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吹毛求疵”不应该仅仅针对创业杰出人物

(2015-12-10 04:16:39) 下一个

“吹毛求疵”不应该仅仅针对创业杰出人物

                        ——读《紮克伯格豪捐450億美元 被指威脅美國民主和公平》有感

 这一阵子,紮克伯格在世界舆论界,尤其中美两国间,拿紮克伯格说事的文章纷至沓来。其中,最会挑毛病的,当属《紮克伯格豪捐450億美元 被指威脅美國民主和公平》一文。用他自己的话说,叫“吹毛求疵”。笔者不妨引几段他的“吹毛求疵”(当然有些观点和论证并非全属作者本人),与读者分享和领教。

“憑借慈善項目,紮克伯格和蓋茨等人將獲得更大的話語權,以決定政策走向,而這是普通人不可能做到的。(正如Vox的馬修·伊格萊西亞斯(Matthew Yglesias)所指出,“陳-紮克伯格行動”注冊為有限責任公司的一大便利在於可以投放政治廣告。)考慮到慈善基金會處於他們個人的掌控之下,因此億萬富翁向慈善基金會的捐款越多,他們積累的影響力就越大。相對而言,普通人的影響力將被削弱。”不知作者写篇文章的主观意图死什么?但这篇文章的客观效果就是:社会不该有创业的亿万富翁式的杰出人物,当然也就不存在他们涉及创办慈善基金会问题。因为他们一旦变成亿万富翁,他们就有更多的话语权,他们在社会上影响力就更大了,而“普通人的影响力将被削弱”。似乎在为普通人争夺话语权、争夺社会影响力。笔者不知作者笔下的普通人概念是什么?普通人中有公民有居民,有就业的和失业的,有纳税的和不纳税的,还有非法入境者,甚至还有懒汉、有乞丐、有流浪汉、有流氓无产者。你怎么为他们争夺话语权和影响力?你怎么让他们去分享比尔 盖茨和 扎克伯格等人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允许私有制,必然会出现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亿万富翁。这在公有制社会是不可理喻的。但是上个世纪确实涌现一批公有制社会,废除了私有制社会。结果不是大量整死人,就是大量饿死人。所以进入31世纪,公有制社会土崩瓦解,回到私有制上来。但也有个别国家羞羞答答以公有为主的公私兼有。虽然也涌现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亿万富翁,但几乎都是却是官商勾结而成就的或打上官商勾结的烙印。尤其党国高官高管变成千百万富翁、亿万富翁竟是贪污公款大的罪恶结果。这就是中国社会难以培育出、腾化出比尔盖茨、扎克伯格那样的亿万富翁式的杰出人物。这种公私兼顾的专制制度 必然比正常的资本主义多走一段专制权贵资本主义打虎的弯路。

 

  在“避稅帶來爭議"小标题下,有这样一段话:"這是有利的一麵。但值得指出的是,這種慈善捐款意味著納稅人需要付出代價。有人甚至認為,這將不利於更廣泛的民主進程。如果紮克伯格和普裏西拉·陳將所持Facebook股份直接變現,而不是捐給慈善機構,那麽他們獲得的收益需要繳納資本所得稅,而這筆錢原本可以用於支持政府項目。如果他們在去世時將財產轉移給下一代,那麽還需要支付可觀的遺產稅。然而,通過將股票捐給慈善組織,他們和他們的後代將可以避免這樣的高額納稅。”尽管笔者是看热闹的外行人,也明白这个道理:将股份直接變現并将花不完的巨额财产留给下一代遗产税太大,划不来。但这不是唯一选责。而另一个选择则是:通過將股票捐給慈善組織,他们的后代可以避免高于遗产税的纳税。既然两种选择都是合法的,就没必要对在这两者当中做出选择的人进行吹毛求疵。

  如果给特别需要吹毛求疵的话, 不应该把眼睛紧紧盯在创业有道的杰出人物,不应该仅仅对杰出人物经商方式选择上吹毛求疵,而应该向政府吹毛求疵,即监管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在利益上有没有与政府官员勾结?同时,更应该向法律吹毛求疵,即监管在税法上有没有漏洞,要不要对慈善有限责任公司增补税收修正案?如果,(包括美国和中国)世人仅仅把社会不公不平的关注焦点仅仅聚焦在扎克伯格等创业杰出人物头上,而忽视政府和法治功能,岂不本末倒置?岂不扼杀社会各类创业精英?那还会杰出人才辈出吗?

 "紮克伯格在信中談到了減少貧困、促進社會公平,以及確保所有人都有機會發揮自身的潛力。然而,他是從精英階層的角度去解讀這樣的問題。他認為,貧困和公平性的缺失是由於教育體係的失敗,以及技術尚不足夠發達,無法給予人們適當的機會。”这段话,本是紮克伯格写给刚出生的女儿心中的一段话,笔者不想多加这段话。但是作者在议论后接着说:“這一觀念與其他超級精英非常相像。與普通公眾相比,超級精英們更傾向於削減社會安全基金、食品補貼和其他形式的援助,同時更讚成對教育的支出。而他們對教育的支持則更傾向於績效獎勵、特許學校和職業訓練,而不是普遍的免費大學教育。與公眾不同,他們反對政府提供生活標準保障,並在必要時扮演雇主的角色。”其实,社会精英的做法与政府精英的做法,并不矛盾,更不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甚至相反相成。政府精英不是所有做法都符合民意,都比社会精英高明。

“從各個方麵來說,紮克伯格和普裏西拉·陳的慈善捐款決定都值得讚賞,而推動這一趨勢的比爾·蓋茨更足以被稱道。但從更高的層麵來看,對這類捐款行為的“吹毛求疵”非常有必要。”这是这篇文章的最后一句话。显然,作者仅仅对民间精英、杰出人物“吹毛求疵”未免太片面了,对掌权的政府精英团伙不“吹毛求疵”,反而对民间创业的杰出人物选择慈善和遗产渠道上“吹毛求疵”,是不是太有点匪夷所思了。

  自打人类社会纷纷成立国家和政府以来,有一种认识上和观念上的人可怕现象。那就是:政府是万能的,尽管没有政府是万万不能的。人们只认准了组成政府的精英团伙,而无视、甚至否定民间和社会上现存的和正在涌现的精英团伙(这在公民社会是非常正常现象),他们凭自己才智奋斗创业发迹之后,除了缴纳高额赋税而外,无论搞裸捐、还是家庭信贷、还是慈善基金等项目,除了有益于他们家族后代,也有益于社会,在一定程度上,都起到了政府功能的一种辅助作用。他们对救助教育改善提供底层的人民生活状态所产生的意义,并不亚于政府搞的飞船登天项目的意义。

 

  如果认为,在政府里工作的精英团伙能完全代表普通人的话语权和影响力的话,那么民间和社会精英团伙也可以通过他们创造的和参与的各种慈善事业和公益事业,代表相当一部分普通人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而不是普通人中的一个人要与扎克伯格对等的话语权和影响力。道理跟绝对平均主义一样,行不通。同样,话语权和影响力,任何人或组织既不能垄断,也不能分配。

 

”在2007年哈佛大學的演講中,蓋茨表示,他去世的母親曾對他說過這樣的話。2010年,蓋茨和巴菲特向‘超級富豪俱樂部’提出倡議,希望他們能捐出財富的至少一半。自那時以來,已有超過100名億萬富翁簽訂了‘捐款承諾。其中一些超級捐款者,例如巴菲特,甚至願意讓他人來管理自己的捐款。(2006年,他決定將大部分財富捐給蓋茨基金會。)不過,更多的億萬富翁成立了自己的慈善機構,以追尋個人的理想。這種現象被稱作‘慈善資本主義’”老实说,笔者对该文中这段话比较欣赏。第一,慈善事业是资本主义传统现代文明之一。慈善到21世纪被誉为“慈善資本主義"。而“慈善資本主義"在笔者心目中,不是贬义,而是褒义。带有“慈善”字样的資本主义是腐而不朽的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是在民间慈善事业大发展推动下自我完善的民主资本主义,尽管民主资本主义还有进一步完善的余地。资本主义不断通过自我完善(其实就是不断通过改革或叫改良,而不是暴力革命)兼容社会主义元素就可以和平长入民主社会主义。

  今天的现实,不可否认:是在30多年的一党专政的发展权贵资本主义情势下,恶补了资本主义的一课,尽管是最低级形式。开明派顺民主宪政民意,反对再次暴力革命,而是通过反腐打虎改革,将社会主义因素与民主宪政资本主因素融合起来,向前推进。任何想超越民主资本主义而跨越到民主社会主义的乌托邦,都遭到惨败,这是20世纪的教训。到底是要你死我活的天天斗的阶级斗争的社会主义好,还是要人性人道慈善的民主社会主义好?真没想到,这一最浅显的道理,在社会主义阵营,却将其演变成历史悲剧的马后炮。       (精神绿洲2015 年12月10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