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真心换来鄙视,中国可否学学美俄对日本的狠!

(2012-10-16 02:58:56) 下一个
真心换来鄙视,中国可否学学美俄对日本的狠!
很多人都觉得,日本的行事方式很难让人理解,抛开别的暂且不谈,从近期日本发生的灾难事件就昭显出,日本是多么的不可思议。
 
    日本是全球唯一的遭受核武攻击的国家,相信作为日本人,这是一种埋在心底的永远的伤痛,这种惨痛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无论如何,这是以无数生灵的悲惨命运为代价,换来的是一次沉重的教训,如同警钟一样在时刻告诫其后人,珍视和平、珍爱生命。
 
    但是,一场可怕的核灾难再次降临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的核泄漏事件,其损失之惨重,影响之恶劣,无异于一轮新的核武攻击,灾难的影响在随后不断扩大,毫无疑问,日本将又一次付出沉重的代价。世人不禁要问,在这个岛国,究竟发生了什么问题?
 
    有人表示对日本看不懂,然而,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以来,对日本看不懂的人大有人在,也有人试图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去加以分析,希望一解心中的谜团。
 
    其实,有一种分析问题的方法,被证明很有效,那就是换位思考。
 
    如何才能触摸到日本人灵魂深处的秘密?
 
    在日本人心底,究竟是如何看待中国的?
 
    有人说直接问一问日本人好了,或者做一个民意调查。
 
    这无异于缘木求鱼,根本没有可能。即使在做很恶劣的事情,表面上仍然是谦恭的,但骨子里的想法完全相反,这就是真实的日本人。
 
    那么这样做吧,假设自己是日本人,身处于岛国之中,想象自己向西望向大海的彼岸——中国,设身处地以日本人的视野加以分析,这样得出的结论就容易接近事实。
 
    好,现在你是一个日本人,你向西远眺着大海的尽头,陷入了沉思……
 
    日本人眼中的中国
 
    对岸那边,是一个辽阔的,一望无际的大陆,西倚高原,东接大洋,环形岛链护卫在前,世界屋脊拱托在后,辽阔的东部平原,丰富的地下资源,稳定的地壳,奔腾的江河,肥沃的土地,宜人的气候,壮美的河山。林海雪原,北国风光,原野牧歌,雄关漫道,高峡平湖,烟雨江南,热带丛林,碧海云天,描绘出了一幅精美绝伦的画卷,这,难道是传说中神灵的居所吗?
 
    然而所有这一切,属于内敛而无为的中国统治者,属于温良而宽厚的中国人民,可叹啊,日本何曾得其万分之一!这是上帝开的一种拙劣玩笑,这片壮丽的河山只能是智者和强者才配拥有啊!
 
    正是在那里,孕育出了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是屈指可数的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勤劳的人民造就了彪炳千秋的历史,造就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造就了无穷的物质财富和源源不断的精神财富。
 
    然而,中国世世代代继承着先贤们创立的天人合一、和谐自然的宇宙观,因而在那里,统治者的思维止于疆界,人民的欲求止于温饱。自古以来那儿就是一个自成体系,自给自足,与世无争,协调统一的世界,人民勤劳,朴实、善良,自古就有礼仪之邦之称。
 
    中国,这犹如雄鸡状的版图上,如同众星捧月一般,十多个小国点缀在边缘四周,其中,距离东北海岸不远的地方,一列形如巨虾的岛屿安详地躺在水中,这就是日本,似有某种关切,雄鸡的鸡头并没有高高昂起,而是默默地俯视着日本。
 
    这就是中国,一个格外注重所谓和谐统一的中国,但是,世界是不协调的,在这个多人种,多极并存的大世界中,注定了种群间不同的生存和发展之道,注定了相互间具有不可协调的因素。
 
    大体上,中国强盛时期是当之无愧的世界中心,天下大治,万方来朝,盛极一时,但当中国处于弱势或内乱时期,必被外敌乘虚而入,遭受大规模入侵,中国历史上重复演绎了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一幕,甚至是举国沦陷,江山易手的深重灾难。回顾久远的中国历史,不难发现这一幕凄凉的景象。
 
    问题是,自然更替,盛极而衰是历史的必然,王朝的一时兴盛是存在的,但恒强不衰是绝对不可能的。在历史长河中,貌似强大的中国,必有衰弱无力,不堪一击的时候。在其最不利时期,便是他国最有利的战机,于是,即使是边缘小国也具有对中国的不对称优势,此时倾尽全力地发起致命的一击,万里江山唾手可得,必然成就千秋基业。这,便是刻在中国头上的历史魔咒,已被历史所反复证明。
 
    近代历史又一次书写了这一现象,自大清帝国日渐衰落,再次,中国逐步沦为了东亚病夫,于是,我们大日本皇军横扫千军,势如破竹,足迹几乎踏遍了那里的山川河流,中国这个昔时的自大狂、傲视一切的庞然大物、如今却臃肿不堪,一度在皇军脚下颤栗不已,危在旦夕。
 
    然而,上帝的玩笑还在继续,大日本皇军的辉煌战果遭到了美苏两国的垂涎,亚太的地缘政治格局向着有利于日本的趋势发展,于是,皇军遭到这两个对手的冷漠无情的攻击,这两个嗜血恶魔根本不顾皇军在中国长期征战的疲劳,采取了残酷无情的、近乎毁灭性的、当时人类所能达到的极限手段对付我们,上帝的旨意终究不可违拗,皇军失败了!中国的命真是太好了,他脱身了!
 
    日本,只能继续着孤悬海外的宿命,象落叶一样飘零在无边的大海上,面对着惊涛骇浪,日复一日地承受着风吹雨打,忍受着地下不期而至的震颤。
 
    日本确实是战败了,但中国战胜了吗?
 
    日本是败在美苏两强合击之下,这与中国无关,若排除美苏的力量,中国的命运将完全是两样,皇军将建立起大东亚共荣圈,延续数千年的中华古国,将与其他历史上的超级帝国一样,被历史的尘埃无情埋葬。
 
    ……
 
    触摸日本人的灵魂深处
 
    以上,是角色转换的一种分析方法,大致可以看作日本人的真实心态,尽管对于皇军战败的真正原因认识肤浅,从这里,揭示了隐藏在日本人骨子里最深处的东西,大致归纳如下:
 
    第一,哀叹置身于灾害频繁、资源贫乏的岛国,叹息命运的不公,骨子里梦想拥有辽阔的大陆国土。
 
    因此,做为邻近的大陆国家——中国,便成为其最大的念想。很遗憾,由此种心态,导致了一种很无奈的结果,国与国在正常情况下,日本的梦想是无法实现的,但有一种情况偶尔会收到一些效果,那就是——暴力征服,不论中国愿意否?日本认定中国是天然的敌手,既然是天敌,势必为生存而战,无须任何解释,无须心中愧疚,即使打到天昏地暗、日月无光,也属理所当然。事实上日本并不是停留在梦想阶段,而是一直处心积虑地在做,古时的倭寇,近代的皇军,如今的自卫队,从来没有消停过。
 
    至此,处处对日本显示友善和爱心的中国人,是否脑袋开窍了。姑且来看。
 
    同为二战侵略国,德国可以真诚悔过,而日本为何至今不能真诚悔过?
 
    面对亚洲人民的同声谴责,日本为何不愿放弃靖国神社对日本战犯的供奉和参拜?
 
    为什么做为二战战败国,却不遗余力的发展了在亚太仅次于美军的海空军装备?
 
    日本骨子里要征服亚洲大陆的目标当然不便公之于世,至于对亚洲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这好比是用药所导致的副作用,很正常,日本根本毫不在意,何谈愧疚?何谈悔过?
 
    第二,骨子里渴望中国贫穷落后,最大的噩梦是中国强大。
 
    只有中国落后了,整体就软弱无力,才能为日本提供大举进攻的窗口,否则,根本没有机会。正因为此,可以解释一些令中国人感到不可理解的现象。
 
    不可理解之一,一个资源贫乏的岛国,何以有如此强劲的经济?
 
    希望中国落后,但自身奋发图强,绝力保持对中国的不对称优势。二战后经济急速蹿升至亚洲第一,世界第二,若非美国果断干预,必将夺得世界第一的宝座。
 
    不可理解之二,一个亚洲国家,何以身体力行效仿西方国家?
 
    西方信奉丛林法则,纵观其发迹史,最初是依靠殖民扩张和野蛮掠夺获得大发展的,而日本则致力于征服亚洲大陆,这方面可谓志同道合,这是日本效仿西方的原始动力,其次可以借重西方的强大来壮大自己。
 
    不可理解之三,做为经济大国,日本何以甘愿充当美国附庸?
 
    同为二战战败国的德国,具有坚持自立的风骨,这与日本何其不同。日本骨子里深惧中国的崛起,其一,潜意识中担忧中国秋后算账,其二,因为美国对华始终奉行遏制加围困的战略,这正中日本下怀,是以甘愿充当美国的附庸,鞍前马后,积极配合。
 
    不可理解之四,面对中国的友善行动,日本何以不领情?
 
    日本视中国为理所当然的敌人,敌人之间只有无情的大战,人性不复存在,因此只要逮住机会,日本便毫不留情地对中国重手加以摧残,然而,当中国以博大的胸怀展现善意时,日本人在想:想软化我绝对没有可能,何必行此肉麻之事,收起你的那一套,直接出招吧。如同高手对垒,一方叫阵,另一方却谦恭地说:我们罢手交好吧,这算什么?这招致了对方极端鄙视的结果,所谓怒其不争,哀其不幸,只有持续施加惨无人道的摧残,看能否刺痛他的灵魂和自尊。
 
    第三,皇军是能够打败中国的,只差那么一点,中国就亡国了。
 
    很多人相信这个说法,包括部分中国人。
 
    这是对历史演化的浅薄无知,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史上的大多数时期是世界的超级大国,正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优越感,才使中国统治阶层对西方的工业革命嗤之以鼻,错过了自身发展的良机,中国固守农耕文明,与西方的工业文明相比,落后了何止千里。众多当时的仁人志士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的问题,为了变革图强,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但因循守旧、不作为的统治者一概视之为对统治地位的威胁,成为了当时中国发展的巨大障碍。
 
    因此,中国只有继续沉沦,只有经历血与火的洗礼,不到最危险的时刻,将不足以从沉睡中醒来。
 
    历史潮流,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机会来了!
 
    当中国需要被唤醒的时候,历史选择了一个近邻岛国:日本,当日本对于自己的角色还在不大确定的时刻,不可思议的张学良在东北不可思议的退却,一举成全了它。
 
    日军在极度膨胀的野心中开始了疯狂的行动……
 
    在遭受痛彻心扉的刺痛后,巨龙终于醒来,一个新时代开启了。
 
    日本冒冒失失地激活了中国,等待他的只有失败……
 
    不是中国不抗争,之前所有的危机都没有触到生死存亡这一步,包括: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国共战争等,直到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腐朽没落的统治阶层包括蒋家王朝将正义抗争压制到了最后一刻,直到每个人都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
 
    这时候一部《论持久战》的出世,准确地划定了日军的运行轨迹和最后归宿。
 
    卫星想取代行星的位置,如何宏观地看日本
 
    中日这两个对手,咋一看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若将中国比做一颗行星,日本就是一颗卫星,卫星只能在环绕行星的轨道上运行,依靠行星带着它奔向更遥远的星际旅程,卫星永远从属于行星,遵循了一种物理上的平衡。卫星在环形轨道绕着行星运行,这在艺术上是一和谐美,被人们无数次地加以艺术再现。
 
    然而宏观上,这种和谐美只是暂时现象,“玉宇澄清万里埃”,当我们仰望朗月星空,可曾想到最初的空间是混沌的,充斥着无边的尘埃,大的天体的之所以形成现在这个样子,是由于引力作用下,质量大的物质不断吸引质量小的物质,无数尘埃逐步合成了巨大的天体。只要天体内在平衡没打破,质量小的物质总被质量大的天体所吞噬。
 
    从人的感情上,希望卫星与行星的和谐共存的关系是永恒的,但当这种共存的形态不能稳定时,也就是说,某种原因导致了引力平衡发生了改变时,必定只有一种结果,卫星就会以爆炸成千万块的悲壮结局,被行星所吞噬。当年“苏梅克”彗星撞木星的那一壮观场景,我想,众多的天文爱好者一定还记得。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中国古代圣贤早在刀耕火种的时代,就预知人和自然存在某种相似性,从而为我们建立了天人合一的宇宙观,物理世界的协调统一和人体的协调统一是存在着一定联系的。
 
    历史上的绝大部分时期,日本是师从中国的,一直是以中国为中心运行的,直到近代才变成以欧美为中心运行的。如果历史地看,日本是作为一个卫星国而存在的,只要不出大的意外,未来也能够以卫星国的地位继续存在下去,这是由日本所处的地理条件所决定的,是自然力的一种微妙的平衡,非人力所能改变的。
 
    然而,这个世界真奇妙,发生了一件事绝对让你看不懂,那就是卫星想取代行星的位置,日本又一次再现了他的不可思议之处,日本瞄上了中国,对中国下狠手了,这就是近代的历次对华战争。
 
    正是因为不是一个量级的,而且日本从来就在中国的引力范围之内,中国并不将日本当对手。当日本在外行星的强大引力下要脱离轨道时,中国所做的是,修炼内功,不断加强自身引力,将日本拉回到到正确轨道上。
 
    当日本怀着复杂的心理有脱离中国的倾向时,日本广岛和长崎上空的核爆,不容分说地加速完成了这个过程,从转向西方的那一刻起,且不管他如何在中国与欧美之间心态复杂地做着权衡,到他做出历史性的决定那一刻止,从政治生态看,违背了客观规律,打破了地区微妙平衡,物理地看,这是在破坏引力平衡,日本已经选择了一种危险的游戏,道路注定是曲折的,前途未必是光明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