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夏朝的宝贝都跑哪里去了(续)

(2011-08-10 03:42:26) 下一个

 


说夏朝的珠宝之前,先说点相关的背景知识。


商灭夏之后,把夏的首都毁了,把能拿走的都拿走了,包括那九只巨鼎。而关于那时候的文字记载现在知道的除了甲古文,就是金文,也就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甲古文是用来占卜的,也就是预测未来一段时间会发生什么,比如说十天后出兵打仗是吉是凶,现在找到的殷墟甲古文记载的是商后期的事情,不会描述几百年前商汤毁的夏都城怎么样。金文也是主要记载王公大臣成就,军事征伐,不大可能记载前朝历史。因此夏的首都确切地址在哪里,也是众说纷纭。


因为洛阳附近的二里头发现的城市遗址规模很大,年代在4000年前,很多人就猜测那里是夏的首都。也有人说在山西夏县什么地方。


本学者认为夏的首都在山西的可能性远远大于在河南。首先,大禹治水,开通龙门山,是在山西。汉代和元朝留存下来的一些碑刻,也说明禹都城在山西。更巧的是,山西南部,有座古郇阳城,规模巨大。按当地老百姓说法,城周长是十里,而城墙的厚度在20多米,能并行开十辆汽车。历史上这一带有记载的是个周朝小国,汉代小县。怎么说也不会有这么宏伟的城墙。说这里是夏的首都也符合历史记载里的一些地形地貌。


这个地方还出过一位大大有名的人物,春秋时代的大工商业者,猗顿。猗顿有说是人名,有说是地名,不过他的三个儿子叫王寮,王景,王鉴,现在那里有三个村子,还是以这三个名字命名的。


摆渡上说:猗顿原是春秋时代的鲁国的贫寒书生。他在生计艰难时,听到范蠡弃官经商很快致富的消息,于是,“往而问术”。范蠡告诉他:“子欲速富,当畜五(母畜)。猗顿千里迢迢来到西河(今晋南一带),定居于猗氏王寮,大畜牛羊,后又兼营盐业,十年之间,成为与陶公齐名的巨富。


这实在是励志人物的典范。一个吃不饱穿不暖的穷书生,养十年的牛羊,就富可敌国,实在是传奇。同样传奇的是范蠡,也就是和西施玩老少恋的那个范蠡。弃官经商后三次散尽家财,又三次通过经商而累积巨财。范蠡这经商的本事,也太过神奇了。猗顿经过范蠡点拨,也成了巨富,就在郇阳古城附近。后来因为猗顿,汉代在这里建立了猗氏县。


猗顿更神的还在后面。他不光在十年间累计资产,成了大企业家,还学习了古董的知识,成为鉴赏玉器珠宝的第一把手,或者第二把手,如果他的老师陶朱公排第一。这个陶朱公就是范蠡。


《尸子·治天下篇》说:“智之道,莫如因贤。譬之相马而借伯乐也,相玉而借猗顿也,亦必不过矣。”。尸子是先秦人写的书,在那时候人就知道猗顿鉴定珠宝的水平,和伯乐相马一样,绝对是权威。


其实从现在来看,鉴定古代文物的高手也不在故宫研究所里。经过故宫研究人员鉴定为真品的文物,有不少就被证明是伪造的。真正的高手在民间,应该不是玩笑。


有个故事,说某盗墓贼拿了件陶器给行业里的大哥看,说是从一个什么墓里挖出来的。大哥拿过来闻了闻,说这是在尿里泡了一个月,然后埋起来做古,再挖出来的。这个盗墓贼一听,赶紧陪罪。我国盗掘古墓之事由来已久,历史上有记载的被盗最早的墓葬是商朝第一代王商汤之冢,距今约3600年;盗掘事件最早出现在2770多年前的西周晚期,有人从掘开的古墓中得到一颗玉印,上刻十字,当时没有人认得。


综合以上几点来判断,猗顿是得到范蠡指点,跑到晋南寻宝来了。要么是他找到了夏桀藏起来的珍宝,要么是他挖掘了夏十几代王的陵墓,一夜之间暴富。至于养牛养羊,不过是掩护而已。有人说他贩运盐,那也是他发财之后的事情了。因为他研究了很多古董,所以精通玉石鉴定。这也就不奇怪了。同样,范蠡是怎么致富的,也应该是差不多。两人都精通古董珠宝鉴定,也就顺理成章了。


夏朝的宝贝跑哪里去了?应该就是让猗顿拿来变现了!


如果哪天科学鉴定说某唐宋年代出土文物是公元前2000制造的,那也应该不奇怪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