畴。更重要的是,其自成系统的装备特性,使之对敌方大型水面舰艇,尤其是航母的打击行动,变得更加快捷有效,可以实现对高价值海上目标的实时迅速打击。

  与反舰弹道导弹相比,无人战机在打击手段上与传统装备相比并无太大差别。无人机作战平台的价值在於飞行员由天空转移到了陆地,使得无人战机具备更长的续航时间、装载更多的武器装备及更完善的侦查观瞄设备。无人机可在敌方目标出现潜在威胁时,尽可能快地对其实施有效打击,从而极大简化了之前因战机航程有限而增多的起降、加油、维护等与打击目标直接相关的环节,从而极大缩短了从发现目标到消灭目标所需的时间。

  如果说反舰弹道导弹与无人战机使对敌打击行动变得更加迅速只是一种表象的话,那麽这种表象的意义,对世界上的任何一支军队而言,都是无价之宝!


  以中国为例,在不具有反舰弹道导弹的时期,要对美国航母进行有效威慑、有效打击,无疑需要投入数量惊人的舰艇。无论攻击效果如何,中国方面蒙受的损失都将是巨大的。反舰弹道导弹的出现,恰恰以「无人」的方式,使中国获得了对美国航母前所未有的威慑效果。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反舰弹道导弹也可视作一种以弹道导弹方式发射的「自杀式」无人机。

  无论反舰弹道导弹,还是无人战机,都是新时代战争的重要代表。这种代表性不仅体现在更新的打击手段上,反舰弹道导弹与无人战机在未来的大量应用,最终会使战争范围拓展到太空。这是因为,无论是反舰弹道导弹,还是无人战机,其超大射程要完成全程精确飞行,来自卫星的引导就成了它们所能仰仗的最佳引导方式。因此,太空军备竞争,必将成为大国角力的主要战场。


  对付东风-21D,X-47B鞭长莫及

  面对来自中国反舰弹道导弹的威胁,美国选择了「以矛克矛」的方式加以应对。不过,尽管美国搞出了X-47B,实现了很大的跨越,但在战场的较量中,最终获得优势的很可能是中国。原因在於,无人机的发展前景至少在短期内不及反舰弹道导弹。

  对於任何一种装备而言,其服役时的初始性能只是决定其是否成功的因素之一。更重要的标准在於,是否有能力压制、摧毁可能遇到的各种对手,并参照实际需要进行技术升级。显然,与无人机相比,导弹延伸其射程的难度要低很多。而且,反舰弹道导弹作为针对单独目标的一次性武器,其弹头重量可以达到500至1000公斤。此外,导弹的种类与发展速度都要领先於无人战机。因此,至少在可预见的将来,无人战机的发展前景显然不及反舰弹道导弹。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至少以目前的情况来看,无人战机尚难以在较短时间内融合到以有人机为主体的作战体系中来。值得注意的是,美军X-47B无人机的目标却是要部分取代有人机,与有人机一同在航母上服役。然而,对於航母这样一个高度强调协同的作战团体而言,美军如何保证无人战机的「闯入」不是对整体战力的拔高,而是搅局呢?

  退一步讲,即使X-47B无人机能够迅速融入美军现有的作战体系,迅速形成战斗力,但仍有一个致命的问题,即美军设想中的战力能否对反舰弹道导弹构成现实的威胁呢?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原因在於,至少当前中国东风-21D反舰弹道导弹均采用陆上机动方式发射,未来部署在潜艇平台上的可能性相对较小,因此,美制无人战机如欲对东风-21D构成威胁,就必须飞抵中国近海,甚至要深入中国内陆……中国会让反舰弹道导弹这种高价值武器「孤苦伶仃」地「单打独斗」麽?面对经历过实战考验、曾使美国蒙受巨大损失的中国国土防空系统,无人机真的有把握成功突防并针对某个机动目标展开有效打击麽?答案显而易见是否定的,对於中国,美国人有时显得过於天真。


  当然,现在断言无人战机与反舰弹道导弹究竟孰优孰劣、中美两国未来在西太地区的力量角逐中谁输谁赢,均为时尚早。不过,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中国力量的增强,其获取亚太地区领导权只是时间问题。对美国而言,面对能够对其世界霸权构成威胁的中国,究竟采取怎样的方式予以遏制或合作,将成为华盛顿面临的最大挑战。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