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千古绝唱--项羽和虞姬的爱情故事(图文)

(2011-07-15 22:12:24) 下一个

千古绝唱--项羽和虞姬的爱情故事(图文)



项羽,名籍,秦下相人(今宿迁市宿城区人),幼年丧父,跟随叔父项梁长大成人。虞姬,名姬,现传颜集镇当地的吴姓乃虞姓后代,今沭阳县颜集镇人。


按《史记》、《资治通鉴》载,项梁杀人避祸携项羽由下相奔吴中,即今日苏州地。虞氏为会稽郡(秦末置春秋吴、越地域为会稽郡,以吴(今苏州)为郡治)吴中望族。项梁叔侄在此结交江东子弟。虞姬,吴中虞氏美女(估计也是当地贵族)慕项羽英名,嫁与项羽为妻,陪伴左右。抑或可以说是项羽有幸淂识虞姬,得此佳人,供谱华章。


另一说虞姬是充满悠久文化的美丽江南名城-----绍兴,具体出生地是今绍兴县漓渚镇美女山脚下的塔石村,风光秀丽的美女山也是因此地出此奇女子而命名的.美女山比邻书法圣地兰亭和西施故里绍兴诸暨,因此此地出美女不足为奇。


最可信的说法虞姬是今沭阳县颜集乡人。该乡境内有虞姬沟蜿蜒半境,此沟因人得名,沟畔有胭脂井、霸王桥、九龙口、点将台、项宅等史迹。


居民间传说,在那个战乱平息的年代,有一少年从家中去舅奶家(沭阳人对外祖母的称呼),这是件高兴的事,少年时代的人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舅奶家,一路上就不提多高兴了,快到舅奶家的村庄时,路过村头一桥,少年无意间向河边望去,这一望不要紧,这就望出了历史上千古绝唱的爱情故事。


这个少年就是后来威震天下的楚霸王项羽,在风景如画的河边,在清澈的河面,倒映着一美丽少女正在河边洗衣,那个少女之美少年表达不出来,但他的心里已经深深爱上了她,在那座小木桥上,少年象被施了定身法,呆呆地望着,“此女只应天上有,莫非天仙下凡来”。少女也发现了望着自己的少年,定睛一看,“莫非天神下凡”,竟有如此英武少年。少女忽然脸红,害羞地端起衣服跑进了村庄。


少年项羽到舅奶家后,无心再到处游玩,悄悄地向舅奶打听在河边见过的少女,当听到她是舅奶本村虞家女儿,并听舅奶夸讲此女美丽能干时,喜悦之情让舅奶看出了门道。少年急忙告别舅奶家人,回家后对母亲说了他看上虞姓美女一事,母亲叫他喊来叔叔项梁相商,大将军项梁听侄儿一说,当然同意,立即派媒人前去提亲。虞家也知下相项家一切,当然应允,美女虞姬更是喜在心里。过后,少年项羽经常以探望舅奶为由,去到虞家村与美女虞姬相会,两人是立下山盟海誓,永结同心。


天有不测风云,项梁因事杀人,为了避难躲罪,项梁带着侄儿项羽逃到江南吴中一带,公元前210年,项梁叔侄在会稽观看秦始皇巡游,看到如此宏大的场面,项羽随口对叔叔项梁说“彼可取而代之”,雄霸天下之心可见一斑。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这时24岁的项羽和叔叔也在江南起兵,叔侄二人带兵向北横扫秦军,破釜沉舟,直捣秦都咸阳,分封各路义军领袖共24候王,自称“西楚霸王”,定都彭城(现徐州),正式迎娶虞姬为妻子,王室不纳一妃,英雄美女过着你恩我爱的生活。


不料各路反王心怀不满,尤以汉王刘邦为甚,打出了反旗。霸王项羽在感情上和生活上已经离不开虞姬,就带着虞美人东西征战,战争前期,在虞美人的鼓舞下,项羽打得刘邦丢下父亲和妻子儿女,只身逃亡,才得以保全性命。随着形势的发展,局势对项羽越来越不利,但这对恩爱情人从战争开始就两不分离,一直在一起,虽然战场上是刀枪相见,人头落地,死尸遍地,霸王在战场上是横扫千军,无人能挡,每到夜晚,英雄美女是恩爱有加。在一个四面楚歌的夜晚,霸王面对虞姬,百般儿女柔情涌上心头,慷慨悲愤而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美人听了,心如刀绞,大王之勇无人能敌,都因我而使大王冲不出重围,随拔剑起舞,极尽柔美之舞态,边舞边和歌一首,“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义尽,贱妾何聊生。”,歌罢自刎,以殉身报情人相与之恩,来消除霸王的思想负担,鼓舞他突围的斗志。演绎了一代千古绝唱的爱情故事,终结带有浓厚的悲剧色彩。后来清朝有位诗人以虞姬的口吻作诗一首:“君王意气尽江东,贱妾何堪入汉宫;碧血化为江边草,花开更比杜鹃红。”虞姬如此大义凛然、忠于爱情,人民至今传颂不已。


历史悠悠,千百年来,关于项羽与虞姬的爱情故事,感动了多少真情男女,特别是项羽称王以后,还是始终只爱虞姬一人,打破旧制和世俗观念,王室不纳一妃,他们两人的爱情至死不渝。最感动人的是一曲屠洪刚演唱的《霸王别姬》,曲调激昂,歌词动人,特别是“人世间有百媚千种,我独爱爱你那一种”,是爱情表达中的千古绝唱。


 


历史遗迹


  明崇祯年间,虞姬故乡人民在颜集镇西首建立虞姬庙,以祭祀这位巾帼英烈。清乾隆年间,乡人吴九龄、叶祥麟等又为该庙建中殿、后殿,庙貌巍峨,正殿供奉虞姬戎装塑像,显示家乡人民对虞姬的高度崇敬之情。


  清代著名文学家、诗人袁枚,曾任沭阳知县,离任43年后重游沭阳时,特地再到颜集乡凭吊虞姬,作有“过虞沟游虞姬庙”诗,并自注:“相传虞故沭人也。”其诗云: 










  为欠虞姬一首诗,白头重到古灵祠。


  三军已散佳人在,六(陆)(陆)国空亡烈女谁? 


  死竟成神重桑梓,魂犹舞草湿胭脂。  


  座旁合塑乌骓像,好访君王月下骑。  


  民国期间,曾对虞姬庙进行修建。抗战期间,因兵燹失修而圮毁。


  历史悠悠,千百年来,沭阳民间关于虞姬的传说佳话颇多;京剧中也有一出震人心弦的历史悲剧——《霸王别姬》。 











    虞姬墓前有石碑刻对联: 


  上联:虞兮奈何,自古红颜多薄命,


  下联:姬兮安在,独留青冢向黄昏。


  横批:巾帼千秋。


 


虞姬与霸王别姬


  清朝诗人何溥的《虞美人》诗云:“遗恨江东应未消,芳魂零乱任风飘,八千子弟同归汉,不负君恩是楚腰(指虞姬)。”  


  “霸王别姬”是秦汉时期最为动人的故事之一。虞姬忠于爱情,为让项羽尽早逃生,拔剑自刎,其情,惊天地!其义,泣鬼神!作者在画中运用动感很强的涡轮线、夸张的衣袖以及视觉冲击力很强的桔红色来表现虞姬刚烈的性格。这里的霸王用大家都很熟悉的京剧霸王脸谱,为了不夺虞姬的形象,只把霸王隐在虞姬舞动的袍子中,霸王细密的胡须直线和虞姬身上的涡轮曲线形成静与动的对比,更衬托出虞姬舞剑时旋转的动感。   







画内题诗用的是项羽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再看《虞姬》:


   肠断乌骓夜啸风,  


   虞兮幽恨对重瞳。  


   黥彭甘受他年醢,


   饮剑何如楚帐中


   诗的大意是:夜闻乌骓马的嘶鸣,叫人肝肠寸断。虞姬在幽恨中直直地对着眼中有两个瞳子的项羽大将军。项羽部将黥布和彭越居然甘心后来被剁为肉酱而投降了刘邦,何如虞姬那样自刎于楚帐中而芳华百代?


   关于虞姬,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中有简略的交待。项王被汉军围于垓下,夜闻四面楚歌。“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阙,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虞姬对项羽的和歌,据《楚汉春秋》记载是:“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另据《情史·情贞类》记载:“(虞姬和歌之后)姬遂自刎。姬葬处,生草能舞,人呼为虞美人草。”  


  “虞美人草”,多么动听的名字!  


  虞姬究竟是什么人?她的美眉样子如何?早已消失在历史帷幕的深处。现代人,梅兰芳等艺术家,一直借题发挥,扮演《霸王别姬》,让她到台前且歌且舞,亦悲亦泣,把“幽恨”二字张扬到了美学的境界。虞姬形象如何,我们都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她至少拥有美貌、才艺与风情三大优势(林黛玉笔下的五美,包括她自己,都是色、艺、情三者兼而有之,所以林妹妹才如此地惺惺相惜),这就让“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大王像《金瓶梅》开篇里说的:“只因撞着虞姬……豪杰都休。”从历史和政治上来说,项羽是败军之将,刘邦是开国之勋。但从人格力量和美学角度看过去,项羽因了虞姬,在最后一搏的生死关头竟然对虞姬“泣数行下”,让后人,至少是让我觉得,这个儿女情长英雄气短的大将军更有人情味,更具个性光彩,比起刘邦来也就显得更真更善更美。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