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席琳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DRIVE SAFELY

(2006-07-21 17:45:57) 下一个


刚刚从教堂里回来,同事的儿子死了,黑人,18岁,车祸。

同事是个好同事,美国越战老兵,海军陆战队的通讯兵,转业后到我们单位,做IT,人不算太聪明,可是兢兢业业做事情,而且自己知道分寸,经常的感恩戴德,以公司为家,喜欢张罗事,也不贪小便宜,口碑就非常的好。在我们单位的诸多黑人同事中,他无疑是最受欢迎的一个。

同事离过婚,不久前又结过婚。有两个女儿,一个已经工作了,一个仍然在念大学。这个出了事的儿子,算是同事的继子。

同事的儿子也是个好儿子,在中学里踢足球,篮球也打得好,是主要的得分手。据说他人长的很英俊,却不是很高大,只是特别的灵活,喜欢动脑筋,属于比较聪明的那种。花一样的年华,前程也自然回似锦。再过两星期,小伙子就到密苏里州去,入读林肯大学。

上个星期天的晚上,小伙子和三个好朋友,都是球队的伙伴,一起开车去看电影。天比较的晚了,小伙子很兴奋,路上也没有了人,就把车子开的飞快。突然,车子失去了控制,穿过路上的栏杆,撞在一个教会墓地的石头墙上。小伙子当场毙命,同车的三个小伙伴,也都只有十八岁,仍然躺在医院里。

这几天单位的伊妹儿,一直在讨论同事和他儿子的事情,一会儿是事故的原因调查,一回是葬礼的时间安排。捐款的捐款,张罗的张罗。秘书说送一大一小两棵树,比送鲜花要好的多,因为鲜花易谢,而树则可以存活很久。到前台捐了钱,就随她张罗去吧。

亲友探视和遗体的告别,安排在星期五的下午5点到7点,在当地的一个基督教堂里举行。葬礼则安排在星期六的上午11点,在一个中学里面进行。由于周六尚有事情,就决定参加星期五的遗体告别。早上上班的时候先把行头都准备好,带到单位,下午下班了就和公司另外几个同事一起开车去教堂。

开车去教堂的路上,要穿过一段破烂的贫民区,其中的两个白人同事说这地方晚上开车不安全,尤其是万圣节的时候,不要在这里停留,因为有人会给您丟石头。说以前曾经有一个人,在这里开车路过,被人给扎过一枪,落下了终身残废,这样把旁边坐的一个女同事,惊的是目瞪口呆。我的黑人同事和他的儿子,就居住在这附近。

因为天上有一点儿落雨,大家都庆幸来的还早,能找得到趴车位。到教堂来的人很多,大多数都是黑人,因为同事的老婆,也是个黑人。来的白人,大多也都是我门单位来的或者是同事的朋友。

大家也并非都穿的很庄重,因为我们单位的女秘书,就穿了踢拉板在她脚上。咋天晚上为了穿什么衣服,还把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的录像带翻出来,看起来也没有必要,穿西装打领带的人也有,可是就比较的扎眼。来探视的人中,以年轻的学生居多,大概都是逝者的同学或伙伴,其中两个女孩子还在哭,但也未必就是女朋友。

这是一个不很大的教堂,里面也就盛百十个人的样子,已经基本上快坐满了人。穿过教堂门口的人群,里面有一个签到的地方,大家依序签上了名字,然后从中间的过道上,就走到教堂的前面。同事正在那里接待宾客,旁边站立一排穿黑颜色西服的,大概是他另外的几个继子或侄子。

看到我们,同事没有显的很悲伤,但看起来操劳了很多。他的夫人坐在最前排的椅子上,女宾客一般是和同事拥抱和抚慰,男客一般是长时间的握手,大家说几句宽慰和吊唁的话,也就匆匆地告辞了。

教堂的最前面,是逝者的遗体,盛在一个敞开了的棺木的上面,只能突兀地看见小伙子的头和脸部,确实长的十分的年轻和英俊,可是已经死了。棺木什么颜色和质料,没有太注意,只知道周围是簇拥着的鲜花丛。小伙子头的上部,是一个管灯,发出温暖柔和的光。教堂里没有音乐,也没有唱诗班。

回来的路上,大家说起这个小伙子,都欷嘘再三,说他真是出污泥而不染,只是英年早逝,可惜了。

和同事们分手的时候,大家都一再的叮嘱:DRIVE SAFELY!

2006-7-21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