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2005 年春天的故事——在 Lisa 家做 Baby-Sitter

(2010-04-12 18:34:52) 下一个
2005 年春天在我实习的地方,遇到了Lisa 和她领养的中国女孩。

那天,我的主管叫我到实习地的幼儿园体验生活一小时。我到了幼儿园不多久,进来了一位中年女士和一个亚洲脸孔的小女孩。这个小女孩一下子就吸引了我的注意力。他看起来像一个中国人。特漂亮,皮肤很白,眼睛又大又黑,约一岁左右。而中年女士却是典型的犹太人长相。尖尖的鼻子又挺又直。虽然也长着一头黑发,但一看就知道这小女孩不是她生的。

我自然地跟小女孩玩了起来而忽略了其他孩子的存在。这时她妈妈也跟我聊了起来。果不其然,她才把这小女孩从中国带到多伦多两个多月。她还告诉我,其实在多伦多有很多这样的家庭,他们从中国领养孩子。我想起登陆加拿大那天,在温哥华机场也看到一些加拿大人抱着刚从中国带回来的孩子们,这些孩子也该有三,四岁了吧。还有在国内认识的新西兰夫妇,他们领养的女儿跟我女儿同岁,不知他们回新西兰后怎样了?因为只能在这里呆一小时,我俩匆匆互换了E-mail 地址后,就道再见了。

大约两个星期后的一天,我收到Lisa 发给我的E-mail,她问我是否愿意教三,四个小孩普通话,他们不想孩子长大后忘了自己的文化, 其实我也正有此意,就欣然答应了。

这时多伦多已进入春天,我的实习也结束了,所以有时间每周去Lisa家两次,一次是教普通话,另一次是专门为Lisa的女儿做Baby-Sitter一天。Lisa家的窗外有一棵美丽的枫树,当孩子午睡时,我可以休息一下。无意间看到一本小画书,随手翻了翻,书里的故事却深深地打动了我。下面是故事的大概:

在很远的中国,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什么都有,但他们却缺了一样最重要的东西——爸爸和妈妈,他们全都住在孤儿院里。在地球的另一个地方,住着这样一个女子,她也什么都有,但她也缺一样东西,一个孩子。一天,她提笔给中国政府写了一封信,希望能够收养一个女儿。很快的,她收到了中国政府的回信,信上说,如果她能保证好好地对待这个孩子,她将可以得到一个女儿。她高兴极了,买了机票,玩具和尿不湿,迫不及待地飞到了中国。当她带着领养的女儿回到自己的家时;当她看着孩子熟睡在自己的小床上时,她哭了,她为自己能拥有这样一个可爱的女儿而哭泣,她也为这孩子的亲生父母不能拥有这样一个可爱的女儿而哭泣。

小画书看完了,我的视线也模糊了。Lisa回来后,我告诉她我看完这本书的感受。我说你就象书里的女主人公。她笑了,笑得很甜,也很幸福。她说,世界上有许多这样的母亲,也有许多这样的孩子。

其实,人与人之间的相遇,相识,相知都是有缘分的,中国人是这样,外国人也是这样,中国人遇到外国人同样是这样。

[ 打印 ]
阅读 ()评论 (8)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