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里屋

感悟中国的社会,感悟中国的历史,感悟中国的发展。 感悟自己的人生
正文

为国家、为人民吃亏是福——赵、钱、刘、蒋的感人举动

(2009-10-18 17:02:29) 下一个

为国家、为人民吃亏是福——赵、钱、

刘、蒋的感人举动

 

    在中国传统里,成败是评价英雄人物的关键。可是,为了当个英雄,让成千上万的生灵涂炭就不可取了。我这里说的是为了个人当英雄而让中华民族付出代价的做法不可取,并不是说为了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人民不应当付出牺牲个人生命的代价。

    问题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似乎并不欣赏为了国家和老百姓的利益而舍弃个人前途的高级官员人物。可是,有些官员确实遇到了一些情况,需要牺牲民众利益,才能保护自己。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却放弃了自己利益。下边的四个人,都属于这一类。

 

宁愿不当总书记,也不向民众开枪的共产党员赵紫阳

    这是1989年发生的事情,很多人都记忆犹新。向手无寸铁的示威民众派出坦克车进行驱散作业,他没有干,也不愿意干。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他知道自己首先是个中国公民。他没有把共产党的利益放在人民的利益之上。恐怕中国的任何一个党派的党员都应当学学。

 

为了国家统一和减少民众的战争苦难,放弃个人势力范围的钱氏

   

五代十国末年的钱婆留家族,实在是个应当由历史学家大大赞扬的爱国家族。宋朝就这么完成了中国的基本统一。可是,中华民族的习惯是赞赏孙权、刘备那种不畏强权的人物,并不喜欢不经过拼搏就放弃个人势力范围的做法,哪怕其对手是比自己对国家更恰当的势力。似乎是,打内战的兄弟,也要有宁为玉碎,毋为瓦全的斗争精神。三国演义的作者和三国的英雄们,对我们民族的流毒,向对我们民族的滋润一样——大着呢。

 

宁愿放弃个人权力,也不让民众流离失所的刘璋

    正如诸葛亮所说,刘璋确实是个懦弱的人。可是,不能因为这点,把他做对的事情也加以嘲笑。郑度建议他用坚壁清野的办法来对付刘备。那是一个必然胜利的策略;可是他拒绝了,他说了一句非常感动人的话:只知道“拒敌安民”,没见过搬迁民众对付敌人的。你看,别说用自己统治下的老百姓的血肉来对付内战中的对手,就是让民众搬迁一下也不行!一个地方军政统治者有这种思想,太少见了。遗憾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把这句话也当作了他软弱无能的证据!

    郑度的建议是对付外族侵略的好办法。一千多年后的法国-俄罗斯战争证明了郑度建议的策略对取得胜利的有效性。1812年,俄罗斯人放火烧毁了自己的首都莫斯科以对付法国侵略者,威风凛凛的法国皇帝拿破仑因此而站不稳脚跟而最终失败。但是,在内战中使用这种牺牲自己一方大批老百姓的办法,是值得提倡的做法吗?刘璋在英雄与退缩面前选择了退缩,但是,这不是他软弱的证据,而是他有勇气作出个人牺牲的证据,因而,这是他比英雄还高尚的精神的证据。

 

宁愿丢掉个人和本党权力,也要实行军

队国家化的蒋经国

    蒋介石是靠枪杆子起家,并且传位给自己儿子的统治者,可他的儿子却将枪秆子实行了国家化,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决心依赖民众选举取得政权,而不再依赖枪杆子来夺取和保卫政权的人物。他的这个行动,证明了他比他的父亲和毛泽东都更相信人民。毛泽东曾经公开宣扬不要迷信选举,军队永远不能为国家所有,而只能由党控制等思想;毛泽东的后继人也都在执行着这种思想。蒋经国的父亲和毛泽东观点一致、做法雷同,而蒋经国竟然能够决心抛弃其父亲的错误信仰,这真是中国之福而值得大书特书!毕竟,不管怎么看,这都是中国历史上划时代的举动。今天,在台湾的国民党在没有枪杆子支撑的情况下选举上台,也正可以告慰蒋经国先生的亡灵:你做对了,国家可以从用枪杆子抢权的时代向前迈进了。今天,全中国的老百姓终于不再相信有什么绝对可靠的人会用枪秆子给人民而不是给自己打天下的的鬼话了,虽然,毛泽东的继承者,包括许许多多在既得利益环境中生存着的普通共产党员们,还想使用枪杆子来保护自己,而拒绝中国人民有选举权利来决定谁可以做国家的领导者。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