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母亲

(2005-08-18 06:28:20) 下一个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母亲。也许我们各自的母亲在身世高低,性情缓急与学问深浅等方面迥然而异,但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我们的母亲都会通过特定的方式,展现出其宽宏大度,忘我献身的母爱。

我的母亲祖籍湘东, 于1920年代末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里。母亲共有三个兄弟,俩个姐妹。由于外祖父是个整日沉湎于麻将牌局的不屑之辈,几近文盲的外婆只得靠替人缝缝补补艰难度日。母亲勉强读了两年书,就迫于家境,辍学帮助外婆维持生计。

为了减轻家中生活压力,母亲十来岁就拜当地一位裁缝师傅学艺。前三年,除了吃住,分文不取,为师傅忙里忙外,未能学到点滴裁剪与缝纫的技术。三年后,师傅才许动手,但凡事都得自留心眼,观察牢记。师傅从不会有头有序,把手指教。偶有失误,师傅的铜尺就会披头盖脑打来。个中苦处,只有母亲心里知道。这样又熬了不挣分文的三年,母亲总算出师了。尽管学徒期间历经千辛万苦,母亲学到的裁缝技艺,为未来的生活提供了保障。

一九四十年代末,母亲出嫁了。当时因为买不起缝纫机,只得用针线手工, 为人缝制衣服。一九五十年代初,父亲听说南方有一钨矿招工,就伙同邻村几人,前去谋生。尽管矿山工作环境恶劣,任务艰巨,但矿工的微薄收入比起农民来还是稍强点。几年后,母亲携家带口,搬到矿山。这时候,家里已有我们兄弟姐妹四个。母亲一边在家照看孩子,一边帮人缝纫,以弥补家用。

随着三年自然灾害的来临,矿山提供给职工家属的定量口粮骤减。父亲整日担负着繁重的体力劳动,缺乏足够的营养,终于病倒了。我也由于饥饿,患上重病,四肢干瘦,肚皮鼓涨,几近丧命。眼见全家饥馑窘况,母亲毅然决定带着一岁多的我和六岁的哥哥,到外地谋生。这样省下口粮,可让父亲和我的俩个姐姐苟且生存。母亲挑着一副重担,一边是坐在箩筐里的我,另一边是沉甸甸的缝纫机。我六岁的哥哥,跟在一旁。乘火车,转汽车,东奔西走,背井离乡,为人缝纫,糊口度日。这样,在外一晃就是数年。直到饥荒渐缓,母亲才领着我和哥哥,回到矿山。显而易见,没有母亲那些年吃尽苦中苦,受尽累中累,我们一家是免不了家破人亡的。

没平静多久,文化大革命运动开始了。尽管三年自然灾害的景况仍然历历在目,作为一个文化水平低下,阶级感情朴素的劳动妇女,母亲对党和国家的忠诚与信赖,是坚定不移的。学雷锋做好事,她一马当先,自告奋勇。援越抗美募捐,她四处奔走,慷慨解囊。突出政治思想,她省吃俭用,自订红旗杂志,自购马列原著。培养革命后代,她为儿女每人购置红宝书,督促儿女活学活用。凭着两年的文化水平,母亲自学《共产党宣言》。结果,书中的“幽灵”把她搅得头晕耳旋,引起早发的更年期症状。

由于父母亲收入微薄,儿女众多,家庭经济一直处于紧张,拮据状态。可是,母亲从来没有因此放弃对家乡老人的资助。每隔半年,她都会给双方的父母亲各寄上一笔钱, 直到双方的老人都去世为止。到儿女后来逐渐长大自理,母亲一生的所有余款就只剩八百元了。

痛感缺乏文化的苦楚,母亲十分重视儿女的教育。只要儿女有心,她就竭尽全力,让儿女完成学业。在我高中一年级时,父亲因患职业性矽肺病辞世。根据当时条件,我可以顶职做矿工。所有的亲朋好友都觉得工作机会难得,而且读书多了也不一定有用。可母亲不愿我再步父亲那悲剧般一生的后尘,顶住世俗,坚持让我读完高中。不容置疑,没有母亲当年的执着,我必定成为一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矿工了。为此,我由衷感激母亲的坚定信念和远大目光。

高中毕业后,作为回乡知青,我在曾养育父亲母亲的一山一水,进行了一番亲身体验。二年后,我有幸参加文革后首次高考。我不负母亲的厚望,顺利地成了我们家族有记忆以来的第一个大学生。可想而知,母亲当时的兴奋与慰籍之情,不是三言两语就可描写出来。让母亲更为骄傲的是,我大学一毕业,就考取出国研究生,荣获到国外深造的机会。从临别的话语中,我体会到母亲依依不舍的情感。但是,为了我的学业,她把一切都深深地埋在心底。

光阴似箭。在出国后的第二个春节,我有幸回家探望母亲。整整一个月里,我几乎都待在母亲身旁,叙别离之情,享天伦之乐。为了让母亲更好地安度晚年,我替她买了一台彩电。母亲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 逢人便说。也许是怕影响我的学业,母亲没有谈及她与我哥嫂相处的困境。母亲只期望我能早日结业,与家庭团聚,为国家作贡献。

又过了三年,我的毕业论文终于通过了。当我把自己的毕业照片寄给母亲时,她的高兴与骄傲是不可比拟, 无法形容的。可是,当我告诉她,国外有一个能让我学到更多技艺的工作时,母亲的心顿时收紧了。虽然在来信中,母亲总是说,只要对我工作有益,就不妨待下去。我没加思索,便信以为真。

不久,我从姐姐的来信中了解到,由于哥哥嫂嫂对母亲不好,母亲由于精神压抑去世了。这消息象晴天霹雳,让我深感意外,震惊。我在外这些年,母亲和家里人,从来都没有向我透露过此类消息, 唯恐我的学业受影响。过后,我方如梦初醒。原来,我是母亲最后几年的精神支柱。当我也因各种理由推迟返回时,她的精神支柱彻底地崩溃了。可惜,人是没有后悔药吃的。如果早知内情,一毕业,我就会毫不迟疑地回到母亲身边。

我母亲生不逢时,在多戗的岁月中度过了忙忙碌碌的一生的。通过其清纯朴实的性格,吃苦耐劳的本色,坚韧不拔的意志, 和宽容包涵的理性, 我的母亲给儿女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和奋发向上的勇气。我永远忘不了母亲的养育之恩,无私奉献。我为失去报孝母爱的机会而愧憾终生。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