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汁原味不转帖

阳盛则四肢实,实则能登高也。
个人资料
木愉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优越的普通话

(2009-10-14 13:34:59) 下一个
优越的普通话
    
    木愉
    
    
    前几天,看到一则消息,说的是最近中国搞了一个普查,发现有60以上的人可以讲普通话。这个统计数字说明,普通话已经在言说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强势地位。日子往前追溯不远,普通话其实是并不普通的,虽然国家一再提倡说普通话,但流行的却是各地的方言。方言是流行着,普通话的尊荣地位却从来不曾消减。即使在连普通话是什么也不明白的时候,普通话也像一个高高在上的贵族,享受人们的仰视。
    
    我的家乡曾经流传过一个真假难辩的故事。五十年代初期,为了学普通话,要寻老师。寻来寻去,就寻到了唱地戏的那一带。那里的人据说是好几百年前明朝屯田军队的后裔,来自南京。他们的话腔调奇特,我们小时候都俗称是乡下话的。谁知道呢,也许时光倒回几百年去,这种乡下话的确是那个年代的普通话的。
    
    普通话是一笔宝贵的无形资产,能讲普通话,身份上就俨然得了分。据说,在英国也有普通话,这就是伦敦音。在议院里发言,不能说一口流利的伦敦音,那是很失身份的事。据说撒切尔夫人不是伦敦人,为了一口伦敦音,曾经专门去修过课。进入政界需要很多块敲门砖,普通话是其中一块。
    
    普通话岂止是从事政治的必要条件,也可以是婚姻的砝码。我有一个儿时朋友,当初就只找讲普通话的女朋友。找的第一个是东北营口的,讲的当然是普通话。他让大家去考察,结果我不知深浅作了点勉强的评价。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他当即就中断了跟这个营口姑娘的来往。再找另一个,也是一个东北姑娘。这次他不容别人置喙,一往无前跟这个姑娘约会下去。他是医生,那个姑娘是工人。后来两人进了洞房,一直过到现在。
    
    普通话就像是世界货币,拥有一般等价物的功能。讲着普通话,从四川走到广东就可以跟那里的人搭起一座交流的桥梁。久而久之,普通话就获得了话语拜物教的地位,以为跟异邦人士也可以用普通话来沟通。我的丈母娘不能说英语,急着跟老美交流的时候,就会操起半生不熟的普通话。人家瞠目结舌,她还奇怪人家为什么连普通话也听不懂。
    
    大家都讲普通话了,那方言就成了濒危物种。这是很遗憾的事。不过,语言是为了交流,不是为了摆设。所以,普通话的普及就像当初秦始皇统一度量衡一样有着积极意义。这样,我想起了我中学时候教语文的胡老师。他戴一副金丝眼镜,配上天然卷曲的头发,宛然旧时代一个海归学者。他讲课时从来都用普通话,而且还要经常妈麻马骂示范一下四声。一次,听到他与家里人说方言,把我吓了一跳,这才知道普通话不是他的母语。胡老师是普及普通话的先驱,他的精神和实践都很了不起。可惜的是,他那时候的努力就像雨水滴到沙漠里,眨眼就化为乌有了。现在电视和无线电广播已经浸透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在经济的一体化和大环流推动下,普通话的普及浩荡难当。现在,不仅做公务员当老师,要会普通话。连做门童甚至做保姆,讲普通话也成了一个必要条件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by小平 回复 悄悄话 回复木愉的评论:

错,我是学哲学的。
木愉 回复 悄悄话 回复by小平的评论:
这里跟“一夫当光”里的“当”是一样的。你大约是理科生吧。嘿嘿。
by小平 回复 悄悄话 哈哈,老太太太可爱了。

错了一个字好像?浩荡难“档”?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