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和梦

我不过是喜欢记录自己生活中的故事而已。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忽然想到 – 在美华人的自卫意识和能力

(2009-07-20 00:49:42) 下一个

忽然想到 – 在美华人的自卫意识和能力

昨天,第一次,参加了这里的中国朋友的家庭聚会,是一个迟到的我在医院曾经照顾过的早产儿的生日聚会,被邀请来的是住在尤金市的十个中国家庭,他们大多都有着年龄相近的孩子们,当然,他们自己的年龄也很相近。除了在座的来美探亲的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以外,我和先生是最年长的,也是仅有的一家没有小孩子陪伴的,不禁让人感到与这帮人有一点“代沟”。好在大家都是初次见面,除了相互介绍,也就没有太多的交流,外加我是当晚的最有资格的“保姆”,所以,有幸从这位小寿星出现就一直抱着她,真的很开心!

今晚,坐在家里院子里的鱼塘旁,观赏着跳跃的鱼儿,讨论着淘气的鸭子,话题就扯到了昨天的聚会上,主要是谈到了将来等孩子的外公外婆离开后在孩子需要看护的时候做临时保姆的事情上。先生很乐意我去护看孩子,因为他知道,这对我来说是一种享受。但是谈到了在孩子家庭的周围有的邻居美国老太太也自愿帮他们看护孩子的时候,土生土长的先生就开始警觉了起来:“你最好让我首先过滤检查一下这些主动要看护孩子的白人老太太,要确定她们不是疯子才好。”“什么意思吗!”他讲,“有些人,表面上看没有什么,但是骨子里是变态的。她们可能会做出一些使人意想不到事情。”他的话让我感到不寒而栗,也真是,假如不知根知底,还真的不能放心的将自己的孩子交给她们。

进而我们又谈到了一些中美文化的不同,从一个“假如”开始,谈到了中国人生活在美国的一个最大的文化上的不同。就是,“假如”我到别人家里给人看孩子,“假如”正在这个时候有什么人冲到家里持枪抢劫或者是其它的什么暴力行动,我该怎么办?考虑到责任重大,我感到真的需要锻炼自己的枪法,要动用我的持枪执照,真的要随身带枪了。由此而谈到了多数生活在美国的中国人,由于文化的不同,成长环境的不同,家里可能不像美国家庭那样都备有枪,都会使用枪支。记得曾经在网络上读到一个报道,就是一个年过九十的老妇人在有人走到她的院子里来的时候,她首先持枪警告,要来者离去,否则就开枪,来者没有听警告,就被老太太开枪打死了,日后,被告上法庭,胜诉的自然是老太太,她是为了自卫而开枪伤人的,是受法律保护的。

谈到这里,我不由自主的开始焦虑起来:是啊,假如一些暴力分子了解了中国人的习惯:节约,存钱;而且家里又没有枪支,在经济形势如此恶劣的今天,如果不法分子要想抢劫,这些居住在美国的中国家庭可就会成为攻击的对象。因此,想到,在美国的中国人,在需要适应的诸多文化,生活习惯的不同的同时,也需要有自卫的意识,需要有自卫的能力。

记得刚到美国的时候,第一次到好朋友依婉的家里做客,看到他家里的来复枪,我很好奇:“啊,你家有枪啊!”她的丈夫自豪的讲:“对,保护我的家庭是我的责任!”而他的丈夫是我认识的美国人中最绅士,最友好的一个人!而又一次,我的先生要到美国中部办事,留下我一个人在家上班,他唯一叮嘱我的是:“我将你的手枪顶上了子弹,放在了你可以随手拿到的地方。假如有什么事情发生,你可以很快将它拿到手里,命来犯者离开。”

其实,美国这个地方很安全的。平时出门,你甚至不锁门都不会有什么的。我就经常将自己贵重的东西留在房子外面的桌子上而开车外出办事,也没有丢过什么东西。即便是在外面把钱包丢了,检到的人看到里面的身份证明和电话号码也会打电话,让你去取回来的。但是,也正是由于它的多数时间的安全,才容易让我们这些新来的人误以为可以“万事无忧”了,而没有防范的意识,从而缺乏自卫的能力。原因就是,这个国家允许个人拥有枪支,而且这个国家的人就像他们每个人都会开车那样,个个都会使用枪支。这就造成了它的一个并非可以“万事无忧”的因素。

所以,生活在美国,要尽快的入乡随俗,要学会自卫。这样,在危机时刻,在你拨打了 119 之后警察没有到的时候,您就可以有效的保护自己的家庭,保护自己。

在美的中国家庭,对于孩子的教育上,由于传统的“望子成龙”的观念的影响,与国内的没有太大的差异:除了正常的美国学校的课程之外,所有的孩子都很忙:像其它的美国孩子一样,学习游泳,参加运动,还要学书画,学乐器,而在周末,还要上中文学校学习中文。这些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成材,从小就被高学历的父母言传身教的要做科学家,读博士等,但是我不知道有多少孩子学习过射击和使用枪支。这些可是美国孩子的家庭必修课,是他们的父母教育的,教他们首先要会保护自己,保护自己的家庭。也许,这也是中美文化不同的一个点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