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80后的小财神 26岁的百万美元先生

(2009-11-04 04:10:40) 下一个
80后的小财神 26岁的百万美元先生

“我们全中国第一家,没有第二家,我都不知道谁是第二家,他们都还只是小规模运作。

  “我们即将第二轮融资,用部分股份融资几百万美元到1000万美元不等,但融资后我们的股份仍将最大。”

  “我们的营业规模不方便透露。但仅在我们网站上首发的一首网络歌曲《老鼠爱大米》,仅用于手机彩铃下载业务,就产生了1200万元的收入。”

  个人投资

  一个出身普通的城市青年

  如今郑立创立的网络音乐网,已拥有230万注册网友歌迷会员,收取除试用会员外的各类会员60元/年不等的会员费,并正在积极拓展各种“网络音乐生意”。2004年底,国际风险投资IDG为抢先分享巨大的中国网络音乐市场,果断地用数百万元现金换取了郑立手中部分股份。

  三四年前,郑立还在背着工具包,做最底层的电脑装机员。“虽然我爷爷曾为国民党时期的县长,但我的确出身于重庆市区一普通市民家庭,父亲在国营石油单位上班,普通的工人。”

  “小学6年级时,我想买台游戏机打游戏,但父亲说还是早点电脑好。那时电脑还很贵、一台要上万元,家里花这笔钱不容易。这要感谢父亲的前瞻性。”他说。

  果然不久之后,郑立就觉得打游戏没多大意思了,于是开始买些书自学电脑知识。

  1998年,他考入四川大学的二年制计算机专科。“读大学时我在电脑技术上已经没有什么问题了,但没学到什么新东西。中国大学里的计算机教育,都教些快要被市场淘汰的程序设计语言,引不起我的兴趣。惟一开心的,就是开始接触到互联网、可以整天泡在网上了!”他说。

  2000年郑立大专毕业时,对未来也很模糊,只想先打两年工再说。他回到重庆,先在一家电脑城做最底层的装机员,然后开始频频跳槽,在一些电脑公司和网络公司做技术或策划等工作……

  郑立今后的人生,似乎将与其他城市青年没多大不同:为生存而打工;为娱乐而上网。

  然而郑立是一个善于观察环境变化、并从变化中捕捉机会的年青人。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