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

从北到南,从东到西,从古到今,游荡
个人资料
正文

深南夜未央(26)前途光明

(2011-11-25 05:32:48) 下一个

第二十六章 前途光明

 

深圳的冬天是湿冷,以前看报纸说香港有人被冻死,在北方人眼里真是难以理解,最低也不过零度上下,怎么会冻死人呢?志伟现在是体会到这阴冷的滋味,那是渗透进骨髓里的冷,和北方的干冷不一样,挡得住寒风却挡不住湿气。

 

从新年元旦开始到春节,是深圳最消停的日子,大部分人都是外来的,原住民没多少。外出辛苦一年,趁着过节回老家看望父母和亲友,最冷清的是元旦和春节放假那几天,马路上几乎看不到车,街上的店铺差不多都关门,要找个地方吃顿饭都不容易。

 

年初三,留在公司里做单的人不多,办公室显得空旷冷清,本来嘛,整栋楼就他们一家还开门上班,其他的公司都是大门紧闭,悄无声息,楼道里静得很。晚上七点来钟,纽约还没开盘,市场没什么动静,公司里就只有志伟和杨松两个人坐着经理室里闲聊,节前TONY要回香港过年,临走前交待给志伟代管,如果有急事就打电话给他。

 

桌上的电话响了,志伟拿起电话,问:“喂,找那位?”

 

里面传来钟先生的声音,“志伟啊,我是你老板,你现在到晶都酒店来,我让你见一个人,是你肯定很想见的人。”

 

撂下电话,志伟脑子里翻来覆去地也想不出钟先生要让他见的人是谁。拜托杨松帮忙照看一下,带着几分好奇,几分忐忑出了门,在路边等了十来分钟才等到一辆出租车。

 

到了晶都酒店海鲜餐厅的一个包间,推门出来,就见里面已经坐着几个人,钟先生见到志伟,招手叫他过来,然后起身拉着志伟,“来,我给你介绍一下,”把手伸向一个戴眼镜的中年人,“这位是银行深圳分行外汇业务处的汪处长。”

 

志伟立刻就明白了,伸出手来,很恭敬地问,“汪处长,您是不是写过一本《外汇交易指南》啊?”

 

汪处长显得很高兴,和志伟拉拉手,然后大家落座。汪处长看着志伟,扶了一下眼镜,说道,“别提那本书了,说起来就有气,出这本书,我不但没赚钱还倒赔,当初出版社只给了四百块钱,我还要自己请人打字,校对,连工钱都不够。后来这本书卖了不少,别人都以为我出书赚钱了,其实钱都让出版社赚了。”

 

“我们公司里的同事都抢着看您这本书,我从书里学到不少东西,真想不到,稿费才给这么一点儿。”志伟也觉得这太不公平了。

 

“汪处长是国内有名的汇市专家,去英国进修过,志伟啊,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向汪处长请教。”

 

志伟心里一直有个疑虑,目前国内的政策是外汇管制,不允许个人参与外汇买卖,过去的一年里深圳市公安局曾经大规模查抄过做外汇的地下期货公司,报纸上还大篇幅报道过查抄的新闻。志伟在报上看到过一篇专访,报社记者暗中调查地下外汇公司的经营活动,那篇专访的标题记得叫做《深南中路上的炒汇黑窝点》。

 

他们现在做的按照眼下的政策是非法的。虽说深圳是改革试点,可以做内地不敢做的事。志伟还是很想知道这个行业将来能不能合法,可不可以公开地做,如果政策会放开还要等多久。汪处长是国家银行的官员,应该更清楚将来的政策走向,这次正是个好机会,反复考虑了一番,志伟把心里的疑惑说了出来。

 

没想到汪处长对志伟的问题回答得一点都不含糊,直截了当:“政策肯定会放开,也不会等太久,你知道,现在就连日本的家庭妇女都参与外汇买卖,出门买菜顺路也要看看汇价。所以,将来国家政策肯定是要放开一块的。”

 

压在志伟心里一块大石头终于搬掉了,对政策风险的担心从入行开始就困扰着他。 现在他的心踏实了。

 

“下一步,我打算把公司走向正轨,要正规化,”钟先生脸上泛光,看上去兴致很高,“公司的人员需要更高层次的培训,到时候请汪处长给你们讲一讲。”

 

回办公室的路上,志伟的心情轻松愉快,这半年多以来还是第一次。

 

办公室里只有几个人在盯市,杨松没在经理室,也不知道跑哪里去了。志伟拿出报价机看了一会儿,觉得没什么机会,而且有点过于兴奋,心里像长了草,平静不下来,转念一想,索性今天给自己放假,回宿舍算了。

 

走回宿舍,这会儿已是后半夜了,拿出钥匙开门,一进门,见客厅里还亮着灯,志伟被眼前的情形吓了一跳。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