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耶穌的哭與笑(大齋第五主日)

(2009-04-12 23:07:06) 下一个
結37:1-3, 11-14; 詩130; 羅8:6-11; 約11:1, 17-44 

    
    各位弟兄姊妹平安!今天和大家分享的信息是《耶穌的哭和笑》。
    
    哭和笑是人的兩種情緒表現。每一個人都哭過,也都笑過。以我的經驗,人小的時候,哭的多,笑的少。嬰兒生下來,第一個行爲就是哭。如果一個嬰兒生下來不哭,醫生和媽媽一定很緊張,哎呀,這個小孩怎麽不哭啊?是不是有什麽問題啊?小孩子有什麽不舒服都會哭,餓了、冷了、受驚嚇了、生病了,都是用哭來表達的。等長大了,能夠控制情緒了,哭就少了,笑就多了。到成年以後,就算遇到難過的事情,心裏想哭,有時還不得不強顔歡笑。
    
    我們在今天的福音裏,聽到“耶穌哭了”。“耶穌哭了”這句經文,是聖經中最短的一句經文。雖然是最短的經文,但意義卻很重大——上帝的兒子,我們的主基督居然會哭!聖經當中還有兩處記載耶穌的哭。一處是耶穌爲耶路撒冷而哀哭(路加福音19:41),另一處是記載耶穌大聲哀哭,流淚禱告(希伯來書5:7)。今天的福音記載,耶穌來到拉撒路的墳墓前(請看彩色玻璃),他哭了。耶穌爲什麽哭呢?經文上記載,當時站在週圍的猶太人(他們也在哭),認爲耶穌是爲祂的朋友、那已經死去的拉撒路而哭。他們說:“你看他愛這人是何等的懇切。”很多學習聖經的人,也都認爲耶穌是爲死去的拉撒路而哭。但是也有人認爲,既然耶穌來到這裏的目的,就是要叫拉撒路復活,那麽祂就不會爲拉撒路的死而傷心;所以,耶穌不是爲拉撒路而哭。既然如此,耶穌爲什麽哭呢?
    
    耶穌來到伯大尼,是要叫拉撒路從死裏復活。拉撒路有兩個姐姐,一個叫馬利亞,一個叫馬大,他們姊弟三個都是耶穌的好朋友。聽說耶穌來了,馬大就出來迎接祂。馬大見到了耶穌,沒有說:“你好,耶穌。”也沒有說:“見到你太高興了,謝謝你來。”馬大說的第一句話,就是責備耶穌。她說:“主啊,你若早在這裏,我兄弟必不死。”意思就是說,拉撒路病重的時候,我們就報信給你了,但你來得太慢,現在來也沒用。但是耶穌告訴她,她的兄弟必定復活。馬大聽了以後並沒有說“感謝主”,也沒有說“哈利路亞!”(意思是“我們要讚美耶和華”)而只是說,她知道在末日復活的時候,她弟弟也必復活。
    
    耶穌繼續對馬大說:“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凡活著信我的人,必永遠不死。你信這話麽?”馬大有沒有回答耶穌說“我信”?沒有。耶穌直截了當地問,馬大卻沒有直截了當地答。她沒有說她信,她完全迴避了這個問題,而是把話題一轉,對耶穌說,“主啊,是的,我信你是基督,是上帝的兒子,就是那要臨到世界的。”
    
    這時,馬大本應該回到家裏,宣告主耶穌對她所說的“拉撒路必然復活”,和那些正在悲傷哀悼的人們一起化悲爲喜,快樂地讚美主。可是她完全沒有報告拉撒路即將復活的好消息。耶穌沒有受到親切熱情的歡迎,等待祂的是更多的淚水和報怨。這時,馬利亞也出來見耶穌,她重複了她姐姐馬大的話,說:“主啊,你若早在這裏,我兄弟必不死。”耶穌見所有的人都在哭,心裏深深地悲憤歎息。耶穌哭了。祂爲什麽而哭呢?祂是爲站在祂週圍的這些人、特別是爲馬大和馬利亞祂的這兩個朋友的不信而哭!他們不信耶穌能叫拉撒路復活!耶穌對馬大說:“你若信,就必看見上帝的榮耀!”耶穌使拉撒路復活,是叫他們、和祂自己的門徒相信,是天父差遣主耶穌來到他們中間;拉撒路的復活,是上帝大能和榮耀的顯現。耶穌是爲人的不信悲歎,爲人的不信而哭。
    
    有一次,一位朋友問我,聖經(福音書)裏只記載“耶穌哭了”,從來沒有記載“耶穌笑了”。可是我們看到的耶穌畫像卻有許多是耶穌在笑或者微笑;他很想找一張耶穌哭的畫像,但就是找不到。這位朋友的問題很有趣。
    
    聖經是從來沒有說過“耶穌笑”。但是,我相信耶穌在祂的生活和祂的事工中,一定笑過。上帝聖子耶穌基督是完完全全的神,也是完完全全的人。祂具有完全的神性,也有完全的人性。每一個人都曾經笑過,難道不是嗎?即使有人沒有開懷大笑過,也一定有過微笑。我相信在座的各位弟兄姊妹都笑過,哪怕只笑過一次。笑是普遍存在的;所以,從邏輯上來推論,耶穌一定笑過。
    
    我們說,哭是心裏悲傷表現在外面的一個記號;笑是內心喜悅在臉上的一個反映。主耶穌基督在世上傳道三年;在這三年中,有沒有令祂高興喜悅的時刻呢?我想應該是有的。比如,當耶穌醫治好病人、或者給群衆吃飽的時候,群衆的情緒一定很高昂,一定會有歡聲笑語。這個時候,耶穌不會故意裝作悲哀憂愁。耶穌是喜樂的根源,祂把喜樂賜給人,自己必定充滿喜樂。
    
    當小孩子來到耶穌身邊,耶穌抱起他們,給他們按手,爲他們祝福的時候,耶穌一定是面帶笑容。耶穌醫好病人或是瞎眼的人,對他們說:“你的信救了你了,平平安安地去吧,”這個時候,他也會面帶笑容。在路加福音第十五章,耶穌講了個比喻:牧羊人有一百只羊,其中一只羊走丟了,他會把九十九只撇在曠野裏,去尋找那迷失的一只。找到了,他就會歡歡喜喜的把羊扛在肩上回到家裏。我相信,當我們的大牧人耶穌找到我們這些迷失的羊,把我們帶回祂羊欄的時候,祂一定歡喜快樂,面帶笑容。
    
    今天的福音說,耶穌哭了。祂爲我們的迷失而哭;祂和我們一起哭。當我們受到傷害時,祂和我們一起哭。當我們沒有看見或者不肯接受上帝藉著祂賜給我們的恩典時,祂爲我們而哭。當我們像今天第一次經課《以西結書》所說的那樣,覺得自己“骨頭幹枯,失去指望,沒有前途”,耶穌就爲我們而哭。當我們被分裂和仇恨所捆綁,耶穌也會爲我們而哭。
    
    但是,如果我們真正接受了祂賜給我們的新生命,並且彼此相愛時,祂就會和我們同笑。如果我們,像使徒保羅在今天第二次經課中說的那樣,不再被人的罪性所控制,而是活在聖靈的掌管之下,耶穌也會和我們同笑。
    
    我相信大多數人喜歡笑的形象,不喜歡哭的樣子。大齋節期爲我們提供了一個機會,讓我們集中自己的心思和意念,在讀經和禱告中,來思想耶穌爲什麽而哭,爲什麽而笑;思想我們怎樣才能叫上帝喜悅,讓耶穌爲我們而笑。
    
    奉上帝,聖父、聖子、聖靈的名。阿們。

(2008年3月9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