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新版《红楼梦》之美丽糊涂账

(2010-10-10 13:15:37) 下一个

终于看完了50集的新版《红楼梦》,感觉有点累,哦不对,是相当的累。

 

打从几年前红楼选秀开始,新版《红楼梦》剧组可谓煞费苦心的吊足了我的胃口,我那个期盼啊,恨不能立时就选好,明天就拍完,马上就能看。。。然而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红楼选秀被我陌生掉了。。。然而它还是铺天盖地的出现在我眼前了,伴随着更加铺天盖地的骂哟,我犹豫了,迟迟没敢看。大概就是害怕千辛万苦淘来的绝版《红楼梦》打开却发现是一页页白纸的意思吧。可是不是说是投资过亿,大导操刀的豪华制作吗?慢工出细活,选了这么久,拍了这么久,能糟糕到哪里去呢?于是乎壮着胆子看了,还看完了。还好,感谢那些骂它的网民们,有了足够的心理建设,再惊心动魄的灾难也挺得住了,更何况新版《红楼梦》还不够灾难,最多也就是一本美丽的糊涂账而已。

 

个人意见是《红楼梦》里的美女是一定要美的,不仅要美,还要有符合每个个体性格的美,理由很简单,没人不喜欢看美女,更何况是曹雪芹十年辛苦,才贡献出来的鲜活淋漓的美女。人人心中一本《红楼梦》,人人心中也一个林黛玉,众口难调那是必须的。不过看完新版《红楼梦》,还是感觉窝心啊。能如此的混淆我们的审美意识,李大导也算是用心良苦了。常常听说“艺术是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的东西,新版《红楼梦》就这么如同白皮书般向我们宣告了什么叫做“高于生活”,当然,那个“源于生活”的部分,估计李大导太忙,忽略了也是有的。这样“高于生活”的艺术,你看得懂,是你有水平,你不欣赏,是你庸俗,艺术家本来就是要有这么点嚣张的范儿的。只不过似乎李大导自己也没能完全说服自己,着着实实的自我矛盾了一把。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但凡片子里有台词直白夸过类似“有几分姿色”或“绝世佳人”的角色,几乎无一例外的有着一双细小的丹凤眼,例如秦可卿,尤三姐,乃至于宝蟾等人。我暂且理解为李大导是希望在新《红楼梦》里给现代人展示一下什么是古典传统美女,因为此类美女多见于古代仕女图,要忠于原著的精神,突出古典美,其实也是无可厚非的。可是,可是,王熙凤,宝钗,迎春,晴雯等大眼现代美女们又是怎么个意思呢?仔细回想,原来李大导的选择是依据角色好色程度来安排的,越是水性杨花的女子,眼睛越是细长狭小,估计尤三姐这个先放荡淫奔,后从良自新的烈女着实让李大导为难了好一阵子。或者李大导自己也没弄清楚美女应该是怎么个模样,所以只好这样多层次,全方位的统统搬进新版《红楼梦》,青菜萝卜,观众自己挑着喜欢的看就好了嘛。想到这里,关于新版《红楼梦》里美女们肆无忌惮的挑战我视觉神经的问题,我释然了。

 

然后就是那个被俗称为“铜钱头”的发型,更是令我无比迷惑。听说李大导宣称她的这版《红楼梦》是本着要放50年的精神来拍的,这个意思是不是说50年后的观众会认为这个造型美得很呢?这个我不得而知,但看得出只有小姐,太太们才有资格梳这“铜钱头”,所以这“铜钱头”不管你觉得美不美,也必须要承认它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可是,可是,我怎么找,怎么搜,都只能在戏剧扮相里见到它的出现,也就是说,这“铜钱头”原本就是戏子的专用发型。戏子,大家知道,在我们中国几千年的旧社会历史里,一直就是下九流,甚至不入流的下等公民,就是类似“贱民”的意思。这种“戏子头”原本就是要将这些只能在舞台上扮演小姐,太太们的贱民与台下那些看戏的真正的小姐,太太加以区分用的。而如今,李大导却反其道而行之,让尊贵的小姐,太太们顶上了“戏子头”,是李大导在暗示我们《红楼梦》不过就是一场戏吗?可丫鬟仆人们为什么又没有“戏子头”呢?又或者李大导是在为曾经的贱民打抱不平,为他们正身立名??想到这里,我惭愧了,多么伟大的胸怀啊,我,我实在是太小人了。谁说我们李大导没看过《红楼梦》就不懂《红楼梦》,人家理解得远比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深刻啊,不仅仅用一个小小的“铜钱头”就展现了《红楼梦》里最深刻的阶级矛盾,而且还入木三分的灵活运用了《红楼梦》的隐喻,暗喻,灰蛇千里手法。可是为什么这么伟大的东西必须留给50年后的观众去崇拜呢?难道这么高尚的无产阶级情操在今天的中国会被批判??想来想去,觉得还是简单一点解读比较好,在古装片泛滥的今天,李大导觉得正常的古装扮相已经太普通,实在缺乏新意,所以拿出“铜钱头”,给我们最震撼的“高于生活”的艺术教育。。。虽然。。。这样的“铜钱头”扮相也不是什么新东西,没有千年也有几百年的历史,但是毕竟,《红楼梦》原著里没有过,关于《红楼梦》的那些浩若烟海的各类著作里也没有过,所以,对于李大导,这就是新的,所以,对于李大导,这就是50年后的人才能明白的艺术。

 

据说,李大导为了妙玉请宝钗,黛玉,宝玉喝茶那场戏,找那三只杯,精神费大了,小姐太太们身上穿的,头上戴的,手里拿的,乃至于屋里摆的,桌上放的东西,一律更是精心打造,钱是花大方了。所以看的时候,我是特别留意过的,确实,跟旧版《红楼梦》比,新版《红楼梦》里的一应物件精致了许多,豪华了许多,出镜率更是高多了,多不胜数的物事特写镜头,你想不看都难。一时间迷惑了,感觉像在看车展,到底主角是车?还是车旁边穿着清凉笑颜如花的美女?? 常常见到网络热批XXX电影,XXX晚会植入广告太多,可那还是有植入的可能啊,喝酒吧,你不喝剑南春,改二锅头吧,还不一样是植入,这古装片就苦了。宝玉挨了打,你终不能拿出个XXX牌白药吧?太太们要出门,你终是不能在青呢大轿上钉个圈圈叉叉什么的标记吧?难为了李大导啊,那么多特写物品镜头,没钱可赚,都白白浪费了。

 

千万打造的CG+华服+美器,浅薄的演绎,生硬的对白,几同拖时间一般的旁白和令人毛骨悚然的配乐,以及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众多特写物品,李大导为我们奉献了一部50年后或许可以用来研究人类心理学的美丽糊涂账 -- 2010版《红楼梦》。

 

-----------------------------------------------------------------------------------------------

以下为真实的题外话:

一日看新版《红楼梦》,隔壁房人问:“你在看什么鬼片?”我答:“《聊斋》”片刻隔壁房人又问:“你不怕?听上去挺恐怖的。”我无语。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