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弓尒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长征中 最关键 生死存亡的一战 -- 抢夺泸定桥 -- 纪念长征胜利会师81周年】

(2017-10-22 04:11:02) 下一个

 

 

 

小序:

 

过不了大渡河,跨不过泸定桥

红军就真的成了 石达开第二,,,,,,

 

没有 如果 假若 if and so on

 

 

 

 

  22名战士踩着13根铁索,如神兵天降,突破了大渡河天险;

 

泸定桥位于中国四川省西部的大渡河上,是一座由清朝康熙帝御批建造的悬索桥。始建于清康熙44年(1705年),建成于康熙45年(1706年)。

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飞夺泸定桥”,红4团官兵在天下大雨的情况下,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进,一昼夜奔袭达120公里,並在5月29日凌晨6时按时到达泸定桥西岸,创造了人类行军史的紀錄,使之成为中国共产党重要的历史纪念地。

泸定桥是一座悬索桥,跨度为101.6米,宽度为2.8米,底部距离枯水时的水面约14.5米。桥由13条铁索组成,其中9条为底索,索间距离33厘米,上铺横木板,横木板上再铺八道纵木板作为桥面。另外4条铁索则作为行人的扶栏。铁索每根长127.45米,重约2.5吨,有碗口粗细,由800-900个扁环扣链而成。[5]

桥的两岸有桥台,高20米,上为梯形,下为方形,用条石砌筑而成。两个桥台的后面各开有一口深6米的落井,每口井都有生铁铸就的地龙桩7根或8根,与桥身平行地插在井底的井壁上。地龙桩下面再横卧一根铁铸卧龙桩,每根重1800斤。泸定桥的铁索就固定在这些卧龙桩上,由桥台和桥桩的重力来共同承受桥的拉力,坚固无比。两岸的桥台上都建有桥亭,既可防止雨水侵蚀落井,也是官府征收过桥税费的场所。东桥亭内有康熙“御制泸定桥碑”,记述造桥的始末,西面有康熙亲自书写的“泸定桥”三字碑。东桥亭背后还有观音阁,登临其上可俯瞰整个泸定城。

1950年,泸定城以北新建了川藏公路钢索悬桥,泸定桥已不再承担交通要道的作用。1977年整个桥梁进行了重修,岸上还建造了陈列红军史迹的展示馆等。

 

============

让我们记住:

 

红1师第1团由先遣队司令员刘伯承、政委聂荣臻直接指挥,冒着大雨直扑安顺场。

红1师第2、第3团由师长刘亚楼、政委黄甦率领,随后跟进。

红四团 有 王开湘团长 杨成武政委率领。--- 突破天险 就是这个团的22位勇士。

 

杨成武衔上将军,官至总长

王开湘,1935年11月病逝于陕北。

王开湘 (1908—1935) 又名黄开湘,江西省弋阳县人。1926年参加革命。先后在赣东北苏区和中央苏区工作。

在赣东北苏区历任上饶县苏维埃政府主席、红十一军三十二师师长兼政委。参加过长征1935年底患伤寒病逝于

陕北罗汉川。当地立有墓碑,碑文为“人民的功臣王开湘烈士永垂不朽”。

1933年1月随红十军调人中央苏区,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结业后任红七军团十九师师长、

红一军团供给部政委、一师政委、粤赣军区独立二十二师政委。

1935年9月份,带领部队攻占天险腊子口,打开红军北上大门,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吴起镇时,他突患伤寒,11月上旬,患伤寒病逝于陕北罗汉川。

 

Image result for 邓小平 为 大渡河泸定桥 题词

 

红军渡过大渡河 还有另外17(18名勇士)

他们是红一团 杨得志团长 率领的, 不是红4团杨成武带领的。

试着 安顺场, 不是 泸定桥

是 以2艘小船渡过的, 不是桥,不是铁索桥

红1团团长杨得志在回忆录中也比较详细地记录了这一段历史:

"我们挑选了17名同志组成奋勇队,分两次强渡,第一船由连长熊上林带队,过9人,第二船由营长孙继先同志带队,我在第三船上。" "孙继先确实是随奋勇队一起过的河,但他作为营级指挥员,还担负着指挥其他战斗员掩护奋勇队过江的任务,并不是奋勇队队员。"世界军事执行总编辑陈虎推断,"当时的情况极有可能是当第一船返航后,孙营长就在河边,并根据战场态势作出了新的判断,临时决定上了第二条船,带领剩下的8名队员过了河"。

这个17勇士 名单齐全:

17名突击队员。他们是中国工农红军第1军团第1师第1团第2连连长熊尚林,第2排排长罗会明,第3班班长刘长发,副班长张表克,战士张桂成、萧汉尧、王华亭、廖洪山、赖秋发、曾先吉,第4班班长郭世苍,副班长张成球,战士萧桂兰、朱祥云、谢良明、丁流民、陈万清

加上 营长 孙继先,为 18名。

 

---------

 

大渡河战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抢占安顺场渡口,实施船渡。二是飞夺泸定桥

抢占安顺场杨得志团长带领 红1团打的

飞夺泸定桥杨成武 王开湘 带领 红4团打的。

泸定桥的战斗和意义更艰难 更重要

 

 

 

Luding bridge.jpg

Image result for 杨成武将军在大渡河泸定桥上 1985

大渡河 泸定桥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瀘定縣

22名勇士,有说18名勇士(其实4位勇士牺牲了,剩下18名)

已找寻到8位勇士的姓名,他们是

1廖大珠、2王海云、3李友林、4刘金山、5刘梓华,

并搜集到李友林、刘梓华两位勇士生前照片和部分生平史料。

特等机枪手 6赵长发、7杨田铭、8 云贵川

Image result for 泸定桥 杨成武

Image result for 泸定桥 杨成武

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4387/4748108.html

 

1985年1月,我去北京,邀请曾任红一军团二师四团政委的杨成武将军来泸定故地重游,参加红军飞夺泸定桥50周年庆典。我告诉他,我们苦苦寻找22勇士多年了,希望他回想一下有没有印象深、记得住的勇士。他说:“有一个在贵州入伍的苗族小战士,只有十六七岁,中等身材,眉棱、颧骨很高,脸带褐黑色,眼大而有神。家里很贫穷,从小跟着父亲在深山密林中采药、打柴,攀崖涉水很内行。因为他入伍时没有名字,战友们就给他起了个名字叫‘云贵川’。在夺桥战斗中,他攀援铁索,和廖大珠一起冲锋在前,后来,打腊子口他还立了一功。”就这样,我找到了第8位勇士的名字——云贵川。

 

1935年6月2日,在泸定桥头,中革军委召开庆功大会,王稼祥主持会议,

周恩来为红四团颁发了写有“奖给飞夺泸定桥的红四团”的锦旗,

还为22勇士和团长黄开湘、政委杨成武发了奖。奖品有:写着“中革军委奖”的列宁服和钢笔、日记本、搪瓷碗和筷子。

  二十二勇士在夺桥战斗中,有人不幸落入滔滔大渡河牺牲了。在以后的征战中,其他勇士也陆续牺牲在长征后期、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战场上。最后一位勇士刘梓华牺牲在平津战役中,当时他任副师长。

(作者系北京军区司令部编研室原研究员)

Image result for 杨成武将军 1985

杨成武将军 1985 旧桥重登

 

Related image

Image result for 泸定桥 杨成武

Image result for 泸定桥 杨成武

 

 

1935年5月24日,先头红1师第1团由先遣队司令员刘伯承、政委聂荣臻直接指挥,冒着大雨直扑安顺场。红1师第2、第3团由师长刘亚楼、政委黄甦率领,随后跟进。国民革命军川军刘文辉部第5旅余味儒团已在大渡河两岸安顺场至大冲一线布防,安顺场渡口北岸部署有韩槐阶一个营,南岸部署赖执中一个营。余团执行蒋介石命令,收缴大渡河南岸所有渡河船只及可用于渡河的材料,全部集中北岸销毁。一天前(5月23日)左权刘亚楼率红五团攻占距安顺场三十余里的大树堡,并造船扎筏,安顺场守军以为红军要从大树堡强渡,加上天降大雨,对安顺场守备松懈。红一方面军红一团(团长杨得志、政委黎林)晚20时逼近安顺场,作战部署为孙继先第1营夺取安顺场,第2营向下游佯动,第3营为预备队。22时一营突袭安顺场,30分钟解决战斗,缴获守军营长赖执中准备北撤的一条小船。25日上午9时,红一团第2连连长熊尚林带队共计17人,乘坐船工帅仕高(帅老幺)、张子云、王有刚、郑本利8人驾驶缴获的唯一小船,强渡大渡河,刘伯承亲自在大渡河南岸指挥六挺重机枪、数十挺轻机枪和三门迫击炮组成的火力掩护队,第二波次8人携带2挺轻机枪登上北岸后,守军溃逃。但由于国军销毁了附近的船只,在北岸搜寻到的3只船需要修补,红一军团工兵连架设浮桥由于渡口水深流急,几次架桥都失败了。直到26日上午,使用仅有的四条船才把红一团全部渡过了大渡河。显然无法短期完成运输红一方面军渡河任务。

1935年5月26日中午,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人到达安顺场,听取红军先遣队司令员刘伯承(时任总参谋长)、先遣队政委聂荣臻(时任红一军团政委)详细汇报过河和架桥的情况后,当场拍板:红军沿大渡河两岸分路赶向安顺场以北一百七十公里的泸定桥,于是红军在安顺场执行了一个冒险的新计划:由刘伯承聂荣臻率领第一方面军第一师和干部团(红军最精锐队伍,完全由干部组成)坐船渡江,为右路军,顺大渡河向北走,限两天半夺取泸定县城;红1军团军团部、红2师和红5军团为左纵队,由林彪指挥,沿大渡河左岸前进,限三天夺取泸定桥。两路纵队同时溯河而上,会师并夺取泸定桥。军委纵队和红3、红9军团及红5团随左纵队后跟进。

但这个计划极为冒险,如果泸定桥被炸毁则完全落空;另外,泸定桥距离安顺场有160公里的陡峭的山路,这么长的山路上,并不知道会有多少川军阻击,也并不知道会有多少川军驻守在泸定县城,一旦无法顺利渡过大渡河,那么红军将被大渡河分割成两部分,当时毛泽东临时作出决定,如果两岸的红军无法再次集合,那么聂荣臻和刘伯承就在河东岸的川西打游击“再另搞一个局面”;中央和军委在川康边继续活动,寻机北上。

1935年5月26日,蒋介石由重庆行营飞赴成都坐镇指挥,电勉沿岸各部指挥官:

“大渡河是太平天国石达开大军覆灭之地,今共军入此彝汉杂处、一线中通、江河阻隔、

地形险峻、给养困难的绝地,必步石军的覆辙,希各军、师长鼓励所部建立殊勋。”

四川省主席刘湘发布紧急通报,称红军面临“石达开第二”的危境,朱毛“直步石达开之后尘”,红军“前有大渡河,后有金沙江,‘西窜’又不可能,势必被消灭于大渡河附近”,全歼红军在此一举。24军军长刘文辉赶到汉源督战,急令其第4旅旅长袁国瑞率部增援泸定桥。

经过

5月27日晨, 团长黄开湘、政委杨成武等率领着先头部队红一军团第二师红四团,2天行军了160公里。本来上级要求3天内到达泸定桥,红四团第一天行军遭到大渡河东岸敌军火力封锁,被迫爬山绕道前进,多走了很多路。在叶坪与当地抢粮的一个连敌军发生遭遇战。此后,道路桥梁却被敌破坏,全团伐木架桥,到下午才到达菩萨岗下,又被川军一个营挡住了去路,强攻得手。第一天行军40公里,在菩萨岗以北5公里处的什月坪宿营。第二天晨5时出发不久,接到骑兵通信员送来的林彪命令:

王(即黄开湘)、杨:军委来电限左路军于明天夺取泸定桥。你们要用最高速度的行军力和坚决机动的手段,来完成这一光荣伟大的任务。你们要在此次战斗中,突破过去夺取道州和5团夺鸭溪一天跑一百六十里的记录。你们是火线上的英雄,红军中的模范,相信你们一定能够完成此一任务的。我们准备祝贺你们的胜利!

林、聂

红四团官兵在天下大雨的情况下,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进。位于石棉县与泸定县交界处的猛虎岗,上下各四十里,山顶隘口守军1个营,28日下午红四团趁浓雾奇袭,并直接冲溃据守磨西镇的守军团部,敌军溃散时破坏了磨西村东的大桥,红四团花费了两个小时架桥,傍晚时分到达了大渡河畔的一个小村子,距离泸定桥还有55公里。此时,右路军前卫红二团在政委邓华的指挥下第二天急行军五十余公里,到达德妥。

5月28日傍晚,川军24军第4旅旅长袁国瑞率部到达大渡河右岸的龙八铺(今泸定县兴隆镇),部署第38团举火把连夜赶往泸定镇布防;第11团在大渡河左岸龙八铺海子村一带阻击右路红一师,第10团为旅预备队。

5月28日当夜,红四团在大渡河西,川军第38团在大渡河东,都举火把连夜强行军。红四团彻底轻装,所有的牲口、行李、重武器随后跟进,并以军号、喊话伪装成川军。终于在5月29日凌晨6时许按时到达泸定桥西岸,以沙坝村天主教堂为指挥部,一昼夜奔袭120公里。

此时桥东面据守的是5月28日急行军赶到的川军24军第2旅38团第3营,以及泸定县当地民团。桥板也已被守军收去。周营派遣连长饶杰(该连是军阀混战中收编的原滇军)进占桥头。为了以防万一,饶连长还是做了炸桥准备的,周营没有炸药,饶便集中全连上百手榴弹绑扎在桥头铁索上饶连长干完这些,就在桥头留下一个排。守桥排长在桥头阵地只留下两个班。

战前双方有喊话,红军方面向川军说:我们是北上抗日的,请你们让开路,不想和你们打。川军方面回应说:你们有本事就长翅膀飞过来。在这种形势下,4团的组成了由一营二连廖大珠为首的22人的突击队(另有说23人或21人),突击队员腰插手榴弹,驳壳枪(另一说身挂冲锋枪),背插马刀,冒着枪林弹雨,攀踏着铁索强攻前进。他们后面是连长王友才率领的三连,每人抱一块木板,在后面铺木板。三连的后面是全副武装的一连,任务是过桥后夺取对岸的敌军桥头工事,占领泸定城。以两个营组成火力支援队,以稠密的火力封锁河对岸通往桥头的道路,制止敌军从泸定西城门增援桥头。

5月29日下午4时,对泸定桥的总攻开始。红四团全部五十多名司号员一齐吹响冲锋号,火力队所有武器一齐向对岸开火。当突击队员到达河对岸时,守军点燃了堆放在桥头的浇上煤油的木板,意图把桥头铁索上绑定的上百颗手榴弹烧炸。突击队员不惧燃烧的火焰,冲到岸上,后续部队也随后跟上,经过两个小时的激战,消灭了守军,夺占泸定桥。

 

杨成武回忆,22名突击队员都活了下来,但泸定桥纪念匾则记载有4名队员阵亡。另还有目击者称,只有5名战士突击成功,其他人都落入河里牺牲了。

 

川军24军第2旅38团团长李全山,亲自带了一个营在增援途中,本应在5月29日早晨赶到。但途中获悉周营已经进占泸定县城后李团决定避免夜雨行军、宿营休息。5月29日中午得知红军逼近就原路撤回。一说团长李全山当时在泸定城中,见守军崩溃逃往天全

红四团猛攻泸定桥之前,右路军红二团在距泸定桥25公里的铁丝沟猛攻守军川军第4旅第11团。刘伯承亲自指挥,邓华率红二团第二营翻山绕到敌军侧后,肖华率一、三营正面强攻;大渡河左岸跟进的红一军团主力隔河展开强大火力支援红二团压制守敌;右路跟进的红三团一部协同攻击,最终突破守军阵地,猛追打垮了川军第24军第4旅旅部与预备队所在地龙八铺,川军向化林村溃退。此战牵制并打垮了川军第4旅主力两个团,确保了夺取泸定桥的红四团不受敌压迫。

战后

5月29日晚22时许,刘伯承、聂荣臻率右路军红一师红四团先头部队进入泸定城,两军会合在泸定桥东岸。刘伯承走在泸定桥上,感慨万千,说:“这里应该立一个碑”。飞夺泸定桥的22名勇士得到了当时红军士兵所能够得到的最高奖赏:一身列宁服,一支钢笔,一个笔记本,一个搪瓷缸子和一双筷子。

陈云说:“如红军不能过桥,则安顺场渡河至北岸之一师,势将孤军作战,而南岸之红军主力则必走西康。西康则系游牧区域,粮食宿营,两感困难。而国民党军进剿则以雅安为后方,追剿部队虽感困难,但有后路接济,红军则极难克服困难也。”

5月30日,毛泽东、周恩来等到达泸定桥。毛泽东说:“过大渡河是红军长征途中最关键的事件。如果在那里失败了,它就很可能被消灭。这种命运,在历史上早有先例(指太平天国石达开)。” 毛泽东曾作诗《七律·长征》,其中有“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一段。

飞夺泸定桥之后,红军左、右路军会合于大渡桥的东岸,中央红军盼望与红四方面军会合的愿望越加强烈,他们将要北上穿越大雪山,选择最近的路线与红四方面军会合。

所有红军通過泸定桥后,毛澤東令紅九軍團政委何長工带队守到天全那边打完才带部队北上归队,国民革命军中央军薛岳部没能强渡过河。6月2日撤走前,何長工下令將9條底索每隔一條剪斷一條,共剪斷四條。导致行人只能扶着铁索慢慢通过泸定桥。刘湘花了好几万大洋,由朱铁匠的父親花了幾個月修復後,桥才能使用。

轶闻

根据2003年当地86岁的老人李国秀老人的目击陈述,他看到有22个红军过桥,老百姓在前面带路,红军跟在后面,几个老百姓被国民党击中掉进了河里,桥上没有木板,只挂着铁链。

 

飞夺泸定桥的22位勇士,截止2011年,其中已有8位勇士的姓名得到了确认。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