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抗战时期甘肃省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

(2013-11-13 16:46:50) 下一个

抗战时期甘肃省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

时间: 2010-09-14 10:09 来源: 期刊编辑部 作者: 王 亚 民 点击: 591 次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造成了重大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开展抗战时期中国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状况的调查研究,对于中华民族勿忘历史,振奋民族精神,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揭露侵略者的战争罪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把抗战时期甘肃省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情况搞清楚,我们从2005年以来,通过查阅大量档案、走访目击证人,征集到大量资料,通过对这些资料的进一步整理研究,使我们对抗战时期甘肃省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情况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掌握。值此中国人民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之际,我们将这些资料公之于众,使人们对日本侵华战争在甘肃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以起到警示世人的作用。

一、日本帝国主义空袭甘肃的主要罪行

抗战时期,甘肃是中国抗战的重要战略后方,是连接中苏的重要交通运输孔道,是中国空军的重要训练基地,是中国抗战的后方物资供应基地和兵员补充基地。鉴于甘肃在抗战时期的重要战略地位和作用,省会兰州及其周边的武威、靖远、平凉、陇西、天水等城市就成为日军进行空袭破坏的重要目标,连续数年遭到日军飞机的疯狂轰炸,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使甘肃人民蒙受了空前的灾难。日本侵略军犯下的残暴罪行,从以下事实中可见一斑:

从年度来看[1]

1937年度,日机共空袭2次,出动飞机20架次,投弹26枚,造成12人死伤,其中死亡6人、受伤6人;损毁房屋33间。

1938年度,日机共空袭1次,出动飞机2架次,投弹9枚,造成2人死伤,其中死亡1人、受伤1人;损毁房屋47间。

1939年度,日机共空袭43次,出动飞机746架次,投弹3069枚,造成657人死伤,其中死亡385人、受伤290人;损毁房屋21397间。

1941年度,日机共空袭25次,出动飞机313架次,投弹988枚,造成737人死伤,其中死亡429人、受伤309人;损毁房屋2647间。

从地区来看:

日机空袭甘肃兰州市共36次,出动飞机670架次,投弹2738枚,共造成215人死亡,191人受伤;损毁房屋21669间。

日机空袭甘肃靖远共11次,出动飞机63架次,投弹255枚,共造成3人死亡,31人受伤;损毁房屋233间。

日机空袭甘肃平凉共8次,出动飞机87架次,投弹516枚,共造成153人死亡,106人受伤;损毁房屋656间。

日机空袭甘肃固原(现属宁夏回族自治区管辖)共2次,出动飞机80架次,投弹51枚,共造成5人死亡;损毁房屋38间。

日机空袭甘肃永昌1次,出动飞机12架,投弹40枚,共造成22人死亡,11人受伤;损毁房屋35间。

日机空袭甘肃泾川1次,出动飞机26架,投弹4枚,共造成6人死亡,2人受伤;损毁房屋3间。

日机空袭甘肃武威共6次,出动飞机83架次,投弹355枚,共造成275人死亡,199人受伤;损毁房屋765间。

日机空袭甘肃天水共3次,出动飞机36架次,投弹75枚,共造成98人死亡,52人受伤;损毁房屋497间。

日机空袭甘肃陇西1次,出动飞机11架,投弹47枚,共造成61人死亡,12人受伤;损毁房屋228间。

日机空袭甘肃临洮1次,出动飞机4架,投弹9枚,共造成1人死亡,1人受伤。

从轰炸的惨烈程度来看:

193929,平凉两次遭受11架日机空袭,是日正值农历腊月二十一,年关将至,平凉城内街头巷尾,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群众纷纷赶集,置办年货。上午10时许,一阵隆隆的轰鸣声由远而近,漫天响成一片,约有11架日机飞临平凉城上空,由于人们事先没有经历过轰炸,一时不知所措,有的人还抬头数着飞机,突然一颗颗炸弹拖着刺耳的啸声从天而降,顿时爆炸声震天动地,浓烟滚滚,扬尘四起,满街一片嚎哭惨叫之声。而日机又一次次俯冲下来,射杀四散惊逃的人群,霎时间全城血肉横飞,尸体遍地,火光冲天。日机轰炸、扫射后,又在平凉城上空盘旋了约半个小时才逍遥东去。此次轰炸给平凉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共死伤群众近200人,炸毁房屋200多间。集贤巷一保安人员的新婚妻子,尚未渡完蜜月就被炸死了。该巷子一位卖肉的吴老三和妻子儿子三口均被炸死。藏在报恩寺内避难的三名群众全部遇难。东大街平济医院东边的王家大坑落下2枚炸弹,炸死了土窑里的两名群众。东城门的一家礼帽店铺,被一枚炸弹夷为平地,家毁人亡。城南有位名医叫常恒源,早晨出门为人诊病,闻警报后匆匆回家,刚进家门,院内落下一弹,老人腰部被弹片击穿,当即身亡。北后街有一户居民叫谢佐唐,本人在兰州工作,回家准备过年,闻敌机声响,忙携十二岁次子由屋内奔出躲避,刚到大门口,大儿子由外面奔回,此时一枚炸弹落下,三人同时遇难,脑浆、头发涂于山墙。柳树巷有很多驼店,内蒙、宁夏等地驼队常云集这里,因疏散不及,被炸死的骆驼数十峰,驼血淌出店外。伤亡最惨者要数北沙石滩的粮食和牲口市场,由于两市挨得很近,人畜蜂拥,加之出口狭小,敌机轰炸时,一时人挤马惊,粮食重物难以搬动,人畜伤亡十分严重。轰炸过后,但见满场弹坑累累,尸体、粮食和口袋碎片遍地都是,有的人肠子被炸出,有的人胳膊、腿被炸断,被射杀的牛、驴、骡、马难以计数,有的牲口半个身子被炸掉了,头还吊在拴马桩上。面对如此惨状,谁能不为之悲愤交加,切齿痛恨。[2] 同年315日,日机26架轰炸泾川县阳保乡百烟村,其中一枚炸弹落在了村民乔永保家的院墙外,当时他家的几个人,只顾向天上看,还未反映过来就倒在了血泊中。邻居们只听炸声如雷,硝烟弥漫,土雾升腾,哭叫声四起,跑过去一看,乔永保的儿媳、次子和两个女儿以及隔壁其弟媳乔永玺等5人已被炸死,炸伤2人。邻村川梁村薛存德家落一枚炸弹,薛存德被炸死,还引燃了薛家的麦草垛。此次轰炸共炸死6人,24女;炸伤2人。[3]

1939223,日机38架分三批空袭兰州,日机投弹于市区和黄河沿一带,

投弹最多的是市内中山市场(今兰园)、黄家园、中央广场(今省政府门口)、木塔巷、贡元巷、东关正街(今庆阳路)、学院街(今武都路)、南关、东城壕和黄河沿。这次轰炸,炸毁民房780多间,炸死炸伤30余人。位于兰园的兰州佛教名刹——普照寺被毁于一旦。普照寺也叫“千佛阁”,又称“藏经楼”,是当时兰州最大的古刹。它建于唐代,经历代扩建,寺址宽阔,院落层接,殿阁宏伟,钟亭高畅,悬有金代泰和年间铸造的万斤大钟;寺内法轮殿安装有可自动旋转的嘛呢法轮,高三丈许,六层八面,每层每面塑佛像一尊,计48尊,巍巍壮观;藏经阁二层五楹,内藏佛经6358卷,分别为唐藏5048卷,明藏1000余卷。这些法器、经书均在日机轰炸中被焚毁。[4] 寺院建筑也化为一堆堆瓦砾,寺内的名僧众诚(俗称蓝大师)为了守护藏经楼而殉难。与之相邻的“中山市场”其中百货云集,商贾如织,各种店铺鳞次栉比,每天来此购物的人们熙熙攘攘,热闹非凡,但这个当时省会唯一的规模巨大的综合性市场,在此次轰炸中被炸成一片废墟。幸亏提前发出了空袭警报,人们都及时疏散躲避,否则还不知会有多少人丧生。[5]此次轰炸还焚毁了唐贞观九年修建的嘉福寺(又称木塔寺)、宋代建筑东华观(又名元妙观,内有28宿法轮像)等文物。

193912月底,日本陆海军航空兵决定联合实施以西北重镇、交通枢纽——兰州为打击目标的“百号”作战行动,即日军“对中国内地的第二次大规模攻击”。日军集中了陆军航空兵约50多架飞机,以山西运城机场为基地;海军中攻机60余架,以武汉为出发点,连续3天对兰州实施了狂轰滥炸:26日出动飞机99架分3

袭兰;27日出动飞机99架分3批袭兰;28日出动飞机97架分2批袭兰。此次连续3天的大轰炸,共投弹1660余枚,轰炸的主要目标是兰州市中心、黄河铁桥及东郊机场,落弹最多的地方是黄河沿、桥门街、水北门(今永昌北路)、西关、举院(今兰大二医院)、北园(雷坛河东民宅区)、小西湖、张掖路、学院街、炭市街(今中山路)、安定门外、道升巷、后侯街、古楼南(今陇西路)及拱星墩机场等街区。而且敌机投下了大量的燃烧弹,金城兰州一片火海,到处黑烟滚滚,大火3天不灭,小火10天不熄,烧毁房屋2万余间。炸后市内满目残垣断壁,瓦砾成堆,全城焚毁房屋过半,惨象实难形容。市民被炸身亡者75人,伤者45人,无家可归者570多户。幸我防空情报准确迅速,市民避难适当,否则伤亡会更加惨重。[6]  

1941622下午2时许,甘肃武威一如往常,市井街道到处是人们为生计而忙碌奔波的身影。人们哪能料到一场灾难正在悄悄降临。突然空袭警笛声打破了往日的平静,慌乱中的市民纷纷扶老携幼出城避难。随着摄人心魄的警笛声一阵紧似一阵,26架日军轰炸机已飞临城市上空,紧接着盘旋俯冲,呼啸的炸弹倾泻而下,武威全城顿时陷入浓烟和火海之中。这次日机轰炸,共投炸弹162枚,其中燃烧弹20余枚。据轰炸过后5天县政府的报告称,炸死平民228名,重伤90名,轻伤64名;但据《甘肃省境内遭受敌机空袭损害统计表》记载,死249人,伤178人,炸毁房屋718间。因此统计表是在事发一年后统计的,我们认为减少了遗漏,比较可信。日机轰炸过后,城市陷于瘫痪,大火连天,交通中断,民众财产化为灰烬。政府官员、警察分赴各处,组织民众将燃烧了9个小时的大火扑灭,并连夜将炸死的平民尸体抬到城外掩埋,将受伤人员送到各医院救治;还将日军撒下的许多荒谬传单收缴后集中焚烧。[7]

194185上午10时,一阵刺耳的紧急防空警报声在天水县城骤然响起,市民们一阵恐慌,匆忙去城外躲避。大家躲在防空洞和山沟里不敢出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未见炸弹落下,原来日机路过天水去轰炸兰州。下午1时许,天水的百姓在防空洞和山沟里已躲避数小时,个个酷暑难耐,饥渴难忍。许多人已麻痹大意,大家有的跑回家去找水喝,有的在中山公园树阴下纳凉,等候解除警报。就在这时,由远而近传来飞机的轰鸣声,日军27架飞机从天水西北上空向城区扑来。人们还未来得及躲避,炸弹便在身边炸开。随着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天水的街头巷尾顿时陷入一片恐怖之中,爆炸声与人们的哭喊声连成一片。日机疯狂地向街道、公园等人群密集的地方扫射、投弹,仅仅一刻钟时间,天水古城便遭遇了一场罕见的人间灾难,城市面目全非,一片狼藉,随处可见坍塌的房屋、燃烧的物体、模糊的血肉。有一家主妇和孩子同时被炸死,尸体也找不全,只好把几具残缺的遗体七拼八凑放在一个棺材里。有一个女人让弹片削去了半个屁股和半截腿。还有一家居民正在盖新房,被一炸弹击中,一家炸死好几口。空袭后,据县政府统计,中山公园死亡14人;大城学街死亡2人,伤7人;上庵沟死亡5人,伤4人;中城下河里死亡16人,伤3人;杂货巷死亡3人,伤3人;枣树台子死亡2人,伤1人;西关后街死亡5人,伤4人;剡家巷、赵家大院、姚家巷、李家巷4处死亡18人,伤4人;古人巷、二郎巷两处共死亡8人,伤4人;同时,在大街上被炸死28人。此次轰炸共炸死平民98人,炸伤52人,炸毁汽车一辆,房屋497间。[8] 被毁的其它财产难以准确统计。

194185上午10时许,11架日机突然侵入陇西县城上空,向城区投下大量炸弹和燃烧弹,城区顿时硝烟四起,房倒屋塌,人喊马嘶。遭轰炸的地点有县门、南门、文庙街、新街、万寿街、南街、鼓楼街。此次轰炸共造成61人死亡,12人受伤,损毁房屋228间,财产损失按当时价值估算在17万元以上。在死难者当中,年龄最大的65岁,最小的3岁,他们的职业有农民、小商小贩、中学工友、厨师、卖水夫等,商人居多。[9]

二、人口伤亡情况

(一)空袭轰炸伤亡人数

根据1944118民国甘肃省政府上报国立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的

《甘肃省境内遭受敌机空袭损害统计表》[10]记载:自19377月~19419月,日机空袭甘肃各市、县共71次,出动飞机1081架次,投弹4090枚,共造成1426人死亡、受伤,其中死亡821人(男578人、女243人),受伤605人(男444人、女161人)。另据194710月民国甘肃省政府上报行政院赔偿委员会的报告称:“抗战期间,本省人民因轰炸而死亡663人,伤680人”[11]共计伤亡1343人。两次报告相比较,我们认为前次报告比较具体,所以采信了前者。至于1942720《甘肃全省防空司令部空袭死亡人数统计表》[12]所列死伤总数为1093人,经比较研究,我们认为有疏漏,以往资料都未采纳。本报告也未采纳。1941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飞机已无暇轰炸甘肃,此后,甘肃虽再未遭受空袭,但日机空中侦察活动仍延续至194310月。

(二)甘肃籍前线阵亡将士人数

日机对甘肃兰州及兰州周边的城市进行疯狂轰炸,其目的,既是为了摧毁交通、机场、桥梁等设施,破坏通往苏联的国际通道;同时,对人烟稠密的闹市区进行轰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也是为了摧毁和瓦解后方人民的抗日意志,迫使后方人民屈服。但敌人的轰炸,不但没有能够使甘肃人民屈服,反而激起了他们对敌人的刻骨仇恨,更加坚定了抗战的决心。甘肃人民不畏强暴,奋起反抗侵略,保卫自己的家国。有36万余(国统区354778+边区6722=361500人)青壮年踊跃报名应征,参军参战,近70万人参加地方自卫组织和防护团。据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民国档案记载,抗战期间,先后有4746名陇原儿女血洒抗日疆场。[13] 伤残人数则无资料统计,只能按阵亡人数1:1的数字估计。该估计数参考了孟国祥教授发表在《抗日战争研究》杂志1995年第3期上的论文《关于抗战时期中国军民伤亡数字问题》。

(三)中苏空军在甘牺牲人数

在甘肃的空中保卫战中,自19371151941104,中国空军和苏联援华航空志愿队及我地面高射炮兵部队密切配合,在甘肃兰州上空共击落日军飞机47架,击伤数架。对日军给予了有力的打击,减少了公私财产的损失和人民群众的伤亡,为保卫甘肃、保卫兰州、保卫国际交通线,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空军许多飞行员血洒长空,英勇牺牲。据史料记载在上百次空战中,阵亡及死难的中苏飞行员共有63名。[14]他们中间现在能说出名字的苏联飞行员就有:空军队长库里申科、飞行员斯切帕诺夫、罗曼诺夫、雅士、古力芝、郭尔捷耶夫、波拉巴诺夫、马特、伊萨耶夫等,还有许多不知名的烈士。这些苏联飞行员比陈纳德的“飞

虎队”更早地来到中国,他们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为了世界和平及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长眠在了中国的土地上,我们将永远纪念他们。

(四)民工伤亡人数。抗战时期,甘肃因修建甘新、甘川、西兰、天兰等公路,修建皋兰、临洮、天水、西固等机场,承担军队给养运输等支前劳务,征调的民工就达1713.8万人次[15],因饥饿、疾病、劳累、工程塌方等原因死伤者众多。其中死亡8000多人[16],受伤15,416[17]

(五)灾民死亡人数。抗战时期,日机疯狂轰炸甘肃省的兰州、靖远、平凉、永昌、泾川、武威、天水、陇西、临洮等10余座城市,炸毁房屋24,124间,造成10余万人无家可归,流落街头。加之民国甘肃省政府为应战时之需,税赋征募日重,人民苦不堪言。1944年,甘肃50余县又遭大旱,夏禾无收,重灾区有临洮、康乐、洮沙、陇西、漳县、临潭、武山、通渭、武都、渭源、榆中、皋兰、定西等县,灾民近百万。[18] 抗战结束后,民国甘肃省政府统计战时兰州、天水等14市(县)流亡人数为115,905[19]。天灾战祸,雪上加霜,民众因冻、饿、疾病死亡者至少在10万人以上。

下表为甘肃省抗战时期人口直接、间接伤亡汇总表:

 

  

    

    

  

死 亡

受 伤

合 计

死 亡

受 伤

合 计

空袭轰炸

821

605

1426

 

 

 

 

空战伤亡

63

63

126

 

 

 

 

前线伤亡

4746

4746

9492

 

 

 

 

灾民伤亡

 

 

 

100,000

 

100,000

 

民工伤亡    

 

 

 

8,000

15,416

23,416

 

    

5630

5414

11,044

108,000

15,416

123,416

134,460

说明:1、表中“空袭轰炸”一栏含固原县死亡5人。“前线伤亡”一栏含固原县38人、海原县13人、西吉县10人、隆德县241人、化平县200人,共507人,以上5县现属宁夏自治区管辖。

2、“空战伤亡”一栏,内含至少10名(前)苏联飞行员。

3、“空战受伤”、“前线受伤”人数按死亡人数1:1估算而来。估算依据:孟国祥《关于抗战时期中国军民伤亡数字问题》,见《抗日战争研究》1995年第3期第105页,“国民党军队受伤1,769,299人,死亡1,328,501人,失踪422,479人,国统区平民受伤4,737,065人,死亡4,397,504人。”

 

 

三、财产损失情况

日军轰炸甘肃兰州及周边城市,不仅给甘肃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而且也造成了重大财产损失,抗战八年,甘肃人民承受了沉重的战争负担。据民国甘肃省政府194710月上报行政院的报告称:直接损失,19478月兰州市物价指数为标准折合国币为6,478,928,956,502,间接损失为2,964,280,636,281 [20]。(陕甘宁边区政府领导的陇东分区所辖华池、环县、庆阳、合水、新正、新宁6县损失情况未统计在内,有关损失的资料也在内战中被焚毁。)直接和间接财产损失共计为9,443,209,592,783[21]。如以1948819物价指数折合金元(原文如此),约5.477亿元[22]

(一)直接损失[23]

直接损失是指遭受敌机空袭、轰炸造成的财产损失,主要包括房屋建筑、器具、现款、服着物、古物、书籍等;但由于60多年前统计也不够详细、不够全面,没有留下多少具体的分类数据,有的对衣着、器物、粮食、牲畜、商品只进行了折价统计,有的只统计了寺庙的财产损失,而对寺庙的文物损失没有准确统计或估价不足,有的对轰炸损失只进行了大致的估算,而估算的数字则远远小于当时的实际损失数字。现将有记载的敌机轰炸直接财产损失整理如下:

 

 

区域

             (折合国币元)

合 计

房屋

器具

现款

服着物

古物、书籍

其他

兰州市

11,150,800

910,704

408,690

1,575,211

588,475

1,230,358

15,864,238

天水

1,575,000

185,000

136,680

26,920

16,775

51,672

1,992,047

武威

360,600

106,300

87,600

15,800

34,000

2,879,160

3,483,460

平凉

265,000

64,000

——

22,000

5,000

23,811

379,811

靖远

96,400

6,916

——

13,000

3,680

360

120,356

固原

700

120

——

——

——

80

900

永昌

48,000

12,000

28,700

32,000

17,5000

8,700

146,900

泾川

5,000

5,900

3,000

1,800

——

41,926

57,626

陇西

120,622

67,873

——

86,760

20,140

5,522

300,917

总计

13,622,122

1,358,813

664,670

1,773,491

685,570

4,241,589

22,346,255

注:1、此表参照1945830甘肃省临时参议会上报国民政府参议会的《甘肃省历年遭受敌机空袭损害统计表》[24]填写。

2、财产损失价格依照当时市、县报表分析为19381941年物价。

3、固原县现属宁夏回族自治区管辖。

 

 

上表所列各项损失,虽远不能反映出当时的全部直接损失,但也可通过此表了解各市、县损失的程度。

另外,在兰州市内各机关被日机轰炸所受的损失也很严重,如中央经济部所属的兰州电厂,因日机轰炸造成的电讯设备损失,193912月为7131.59元;19415月为15067.80元。[25]

还有兰州住户的直接财产损失整理卡片。分别为(1)甘肃学院杨钟文等,193911月在甘肃兰州被敌机轰炸,损失项目如下:建筑物2023220元,器具235552元,图书10360802,服着物1100835元,古物书籍395000元,其他1351428元,共计15466837元。(2193912月在甘肃兰州被敌机轰炸,损失项目如下:建筑物350000元,器具680000元,图书90000,服着物260000元,古物书籍350000元,美元5000元,共计1730000元,美元5000元。甘肃皋兰的住户也有填报的直接财产损失整理卡片。皋兰住户梅成章,19401月被敌机轰炸,损失项目如下:器具2696元,服着物2000元,共计4696元。[26]

下表为甘肃省战时财产直接损失统计表:

 

    

 

损失时

价值

折合1947

8月份价值

折合1945

9月份价值

折合19377月份价值

1937

21,000

556,500,000

42,062,370

21,000

1938

15,960

330,882,720

24,035,640

12,000

1939

464,104,409

6,458,476,955,644

390,582,861,503

195,001,853

1939

145,552

2,025,500,000

122,493,633

61,156

1940

19,414

144,654,614

16,338,226

8157

1941

6,922,804

15,057,098,700

938,806,060

468,707

1942

95,918

96,397,590

3,819,664

1907

1944

20,188,894

2,240,967,234

202,267,923

100,984

    

 

6,478,928,956,502

391,932,685,019

195,675,764

    

1、此表参照《甘肃省战时财产直接损失汇报总表》[27] 填写,币值为国币元;

219478月份价值 以19478月兰州市零售物价指数为标准折算而成。

319377月和19459月的价值均参照《抗战期间全国零售物价总指数表》(载《中华民国统计年鉴》,中华民国三十七年主计部统计局印)的倍数折算而成。又据《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辑,第231页记载“抗战期间本省被日机轰炸,公私财产损失按法币(1944年)计共64.8亿元。”

 

 

(二)间接损失

间接损失主要包括防空设备费、疏散费、救济费、抚恤费、迁移费、输力费、

副秣费、生产减少、盈利减少、人力损失、过往军队供应费、战时紧急征调物资等。[28]

下表为甘肃省抗战时期财产间接损失统计表,参照《甘肃省战时财产间接损失汇报总表》[29]填写:

 

年度

损失时价值

折合19478月价值

折合19459月价值

折合19377月价值

1937

759,380

20,123,570,000

1,521,015,359

759,380

1938

89,600,286

1,857,593,129,352

134,937,356,848

67,368,636

1939

8,031,700

111,769,137,200

6,759,350,752

3,374,664

1940

11,179,170

83,295,995,670

3,801,621,036

1,897,992

1941

25,561,036

74,842,713,408

3,466,349,897

1,730,605

1942

367,999,811

369,839,810,055

14,651,014,496

7,314,645

1943

719,844,214

203,722,138,562

7,212,015,963

3,600,661

1944

1,759,240,270

195,275,669,970

12,900,731,179

6,440,801

1945

1,494,327,252

47,818,472,064

1,494,327,252

746,056

总计

 

2,964,280,636,281

186,743,782,782

93,233,440

备注

1、币值为国币元;219377月和19459月的价值均参照《抗战期间全国零售物价总指数表》的倍数换算而成。3、“损失时价值”的物价倍数均以当年9月份的物价倍数为准。

 

 

防空费损失。1937115,日机第一次对兰州实施轰炸后,于1938年初又把空袭目标扩大到全省各地,根据航空委员会的指示,甘肃省成立了全省防空司令部,武威、酒泉、天水、平凉等地设立了防空指挥部和防空情报分所。此外,还在全省各地主要城镇普遍建立了防护团、防护队,防空监视队和监视哨等防空组织。并举办了防空情报训练班,对防空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省会兰州就设有汽警笛两处、手摇报警器两台,电动报警器一台,警钟400多口,消防汽车4辆,还筹资10多万元,修造了机关、个人、地下室120个,防空洞100多个,露天防空壕258个,可供5万余人防空避难。这对于当时只有10多万人的兰州市来说,这些防空措施的施行,对市民的及时躲避,减少伤亡起了很大作用。全省抗战时期防空设备费支出910,931,175元(系损失时价值)。

救济费损失。为收容救济难民、医治伤员、掩埋死者,194016,兰州空袭紧急救济联合办事处正式成立,办事处下设总务股、医治股、掩埋抚恤股、难民收容股、救济股等。19418月,天水、平凉、陇西、武威、临洮、酒泉等地也设立了空袭紧急救济联合办事处。政府曾拨发专款救济被炸难民,苏皖商会、西北日报社、驻兰空军等社会各界也纷纷给兰州灾民捐款捐物。1941523,甘肃省政府主席谷正伦致电重庆振济委员会,恳请速拨巨款,以便转发救济。重庆振济委员会于同年69的复电中称:“马、养两日被炸伤亡人民,请参照《修正空袭紧急救济办法》第三条死亡每名发给恤金60元,重伤40元,轻伤15元之规定,公务就余存空袭救济准备金,先行发放”。每遇敌机轰炸之后,便见防护队队员冒着硝烟踏堪灾情,进行救护和损失调查,以便政府根据受灾轻重情况及时实施救济。此外,甘肃还负担了不少由华东、华中各省逃难来甘的不少难民的救济,仅甘肃镇原一县,1943年就收容了由河南尉氏等县逃来的难民大小共计752人,发放救济粮148,500余斤,按当时粮价折合51.9万余元[30]。每担100斤,折合1485担,每担折价349元。据抗战后省政府统计,抗战时期甘肃共支出各项救济费含县、市库及慈善团体救济金支出总数为30,915,694元(系损失时价值)。

副秣补给及输力损失。抗战时期,外援物资除了通过安南、滇缅两条公路可运入国内外,还有西北的甘新公路,每月有上千吨苏联援华物资通过汽车、马车、驼

运沿甘新公路运到兰州,再向中国腹地周转。甘新公路于19385月开工,河西人民为修路作出了巨大牺牲。不少人因修路丧失家园,沿途村民房屋大量被拆除,椽子檩子用于工程建设,工程需要土方、石料、砂子均摊派给沿途各县的农民,农民

的大车、骆驼、骡马等等都被征用修路,许多民工被派套上自己的牛车、毛驴车到杳无人烟的星星峡一带施工。车烂牛死,许多民工冻、饿、累死在筑路工地上。在兰州,政府设立了西北公路运输管理局,甘肃省驿运管理处,组建汽车、人力、畜力等各种运输队。仅甘肃河西走廊的民乐一县,就征用大车30辆,牛车30辆,毛驴130头,牛25头,骡马39匹,输力耗资236,912,452元。[31]甘肃还组建了羊皮筏子水运队,沿黄河顺流而下向宁夏、绥远、陕坝等地的抗日部队运送物资、弹药,沿嘉陵江向重庆运送汽油。

抗战时期,驻甘肃河西走廊马步青骑兵师、驻陇南鲁大昌第一六五师、驻天水的马青宛师,分别开往抗日前线,沿途各县犒劳过往军队,补给粮秣,开支巨大。有“陇东粮仓”之称的庆阳老区人民,尽管自己的生活还十分艰辛,但还是积极地向边区政府交公粮1360万斤,交公草、马料319.2万斤[32],还组织了数以万计的担架及运输人员支援前线。据统计,甘肃各县抗战时期军队过往副秣补给及输力损失共计4,306,004,335元(国币,系损失时价值)[33]

为了减少轰炸损失,将一些位于中心城市的机关、学校、工厂等迁移至偏僻山区,将居民疏散至远离城市的郊区、乡村,动员人力、物力支前,临时紧急支出,修建避难所,安置遭受轰炸无家可归的难民,各地为纪念在抗战中牺牲的将士修建忠烈祠,为抗战牺牲军人家属发放抚恤金,以及其他战时特别支出耗资甚巨。其大致数目为:迁移费1,200,298元;疏散费354,105元;动员费51,790元;抚恤费46000元(此项费用明显少计,全省阵亡军人4746人,参照贫民被炸死亡1人抚恤60元推算,就按每名军人200元抚恤费计算,也应有949,200元。)临时修建费、战时特别紧急支出及其他开支23,018,844元,以上各项费用均系损失时价值(国币)[34]

征调、捐献物资。抗战时期,甘肃人民激于爱国热情,节衣缩食,尽最大努力支援前线。19388月,凉州(今武威市)举行了河西各县(原文如此)献金总动员大会,仅半个月就募得献金126,460[35]。 “兰州市动员募捐抗日支前,仅3个月群众就捐献现洋10多万元。”[36] 甘肃各界还踊跃认购“救国公债”,“建设公债”,“同盟胜利公债”等,仅“同盟胜利公债”全省认购额1942年为22,868,5801943年达71,087,500元。1942年,甘肃夏河拉卜楞保安司令黄正清带领拉卜楞寺教区的50名上层人士,千里迢迢奔赴重庆,向国民党政府捐献了价值30架飞机的金银财宝(每架飞机折价15万元)[37]。抗战八年,甘肃人民在国民党政府征购和征借名义下献纳的军粮,每年都有几十万石,仅在19431945年三年中,甘肃人民就献纳了11801匹战马[38] 2000根电杆。

下表为甘肃人民捐款捐物统计表:

 

  

  

  

  

  

1938

河西各县捐现金

 

 

126,460

1938

兰州市各界捐现洋

 

 

100,000

1942

认购同盟公债

 

 

22,868,580

1943

认购同盟公债

 

 

71,087,500

1942

甘南捐珠宝

购飞机30

150,000

4,500,000

19381945

粮食

40万担×8

320万担×349

1,116,800,000

19431945

战马

11801

53,333

629,382,733

1943

电杆

2000

1000

2,000,000

  

 

1,846,865,273

注:本表所列捐献,仅为有记载的数据。粮食价格参照1943年镇原县粮食价格,(见本报告12),电杆、马匹价格参照《正宁县财产间接损失报告表》的价格。(见附录25,23)

 

 

抗战时期,甘肃人民同仇敌忾,奋起抵抗,用血肉之躯拼死报国,国统区先后有354,778人参军(又一说41.16万人[39]),有598373人参加地方自卫组织,有107,821人参加防护团。(陇东分区的庆阳、环县、华池、合水、新正、新宁6县有6722人参加八路军,4773人参加抗日自卫队,[40]未计入)共损失人力工资3,851,482,743元。[41]

六、结论

   (一)甘肃人口、财产损失特点

一是空袭损失惨重。抗战时期甘肃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主要是日军空袭轰炸造成的。甘肃地处祖国大西北,日本侵略军未能从陆路直接侵入甘肃,而主要依靠空军对甘肃进行空袭轰炸,造成的直接人口伤亡为1426人,直接财产损失按照19478月兰州零售物价指数折算   6,478,928956,502元。

二是战争负担沉重,间接伤亡和间接财产损失巨大。甘肃省在抗战八年中间接伤亡123,416人,间接财产损失(包括防空费、迁移费、救济抚恤费、国防动员费、人力输力损失、副秣补给、战争债卷等),按照19478月兰州零售物价指数折算合计为2,964,280,636,281元。

(二)损失程度

日军飞机疯狂轰炸甘肃兰州、天水、平凉、武威等城市,除直接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外,轰炸造成无数市民无家可归,流离失所,衣食尽丧,沦为难民。加之战争负担和自然灾害,人民处于饥寒交迫、水深火热之中,生存条件恶化,人口锐减。在抗战前的193019356年中,甘肃人口由3,000,000人(又一说4,350,053[42])增至6,401,471人。全省净增人口340万,平均每年增长56.7万人,年均增长率达134.64[43]。这其中有内迁的因素,但人口高速增长是不争的事实。抗战时期甘肃人口不增反降,1945年抗战结束时,甘肃人口减至6,209,722[44],战争使甘肃人口出现了负增长[45]。由此可见,日军侵华战争给甘肃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均造成了巨大损失。

(三)对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影响

抗战八年,甘肃省消耗的财力物力巨大,工业、农业、财政、金融、商业等都陷入深深的危机。沉重的战争负担使农民失去扩大再生产的能力,甚至大多数农民连简单再生产的能力也不能维持。1945年,全省粮食产量还不足本省消费的60%[46],许多饥民以草籽树皮麸糠苟延残喘,结队乞讨者比比皆是,由于资金短缺,导致工厂关闭,工人失业,物价飞涨,市场萧条,民不聊生。对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巨大破坏和灾难性的后果。

               

(作者系中共甘肃省委党史研究室机关委员会专职副书记)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