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往事并非如烟(十一)

(2022-07-11 07:55:59) 下一个
往事并非如烟(十一)
         吕孟申
走了那么多的路,看了那么多的风光。心一年比一年成熟,人一年比一年轻松。人生行走,要学会删繁就简。看淡是非也就无所谓路;放下成败得失也就那么回事。拿得起,放得下;想得开,看得透,生活困惑自然开。一个人生命中的得与失,总是守衡的,我们失去了的,总会在另一个地方找回来。

岁月,好与坏都是风景。在岁月里,做一个懂得岁月的人,把它捧在手里,静静地读,把它放在心上,慢慢地品。不管过得怎样,都不必太在意,阳光依然明媚,花儿依旧芬芳。

人生,有多少计较,就有多少烦恼;有多少包容,就有多少欢乐。不和往事较真,因为没价值。不和现实较真,因为要继续。人生下好自己的棋,演好自己的角色。健康的活着,平淡的过着,真实的爱着。每一天都是新的开始,过好今天,才有明天。


自1986年至1988年,乌鲁木齐,兰州、郑州,三个铁路局文协,连续举办丝绸之路创作笔会,笔会得到了铁道部文协的支持和直接参与,这项活动开创了铁道部新时期文学艺术创作之路的新思路,对全路文学创作繁荣是一种示范和推动,在铁路内外文学艺术界引起很大反响。

我是郑州铁路局唯一连续三年全程出席活动的铁路作者。

丝路笔会第一站,由乌鲁木齐文协承办,大西北的苍凉辽阔,雄浑粗旷令我一生难以忘怀,那里的山山水水、那里人,那里曾发生荡气回肠的故事令我感慨万千,清泪潸潸......

当年,我用日记记录下一路所见、所闻、所经历的往事,至今仍不时浮现眼前。

1986年9月12日晴
10日下午16,30分,乘171次列车,同局文协任丹老师一起离开郑州,经过三天两夜的列车颠簸,到达乌局柳园车站。
担当本次乘务工作的是乌局客运段第6包乘组,一车长姓李,陕西人,一车长是维族人,餐车主任姓韩。上车后我与列车长联系就餐问题,很快得到解决,随软包旅客就餐,列车长、餐车主任、餐车服务员对我们很是热情。

同车软包车厢从西安上车一行3人;原乌鲁木齐市市长,随员1个秘书,一个翻译。据秘书讲,该市长刚过60岁,改为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敦敦实实的身材,白里泛黄的脸上刀刻般的皱纹,休息下车时,偶戴瓜皮小帽,他们一行3人,从北京乘车赶到西安,欲搭飞机时,适逢国家邀请日本90人的访华团,自13日至15日将飞机全包了,只好改乘火车了。

车厢还有一偃师籍的大学生,毕业分配玉门镇508信箱军工保密厂。此人文质彬彬,含而不露,说话慢声细语。与他交谈,想不想家。他说咋不想呢?问,是否打算调回去?回答:现在还未考虑,将来再说吧,话说回来,在哪儿都一样,哪儿的黄土不埋人?

沿着丝绸之路古道,一路上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的大戈壁滩,远处光秃秃的山,戈壁滩上时而有一丛丛土黄色的骆驼刺草,漫山遍野的荒滩有数不清的鹅卵石,密密麻麻,大的足有一米见方。
列车途径河西走廊,远望祁连山连绵不绝,山头白雪皑皑,在灰蒙蒙的大漠显不出亮色;时而看到一堆堆黄土墙,沿着铁路线逶迤,时断时续。有人说那就是过去抵御匈奴时的古长城,全然不见砖石的影子,偶尔亦有土堆起来的烽火台,和军营遗迹。历经几千年的风雨侵蚀,已面目全非,像一条条支离破碎的恐龙化石一样静静躺在那里。

列车行驶在空旷的河西走廊,哐当哐当车轮的摩擦声不绝于耳,机车冒着黑烟,好像一位负重的老人喘着粗气。坐在车里的人还直埋怨列车的运行速度太慢;他们不曾想我们的先辈当初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辛,千里戈壁不见人烟,当年的先行者骑着骆驼一步一步开辟通往中亚、西亚的通商之路,那种艰难困苦,九死一生的壮举是不应忘记的。

不亲眼目睹,真无法想象“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的荒凉景象。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铁路两侧生长的小叶白杨,它挺拔向上,不屈不挠的英姿多像坚守在风沙中的铁路工人!新疆是个好地方,就是缺水,如果有水的滋润,那就更得天独厚了。

1986年9月13日   星期六   晴

早,6点钟,在柳园铁路招待所起床乘汽车赶到安西县,稍事休息,直奔敦煌莫高窟。适逢90国大使游敦煌,5辆日野大轿车浩浩荡荡,一路只见黄沙荒滩,不见人烟。我们所乘汽车绕道300公里,中午抵达莫高窟。导游女孩身着黑职业装,化淡妆,青春靓丽不失温雅,手擎小旗,带领我们爬高上梯游了10个洞窟。

莫高窟计有洞窟五百余座,泥塑彩绘,洞窟壁画虽经两千余年,仍历历可观,最高泥塑佛高达33米,据说为世界第二大泥佛。洞窟泥塑、飞天造型栩栩如生,美不胜收,令人赞叹。

中国灿烂民族文化与佛释道结下不解之缘。泥塑、壁画高达三四层楼,自下盘旋穿洞而上;其规模之宏大、艺术之精美举世闻名。

敦煌石窟,一直成为中外游人梦寐以求向往的地方。
端庄持重博大传神的释迦摩尼像,飘飘欲动的飞天造型,令人叹为观止。试想,一两千年之前,那些虔诚的信徒,千里迢迢跋山涉水不远千万里而来,是怎样走过这千里不见人烟的荒滩,靠什么生活,如何坚持下来;依山筑穴,如何一铲一铲用泥塑成佛像,又是如何在暗淡无光的石窟中经年累月手持如萤豆油灯,在精心孜孜不倦描绘那优美的佛像传说,一代接着一代,虽目盲身残却不愿离开,何等伟大的夙愿,何等匪夷所思的坚守,真可感天动地泣鬼神,这不正是中华民族延续繁衍的精血魂魄所在吗?!

返程的路上,洛阳东站的张元纯,向大家讲述了他所在车间锅炉工李勤俭和洛阳机务段搬道员孙自林二人参加洛阳长江漂流队探险的事迹,令人扼腕叹息。

当尧茂书首次漂流长江遇难后,一个人的光荣献身,激起千万人的热情,洛阳手表厂一西北工学院的大学生,首先发起倡议,成立洛阳漂流队,得到相应6个人,洛阳铁路李勤俭和孙自林加入了他们的探险漂流队,这支自发的队伍社会不予承认,民间组织一洛阳中原贸易开发公司赞助2万人民币,条件是漂流成功为他们作广告。

这支民间漂流队买了一艘橡皮舟,等器材。在四川探险队前,他们抢先出发了,到达长江上游,兵站解放军为他们补充了给养,便勇敢地下水了,后来四川探险队落在他们后面下水,很快传来消息,洛阳这支6人的长江探险队全军覆没,壮烈牺牲。此行前张元纯给予李勤俭五百元钱,条件是探险成功,首先取得写报告文学的权利;人都壮烈了,也就没有了后话。

自敦煌回到县招待所吃罢饭,我们又乘车到鸣沙山爬大沙山。
90国大使及夫人也来爬沙山,一时之间,人头攒动,纷纷向山顶进发。有人直线攀登、有人迂回盘绕;那起伏蜿蜒的大沙山像刀切一样有棱有角。中国人光脚手掂着鞋吃力而上;外国人一本正经也不脱鞋,保持尊容向上爬去。那些身着五颜六色服装的大使夫人也陶醉在这大自然奇观,成群结伙向山顶发出冲击;有的走不了几步,便坐在柔软的沙上大喘粗气。手抚弄着细沙,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有的索性拄着棍子,有的更省事干脆在山脚下就花钱骑上骆驼,沿着山脚向月牙泉进发了......

我和柳园工务段的小伙子照护着上了年纪的任丹老师,前拉后推,向山头移动。一步一喘气,距离山头还有一半路我们都气喘如牛一步都不想爬了。可是当我们回头看到大使们争先恐后,满头大汗却兴致盎然朝上爬,激励了我们,一不做二不休起身往上爬。当我们最终到达山顶,朝下望去,月牙泉成了一道窄窄梭子型的小水沟。我们担心有一天日月泉水会干涸,日月泉只会成为美丽的传说。

9月14日,晴

丝路笔会在柳园招待所开始。
铁道部文协主席陈春森、老作家洪流发来了贺信。乌局文协副主席李家壁致开幕词。兰州局副局长参加了会议。

李家壁说——
新疆是个好地方,欢迎远方朋友来,吐鲁番天热,没有我们的心热;领略大西北风光、民俗、民风,我们尽可能为大家提供方便;尽量为大家安排好,看看这块生命的的地方原始风貌。出了嘉峪关往前看;泪不干 ,朝后看,鬼门关,西出阳关无故人。

西出阳关处处有亲人,我们共同努力办好这次笔会,看看几千年的文化遗产,捕捉创作素材,领略荒无人烟,风吹石头跑的自然景观。亲身体味早穿皮袄晚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的情景。

同志们可知道,戈壁滩地上不长草,底下都是宝,硒矿、煤、石油、铁,新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建设开发新疆是几代人的责任和使命。

文学笔会在铁路上是新的创举,几个局的铁路作者在一起互相学习、探讨很有必要,经济上、文学上,横向联合早就开始了。丝绸之路在历史上起了文化经济的交流,今天会有新的含义,过去的丝绸之路,今天的钢铁大道,诗情画意,笔欢离合,老一辈新一代使新疆钢铁之路向前延伸。北疆直通苏联,南疆到中亚、西亚。铁路大发展,需要大量反映新时代铁路工人风茂、西部文学的发展;铁路是西部文学很重要的方面,希望留下好的作品,随时欢迎大家的到来!

柳园铁路地区党委王书记致简短的欢迎词——
衷心欢迎,热烈拥抱来自远方的朋友来我们这里采风,体验生活,传经送宝。柳园站自1958年设立通车,开始只有几顶帐篷,大风一刮就吹跑了,吃饭、睡觉、喝水都成问题。条件异常艰苦,在几乎存不住人的恶劣环境下,我们第一代铁路工人餐风饮露,爬冰卧雪硬是坚守下来,在此生根,建成了戈壁明珠——柳园车站。
柳园战略位置极其重要,连接新疆、甘肃的十字路口。这里建成一万人口的小城镇,是物资、信息、人流、文化发展的交流中心,柳园车站是全国闻名的先进单位;这里条件差,缺水少菜,但比以前好多了,柳园机务段在这里,戈壁造英雄,出人才,你们的到来对我们是莫大的鼓舞,给我们送来精神食粮,在此表示感谢!
希望你们在此吃好、休息好,采风好,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文学作品。

铁道部文协王亚莉女士致答谢词——
首先向郑州、兰州、乌鲁木齐三局联合举办丝绸之路笔会,表示祝贺!74岁的洪流老革命发来了贺信,曾在新疆工作过、战斗过多年的老兵,很怀念这里,因为路远、身体的原因,不能莅临笔会与大家见面很是遗憾,祝愿笔会圆满成功。

几个兄弟局举办丝绸之路笔会对全路来说都是一个新起点,值得推广。乌局文协作了那么多的辛勤的工作,丰富的活动内容,使我们有宾至如归的亲切感。

新疆是祖国的歌舞之乡,古老瑰丽的文化遗产、绮丽的大漠风光,横跨戈壁、攀登天山,追寻丝绸古道的遗迹,必将激发我们的创作热情和灵感,丝路笔会火炬刚刚点燃,未来可期。

在来的列车上就感到新疆人民热情好客,我们看到乌局对我们的热情,再次表示感谢,预祝笔会圆满成功!

之后,丝路笔会发言拉开序幕。

与会铁路作者,纷纷发表自己的创作心得体会,气氛热烈,各抒己见,直述胸臆。


9月15日,晴    柳园图书馆

来自兰州局嘉峪关水电段郭灿东的发言,引起大家的兴趣。
郭,三十多岁,敦实的身材,赤红脸,一口地道的山西腔,谈吐风趣幽默。他谈自己创作长篇小说《黄巢》的体会和经历。
1985年5月,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黄巢》第一集出版发行,预计上中下三集120万字。对于一个仅初中学历,常年生活在戈壁滩上的上水工,能够有如此作为,谁不说是个奇迹呢?

1971年开始动笔《黄巢》创作,十年辛苦不寻常,苦辣酸甜谁人知。他始终牢记母亲给他的叮咛:“娃儿呵,学习是你的唯一指望,要不吃屎也轮不你吃热乎的!”

灿东牢记母亲的教诲,家穷失学早,早年学画画、自学中医、有专研文学创作,奋斗20年,苦读大量文史哲医药等方面的书籍,一卷在手其乐融融;为写《黄巢》记了二百万字的读书笔记,奠定了基础,磨炼了意志。他在铁路第1工程局干了10年,1975年调兰州局任上水工,所在武威分局三山两滩,狼尾山工区海拔二百多米,这里水质差,喝了常闹肚子;两山夹着一道沟,荒凉不见人,唯有苍鹰盘旋,蛇虫出没。

没有文化娱乐设施,常年看不上电影,整个工区30来人,山上野兔多,又不让打猎。青年人闹情绪,老工人很达观。为什么选择写《黄巢》,灿东说是受姚雪垠《李自成》的启发;李自成既然有人写,为什么不能写《黄巢》呢?正史上很难查到黄巢的资料,就从野史收集。一旦目标确定之后,就会废寝忘食去寻找资料。

他像一只小蜜蜂,醉心采蜜不停。节假日,星期天他几乎全泡在各个图书馆,从点滴入手;唐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战争,诗词、歌赋他都广泛涉猎,从千头万绪中搜寻有关黄巢的蛛丝马迹,积累有用的素材。

灿东自1978年开始动笔写《黄巢》,他深知自己的天职是干好本职工作,绝不能因为写作而影响正常工作,在此期间他从没迟到早退过,也没有请过事假,严格遵守规章制度。中午不休息,下午下班就往图书馆跑。在家从不看电视,妻子离家锁门走,他一个人静心在家写作。

一次他在屋,听见有院里有动静,小偷破门而入,他大喝一声,小偷闻声而逃。
通勤车里也是他创作的场所,久而久之灿东成了人们耻笑的“书呆子”,他也常常丢三落四,买东西交过钱忘拿走。

一天丈母娘来家,老婆交代灿东去卖肉,他沉浸在构思小说的情节之中,结果买回来一块儿豆腐,闹得不欢而散。

灿东自己82岁的老父亲住在酒泉,距他家23公里,他硬是骑自行车来往,媳妇心疼他不让汽车怕他骑车分心容易出车祸,6角钱的车票也不舍得花,媳妇吵他说:“你有个三长两短,我们咋办?”
灿东嘿嘿一笑说:“你放心吧,我还陪你白头到老享福呢!”

有时灿东走路,会突然掏出本子走走写写,别人还以为他是特务收集情报呢。
他要求自己写的东西要能够经得起历史检验,决不能瞎编乱造令人不忍卒读。
灿东考证出黄巢曾做过公使,文武全才。一次中举,看到溪边有一巨石上书“耽伪”,两字,为了这两字的内涵解释,他多方求证,还到兰州大学请教中文系教授确认后,心才放了下来。

为了写作,灿东经常是饥一顿饱一顿,食不知味,睡不安席。为了他的身体,老婆没少和他拌嘴,讽刺他说:“老婆孩子你不管,你自己命也快搭上了,正事不干,净想天鹅屁吃! ”
别人想吃天鹅肉是妄想 ,他老公连吃天鹅屁都是妄想,这媳妇话说的太绝拉 ,哈哈哈哈哈,我心中暗笑,为啦礼貌面上还装的一本正经,老老实实的记笔记。

“你头发急白了,还得掏两毛钱买瓶墨水染,神经衰弱、胃病可没人给你治,陈景润成功了,还能多活几年,看你会结个啥茧!”

十年磨难不寻常,好样的郭灿东果然坚持走出了自己的路子;整理了20万字文献资料,20多幅绘图稿,草稿200万字,经常握笔指头磨出了血,结成了厚厚的茧。第一册问世,省市文联领导登门探望,铁路局选举他出席职代会主席团、奖励一级工资,获自学成才特等奖。
郭灿东成了远近闻名的知名人物,他的家人也觉得脸上有光,可以昂首挺胸站立人前了。

郭灿东将其《黄巢》第一卷签名送我一本,我随即在信纸上为其写下一首小诗:
十年磨一剑
甘苦寸心知
不畏风霜苦
何惧世道难
暗香袭人处
根植大地间
须当驾长车
重越万仞山

灿东很喜欢,又拿出一本书,让我将此诗题写书上,以作纪念。

其他人的发言也很精彩,这种面对面的交流是很好的课堂,心灵的触动在于细节,相互的启发发人深省。

中午12:40分,与会人员搭乘70次列车于19:27分到达嘉峪关铁路招待所,稍事休息,步行到南大河遛了一圈。

夜色中徜徉酒泉公园;当年诗仙李白到此,挥笔写下《月下独酌》——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此泉。

9月16日,午夜10分    柳园

早上从嘉峪关招待所起来,吃罢早饭,乘酒泉钢铁厂汽车到酒钢厂走马观花看了一下。酒钢自958年开始兴建,几经周折,现年产钢50万吨,铁45万吨,职工3万2千人。厂房气势宏大,厂区花木繁茂,雕塑点缀其间,各个工区亭台楼阁掩映绿树繁花之中。

厂区浏览后,乘车来到嘉峪关,一睹千年古长城的雄姿。嘉峪关属明长城,城楼气势雄伟,外城、内城燕鸣石令人称奇。据传,一只燕子自回城时,城门已关闭,无法入内,燕子在城外徘徊,积郁尤烈,撞墙而死,精气不灭,于是每天燕鸣声不绝,后人拿石击墙发出啾啾燕鸣。嘉峪关城郭威严肃穆,城墙是由黄土挤压夯实而成,上宽约2米,上有垛堞。我们来时正值西影与香港合拍武打故事片《盲侠》,亲眼目睹导演、演员在风沙漫漫中拍片颇为辛苦,群众演员有骑骆驼、有牵驴羊、推木轮车、有敲花鼓、有卖艺的,茅草酒肆,酒旗迎风飘荡......
嘉峪关匆匆一别,汽车驶向酒泉公园。酒泉原叫金泉,汉武帝时派大将霍去病平叛征讨匈奴进犯,大举全胜。武帝犒奖御酒一坛;霍大将军让众将士共享龙恩,将此御酒倾入泉中,让大家共饮,后改名为酒泉。

酒泉公园出来,汽车又把众人送到酒钢招待所,厂长、运输部经理设宴招待,其乐融融。

9月17日    晴    柳园

笔会邀请新疆作协副主席、《中国西部文学》主编陈柏中主讲西部文学的发展概况和面临的挑战。

陈柏中,50来岁,面容清瞿,目光犀利,一派儒雅之风。
陈主席谈了——
一,新时期十年文学的估价;
二,关于人道主义精神、文学的主题讨论;
三,政治性的反思到文化性的反思;
四,生活是文学的最大创造性;
五,西部文学的发展和面临的挑战;

陈主席讲——
中国西部文学产生的土壤,不是照搬外国。西部文艺工作者文艺意识的觉醒,色调、特色,西部民族文化的心理优势是什么?
我们的文艺创作是为大众服务的,不是为了争名次,排座次。美国西部文学从19世纪初开始的,其特征是惊险、浪漫、侠客传奇色彩。
西部文学名称借用无可厚非;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名称也是借用的。

现代西部文学诗歌代表人物:艾青、杨牧、周涛等人。
西部人类的命运、创作理论与创作方法有它独特的地域性:
地区民族成分、文化意识、地域文化不同、历史演变不同:
陈主席不仅有渊博的知识,而且写得一手好字,具有大家风度,我让他在我笔记本上签名,他提笔就写——中国西部文学主编陈柏中
其字体俊秀飘逸,大家风范。

9月18日,晴     乌鲁木齐铁路局会议室

经过长途跋涉,我们终于到达乌鲁木齐铁路局。
乌局党委政治部王主任,局总工会艾主席作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词。
王主任说,乌局总的来说条件还很艰苦,86%的车站没水,吃水都是拉来的,有的地方没有电。
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乌局各族人民紧密团结众志成城,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事实证明,我们不愧为铁军称号,是一支能打硬仗,特别能战斗的队伍。

下午,乌局安排参加笔会的所有人员乘车游览乌鲁木齐市容,参观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旧址和新疆博物馆。
通过粗粗浏览,觉得尽管西部边塞沿途荒滩戈壁,很少见到绿色植物;但乌鲁木齐的市政建设很有伊斯兰建筑风格,宽阔整洁的街道绿树成荫;那些身着维族、哈沙克、乌克兰等民族服饰的姑娘妩媚可爱,比内地的姑娘更有冷艳惊人的魅力。

中秋之夜,我们在新疆度过了终生难忘的夜晚。
热情好客的乌局文协同志们为使远道而来的客人能够愉快度过中秋良宵,白天就开始忙碌起来了。
在局老干部部游艺室外,4张长桌上摆满了库尔勒香梨、吐鲁番马奶葡萄、金黄的哈密瓜、翠灵灵的大西瓜、豆沙馅月饼、还有一尺多直径的馕,院里架起了热哄哄的碳炉子;屋里的七八个姑娘在忙着准备羊肉串,随即架在炭火上烧烤起来,鲜亮流油的羊肉串撒上佐料,令人唾涎欲滴,急不可耐,姑娘们烤得快,客人吃得欢。

一轮皎洁的明月缓缓升起,“月亮出来了,月亮出来了!”面对这花好月圆良宵人们欢呼跳跃,翩翩起舞;谁说西出阳关无故人?一踏入新疆我们就感受到新疆人民热情好客胜似内地啊!
丝路笔会合影,左1,洛阳  张元纯     左2   吕孟申   左3  郑州局文协任丹     
右1,铁道部文协  王亚莉    右2,  洛阳   冯崇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