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靠 顺服

人饥饿非因无饼,干渴非因无水,乃因不听耶和华的话。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哈拿之歌(3):奉献

(2011-01-30 04:52:26) 下一个

 

一等断了奶,哈拿与丈夫就把孩子带到了耶和华的殿。“三只公牛,一伊法细面,一皮袋酒”是献祭的祭物和礼物。这些祭物,要将人带向祭坛那里。这个祭坛,要服事好它似乎很简单,只要三个基本要素:外面有血涂抹,上面有祭物摆上,坛中有火燃烧。但是,关于这个小小的祭坛,圣经上记载了许多血与火的故事。

人类历史第一对弟兄,就在献祭时酿成悲剧:哥哥该隐为逞强而献祭,就无法容忍弟弟亚伯更美的献祭,怒火中烧,亲手流了兄弟的血;该隐和所有属他的后裔,都被“杀”和“报”的烈火追随,这火愈燃愈烈,从七倍到七十七倍,万劫不复!以色列第一位大祭司亚伦刚被膏立,他的两个儿子拿答和亚比户就在祭坛上献自己预备的凡火,立刻有圣洁的火从坛那里出来,将他们烧灭!本书的以利为了私利服事祭坛,不仅造成两个儿子一日被杀,自己折颈而死,儿媳难产身亡;而且几十年后,扫罗血洗祭司城,屠杀以利后代八十多人。而作为以色列第一位君王的扫罗,为了自己的王权而献祭,结果失掉王位,父子四人一并被腓利士人杀死,只落得身首异地
……就是在当代,我们也一次次看到,一些大有恩赐、甚至大权在握的基督教领袖、有名的牧师,因为以同样的态度对待神的祭坛,其身后的劣迹被祭坛而来的火烧得原形毕露。所有这些故事都告诉我们,祭坛的服事何等令人战兢!小小的祭坛实在轻慢不得,因为它背后有一位大而可畏的神。

那么,献祭究竟难在哪里?显然,难处不在于外面的仪式,而在于里面的内容。当圣经说“耶和华看中了亚伯和他的供物,只是看不中该隐和他的供物”时,其重点不是说神察看人的内心,更不是说神看人的品格;最重要的是在晓谕我们,献祭的真正意义是献自己这个“人”。对我们罪人来说,没有比这再难的了:隐失败了,亚伦的儿子失败了,以利失败了,扫罗失败了,许许多多的人都沉重地失败了。但是奇妙的是,同样是罪人,一旦凭信心将自己献上,一切都轻省了。注意本章
2425两节经文,它们都把孩子与祭物摆在一处;表明献祭的本质就是献“人”。而哈拿对以利说的话,教给我们献祭的三个内在的要点:“从前在你这里,站着祈求耶和华的那妇人,就是我”说出了第一个要点,就是“站着祈求”(要想献得对,必须明白自己是站在一无所有的地位上,只有祈求的份);“耶和华已将我所求的赐给我了”是第二个要点,表明孩子是神的恩赐,是神自己的工作,正如哈拿奉献的心志是神自己的工作一样;“我将这孩子归与耶和华”是第三个要点,说的是只有神自己的工作才能满足神。只有献上自己,我们的才干和工作才真正有意义;而不献自己、只献才干与工作正是该隐、拿答、扫罗等人的通病。

哈拿又是如何将自己献上的呢?让我们再仔细琢磨
2425两节经文,其中两个隐含的对比特别耐人寻味:24节中列出价值很“大”的祭物,最后却说那时孩子还“小”;25节说“宰”了一只公牛,就“领”孩子到以利面前。这两节经文我曾读过许多遍,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直到主开我的眼睛,让我看见这两个奇妙的对比,内心就涌出对神深深的敬拜。这两个对比中包含着天父何等细腻体贴的慈爱啊!如果哈拿看到这样的经文,难免泣不成声。原来,礼送的越大越让人心疼;孩子越小越使母亲揪心。宰杀祭牲时,那牛会凄惨地挣扎;而将孩子的小手,交给一个陌生而威严的大祭司,以致孩子以惊惧的眼神望着母亲,这无异拿刀割母亲的肉。所以,神借这两节经文,非常细腻地把哈拿的心情表达了出来。神知道哈拿,她完全把自己献给了神!

上一部分中,以利的话占很显赫的位置;这里却根本没有记载以利的话,说明以利没有任何属灵的看见。从“我敢在你面前起誓”,可以想见以利没有将这个妇人记在心上;事实上,以利当时根本不知道哈拿祷告的是什么,但以利显然乐意收下这个大额的“奉献支票”,于是,撒母耳成为拿细耳人,事就这样成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