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边闲语

其实人在大陆,只是经常被删帖,所以到此来混混。闲言碎语,打发时光。
个人资料
蒲汇塘渔夫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八十年代的往事:关于环境污染的一次对话

(2011-11-15 18:58:07) 下一个
渔夫看到一个关于山东长寿村变成癌症村的报道,忽然想起上个世界八十年代的一件往事,特地记下来。

渔夫那个时候在一家工厂做工,因为做的产品要在海上给渔民使用,所以必须涂一层防盐雾的涂层,免得产品很快被腐蚀掉。负责涂层供应的是一个专门的科室,里面有几个学化工的工程师担纲。有一次,这个涂层的交货期延误了,渔夫被师傅派去询问原因和最后的交期,于是,渔夫就和那里的化学工程师聊起天来。

延迟交货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那个提供原料的工厂搬迁了,原先上海很多的化工厂都在市区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老百姓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提高,那些在市区的化工厂变成的大家的担心,因为总有有毒气体不时地冒出来,让周边居民很难受。所以当时的上海市政府就决定把工厂搬迁到偏远的郊区。因为搬厂,所以原料自然就暂停了。那个时候都是计划经济,也没有什么预案的,反正没有货就是没有货。

而聊起这个工厂搬迁的事情时,渔夫说,那不是很好吗,市区里面空气可以好一些了,污染也少了。不料,一位年长的工程师说到,好什么呀,这些工厂在市区的时候,对污染物排放都是很小心的,管得很严的,到了乡下,肯定不会有人管得这么严了,污染只会更加严重的,将来把农村搞得不好,回头城里人还是要倒霉的。渔夫当时听了有些吃惊,但那个时候年轻也不懂太多,只是这位长辈的话让渔夫有些震撼,所以就一直记在心上了。

等到后来,看到越来越多农村被化工厂污染的报道以后,猛然才发现这位老工程师竟然看得那么准啊。这只是一位不太起眼的化学工程师,可是却可以很早看到这些事情的后果,渔夫真是从心里佩服啊。可是,渔夫后来的疑惑也就越来越大了,为何一个工厂里的工程师都可以看到的问题,上面这许多的领导和专家却会忽视掉呢?而如今,一些地方确实明知故犯了。为什么呢?

渔夫又想起当年曾经听到台湾电台里广播说一家工厂把污水用一根暗管排入地下。电台里的人就说,这是缺大德的事呀,是对不起子孙后代的事呀,尤其是将来要被子孙后代骂死的。当然那家工厂的老板被抓了。

而若干年以前,渔夫居然看到大陆有个公司采取的是一模一样的做法,不过好像这家公司却没有受到什么严厉的惩罚。渔夫就在想,为什么呢?

渔夫一直不太理解的是,这些污染的工厂,也是当地政府千辛万苦引来的,可是,把当地搞坏了,对当地的政府官员有什么好处呢?毕竟大多数官员还是要在本地生活的呀。如果把当地搞得环境很糟,将来就不怕被清算吗?这个帐。总有一天要算的呀。例如哈药工厂在当地排污,总会有一天要算帐的呀。难道当地官员不怕将来子孙后代被人指着脊梁骂吗?其他的污染企业,难道可以永远这样下去的吗?不可能的啊。

而渔夫还有一个不解的问题是,从制度上很容易解决这个问题的,因为现在消防的批准是终身制的,也就是说,如果某位政府官员在一个大楼的消防安全检验书上签字了,那么将来一旦这个大楼起火,如果是因为当年检验的疏漏,那么即使这位官员退休,也要被追责的,严重的照样要吃官司。而如果在环保上也采取类似的措施,甚至连坐的措施,那么所有那些批准污染企业的官员,乃至企业的领导,都是终身担责的,估计就会很少有人敢这么乱来的。渔夫先不论制度的执行力度,单就这个制度本身而言,还是有威慑力的。为何到现在还是没有人这样做呢?

上海现在已经开始向雾都发展了,难道到等到家家户户都装空气过滤器,就像现在很多家庭都装自来水过滤器那样的时候,才去想办法吗?如果在八十年代的时候就已经考虑这些问题了,如今我们的环境是不是会好很多呢?我们的将来是不是会好很多呢?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London游魂 回复 悄悄话 农村的污染毫无疑问早已处于失控状态,包括空气、水、土壤、被逐出城市的假冒伪劣过期商品等。那里的垃圾处理纯靠露天风化,污水毒水也靠露天蒸发。剧毒农药和激素的使用在茶园或许稍好些,在其它作物上随便用。这个时代已疯狂到谁管子孙万代谁就天诛地灭。至于主管官员和企业主们,他们自己及其亲属后代享有足够的便利条件逃避污染的恶劣后果,手中有权过期作废,他们毫无疑问只能更疯狂。
美丽风景 回复 悄悄话 污染源主要是工业, 现在多了个汽车。 老百姓放鞭炮能几多烟?污染治理成本高, 没实际效益。 不严格管理, 谁花那份钱?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