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应对南海危机,新潜元改(039B)高调下水,凸现自信中国

(2011-11-22 15:48:43) 下一个


附旧文:中国最新版039B潜艇战力极度强悍

  文章称,一张新的中国潜艇照片日前出现在互联网上,照片的焦点并非位于近景中已被确认为元级(039A型)的潜艇,而是稍远处漂浮船坞上的潜艇。那既不是039型也不是039A型,换言之,这张不太清楚的照片拍到的是一艘尚未下水的新版039型潜艇。

  这艘潜艇和以前两个已知版本潜艇的主要区别在于指挥塔的水平位置。似乎中国人对图纸做了些许修改以安装些新的东西。实际上,修改壳体的顶部比加一段要容易得多。这种方式也被用在以093型核潜艇为基础建造094型弹道导弹核潜艇的工程中,094就是在093身上加了一段舱室而没有重新设计船壳外形。一位发现照片的俄罗斯潜艇专家作了如下评论:

  似乎在外壳上作了流体力学方面的改动,外壳稍微加宽并加长,这种改动可能是为了容纳新的动力系统。也许中国在安装在元级上的首套不依赖空气推进 (AIP)系统开始时存在一些问题,这种概念上的变化可能反映了一种演变。如果他们改变了动力系统,那么可能在船体内壳上也要做一些改动,这意味着这种潜艇可能有一个全新的设计。宋级和元级潜艇均属于039型,因为他们的内壳相同。


  中国潜艇具有双壳体结构,宋级(039型)及元级(039A型)的内壳非常相似,如果没有舰载装备,那么只有通过外壳的形状对它们加以区分。实际上,宋级(039型)和元级(039A型)与传统潜艇的不同主要在于外壳的水下航行阻力稍稍减小。在需要加装使用新技术时,可以只改变外壳结构,而保证内壳中一些可靠的设计不再变动。

  在没有多角度照片的情况下,我们难以确定这艘潜艇的尺寸和威力。"防务讨论"网站的专业人士认为新潜艇可能在不依赖空气推进(AIP)系统方面有一定的改进。他强调,改变船体的顶端要比改变船体的平衡更有意义。

  这几天网上相继出现了武船新艇的照片,许多网友的第一反应是:039A--也就是网友们俗称的"元级",现在终于开始批量建造了!但亦有网友指出,它们其实很可能就是传闻中的039B!如果真如此,那么039A出来已经三年、直到半年前终于传来入役消息的情况下,其结局却是以039B先期验证艇的身份,最终落得个"孤家寡人"的下场,而真正作为我军主力成批建造的将是039B。目前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不管照片上的两条新艇是元还是039B,至少039B 这个编号肯定是存在的,也肯定会成为我军批量建造的主力型号。通过对以往我军装备发展模式和思路的观察,我们其实不必干等学霸和特务们的泄料,就可以提前对该艇的性能进行一些逻辑性的推理和分析。当然,得出的结论是否经得起事实的检验尚需观察。也欢迎大家参加讨论。若是俺的分析文字中有不合"居心党人"胃口的,也请各位英雄的小将们饶命,俺期待的是技术方面的砸砖。

  考虑到039A--也就是所谓的"元级",多年来一直没有后续艇出现,那么可以推断:039B实际上就是039A成熟之后的"批产版"。在039B身上,将继续体现天朝武器研发中一贯的"稳健"和"渐改"思路,所以它跟039A在艇体以及动力之类的主要系统上的区别,应当不会很大。事实上从照片中我们已经能看出,该艇的艇体外形跟元级基本一致。

  至于改进,除了汲取039A上的一些经验教训,纠正一些设计上的缺陷,采用一些更新式的设备之外,个人对它能在039A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AIP系统与艇体搭配的整体功效,抱有较大的期望。其实就跟战机研制中会有原型机和量产型的情况类似,039A作为新艇体和AIP系统的验证和测试艇,肯定会有经验不足的地方,同时一些方面也没必要搞得那么细致。而039B作为批量生产的成熟型号,则必然会充分汲取其经验教训,并真正细致、深入地研究怎样从每个细节来改善、提高全艇的战斗力,其中自然会包括最大限度地发挥AIP系统之功效这一项。比如只需多带些液氧,就能提高水下续航力,同时也不用对整艇设计进行伤筋动骨式的大改动。

  作战能力,根据"小步快跑"原则,039B估计仍会以039A的声呐和指控系统为基础,完全另起炉灶重新研发的可能性不大。因此整体性能或有提高,但出现革命性飞跃的可能性并不大--这么些年过去了,军迷们也应当有些经验了:过头的喜悦最后常常会被证明是竹篮打水(就象那个着名的"093/094使用气冷堆"的谣传),而"谨慎的乐观"态度一般到最后反能经常与事实接轨。

  至于军迷们关心的是否会有拖曳声纳的问题,目前暂时无法判断,或许某些大佬和学霸会在适当的时候曝点料......武器系统应当仍为传统的鱼、水雷和"鹰击"潜射反舰导弹,其中的亮点当属国产最新的鱼六重型鱼雷,不过国艇暂时没有俄制"俱乐部"那一档次的导弹系统,所以该艇的综合作战能力在国产常规潜艇中最强,跟进口基洛级相比则各有千秋。

  静音性能,该艇显然也代表了国内最新水平。那些已经滥大街的流行降噪技术,比如大倾侧七叶桨、减震浮筏、消声瓦等等,该艇应当都有采用。不过相同的降噪手段大家都用,水平却有高下之分。再考虑到工业基础、加工制造水平所带来的艇内机械设备运行噪声方面的固有差距......我们或许只能笼统套用一句介绍我军新型武器文章中常见的话:"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也就是说,039B或许还达不到"大洋黑洞"的程度,但应当至少能做到"比较安静"。

  潜深,是潜艇最重要的作战指标之一,亦是敏感度很高的情报,我们只能完全靠猜。众所周知,我国是钢铁大国,却不是钢铁强国,在特种钢材的开发与生产技术能力方面,目前仍比较一般。所以039B的潜深指标恐怕也不会突出。倭国刚下水的"苍龙"和南棒刚入役的"孙元一"潜深都号称可达400米,而039B恐怕仍跟上一代的水平差不多,也就是仍保持在300米以内。

  动力系统,考虑到天朝地发动机水平一向很那啥,俺不敢对国产第一代热气机的功率和噪声水平等性能参数抱太大希望,瑞典考库姆公司作为先行者,历经多年研究开发的"斯特林"系列机型无疑代表此类发动机的头等水平,象倭国新"苍龙"使用的就是该公司新型MK III型机的日产版。国产机撑死能接近其水平已经很让人满意了。我们还应考虑到,热气机的一个缺点是功率较低,所以每条艇必须安装多台才能满足最基本的功率需求。世界上第一种装备了热气机AIP系统的潜艇--瑞典的哥特兰级,水下排水量不到1500吨,装了两台"斯特林"型机。而鬼子的"苍龙"水下排水量据说高达4200吨,于是装了4台。考虑到装机数量要受潜艇排水量及内部空间的严苛限制,多了装不下,但装少了又没用,所以如果国产热气机的单台功率能做到跟瑞典产品差不多的话,考虑到039B的排水量明显超过"哥特兰"号这样只适合波罗的海内海作战的"小鱼",那么所装的台数应为3~4台。

  进一步分析,039B上的AIP基本上可以肯定仍属于 "辅助性AIP系统",仅靠它推进从水下前往战区,所能达到的航渡速度将极其缓慢,而且等抵达战区,AIP所需的宝贵液氧说不定已经所剩无几了。所以柴油机+通气管仍将是该艇航渡期间的主要动力方式,而这一阶段也仍是常规潜艇危险的"软肋"。AIP系统最主要的作用是使该艇可在战区水下保持低速航行状态长期潜伏,消除因探头换气暴露的危险。然而"辅助性AIP系统"在作战中却仍会受到相当大的限制,比如:

  有些乐观的网文说在浅海里,俺军AIP常规潜艇在使用上有全面优势,能利用自身噪声小、行动灵活的特点轻易设伏猎杀身躯庞大、行动不便的美军核潜艇,俺个人对此持相当的怀疑态度。首先,美军是否会派其核潜艇进入对其极端不利之海域与我军常规潜艇对抗,这本身就是个问题。其次,要知道除了武器装载量和自持力之外,核潜艇至少还有两项战术优势是常规潜艇根本无法比拟的:

  一是超强的机动性,能在较安静的状态下以较高的速度--比如15~20节--进行无时间限制的机动,而这种速度已经是常规潜艇的最大速度!常规潜艇开到这种速度必须动用蓄电池组,而且用不了一刻钟电池的电能就会耗尽。现阶段不管哪国的AIP潜艇,其"AIP巡航速度"撑死也就是大约4、5节的样子吧?总之,要进行速度较高的占位或是规避一类的战术机动,AIP潜艇同样不得不担心电力耗尽这个老问题;


  二是核潜艇那套"大而全"的复杂声呐系统,常规潜艇只能干瞅着流哈喇子。
  AIP潜艇也许可以凭借目标较小(而实际上,许多现代常规潜艇的吨位已经很不小了。前面提到过日本刚下水的"苍龙"号,水下满排可能高达4200吨之巨,已经接近一些中型核潜艇了。而039B作为能进行远洋作战的艇型,肯定也属于"丰满"型的,这点大家只需看看元级的外观就能明白)、以及相对安静这点有限的优势,在某些特殊海区的某些特定战术态势下对核潜艇取得相对优势,但这种优势也许并不象我们想像中那么绝对。就总体而言,常规潜艇在先进的攻击核潜艇面前更多扮演的仍是"猎物"的角色。而象美军最新型的弗吉尼亚级这样着重加强浅海作战能力的核潜艇,更是能对常规潜艇构成压倒性的全面优势。从长远看,解决了技术困扰和资金不足问题之后的天朝海军也应全力打造自己的核鱼群,常规潜艇部队即使保留,也应退居一个比较次要的从属位置。当然,这应是若干年后的事了,现在谈及还为时过早。

  总之,跟经常会扮演"寂寞独行侠"的高性能核潜艇相比,039B只能充当"水下杀手锏系统"的组成要素,该艇自身并不足以构成"杀手锏"本身。。面对具有较强海、空反潜实力的敌手时,该艇离不开己方空中及水面兵力的强力保护、情报支援和作战配合,否则无法确保自身安全,并充分发挥战斗力。

  总之,该艇的出现标志着我军水下作战能力即将出现一个历史性的飞跃,在我军潜艇技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路途上又踏出了坚实的一步,大大缩小了与世界最先进水平的距离。下一步,天朝军迷们将怀着过节般的欢快心情观察着新"黑鱼"将以多快的速度一条接一条地从船厂游向大海......

  不过我们同时也应看到,我军潜艇性能的提升跟世界水平的发展是同时进行的--我们提高了,别人也在前进。而我们目前的发展虽然步幅很大,但多少却仍带着" 补课"的性质。仅在周边水域,就麋集着毛子的阿穆尔、基洛改、日本的苍龙、韩国的孙元一,以及那些东南亚国家准备引进的诸如法制"鱼由鱼"这样的低噪 AIP潜艇,更别提美军的那些象洛杉矶改、海狼、弗吉尼亚那样凶猛的核鱼群......所以我们在欢呼雀跃的同时也应保持一份清醒的头脑,不要指望该艇一出,就能带来"美帝胆寒、群邪辟易"之效果,而我们马上就可以靠它"剑指......"了。中国海军要真正称雄大洋,尚需要更多更为先进的装备,以及各种兵力均衡、全面地发展进步。我们还需为此付出数十年的艰苦努力。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