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儿时过年之乐

(2017-01-27 15:25:03) 下一个

那个时候,“年”是一天天盼过来的。要过年喽,过年啦,大年三十的下午换上新衣服(上午不许换的怕弄脏)。有的时候也不定是新衣,而是平时舍不得穿的衣服,总之兴高采烈地,傍晚黄昏的时候,每个人拎这个自己做的小灯笼,开始呼朋唤友找小伙伴一起玩耍。玩什么呢,当然是滋花,细长的,一根一根的,用粗糙的纸包着,把一头放在灯笼的花苗上一点,就滋滋地响起来而且冒火花。现在看来就是比较简陋的烟花,但那时候都宝贝似地揣在兜里,有时候又很炫耀地点上一根,口中念念有词:提提金,提提金(不知道是不是这几个字),不到黑天放两根…..

除了新衣服和放滋花,对于孩子来说,过年最大的乐趣当然就是吃。因为过年那几天是可以天天吃白面馒头的。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人们对好吃的要求并不高,能吃上细粮就很幸福了,况且过年生产队还能分上几斤肉,能有肉吃的日子幸福感就已经爆棚了。还记跟着父母一起去走亲戚,母亲挎着一个篮子,里面装着大白馒头。那时候好像流行蒸大馒头,蒸出来的馒头必比碗口还要大。走亲戚,小孩子也喜欢,因为不管到谁家,总会有一些好吃的。我记得有一次去大姨家,居然吃到了葡萄,那是冬天,没有现在交通这么方便,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保鲜的。总之,我就看见大姨变戏法般地变出来了一串葡萄。我当时就被镇住了,那好像是我平生第一次吃葡萄,有的葡萄还是青的,小小的,酸酸的,我吃起来依然觉得是世上最好的美味。说起来,从那以后我喜欢的水果,葡萄开始有了一席之地。

现在在这个不缺衣不少食的年代,“年”的味道越来越淡,过年的乐趣也少了很多。好在我们这些成年人还有儿时的记忆可以怀念,现在的孩子呢,他们长大之后又会怀念什么呢?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