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笔会

这是立足于加拿大温哥华的文学社团“大华笔会”的文学创作园地,将定期发表来自加拿大本土、欧、美和中国大陆的会员及其他作者的原创文章
正文

《作家文苑》总第九十四期

(2010-08-08 17:31:23) 下一个

《作家文苑》总第九十四期

 

编者的话:本月16日是农历的五月初五,我们华人称之为端午,也称端阳。按传统习俗,这一天要插艾草、喝雄黄酒以驱邪避祟,更要吃粽子、赛龙舟以纪念战国时期楚国大诗人屈原。所以有人说这一天是诗人的节日。但也有人说这一天其实应该是祭日。不管是节日还是祭日,端午,都是一个流传了两千余年、充满了中华文化底蕴的纪念日,所以我们特意组织这一期以诗词为主的专刊,以飨读者,纪念先贤。

因篇幅所限,原连载的文章暂停一期,希读者见谅。

 

水调歌头·题友人国殇图*

 

叶嘉莹(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 温哥华

 

死有泰山重,亦有羽毛轻。开缄对子图画,百感一时并。几笔线条勾勒,绘出英魂毅魄,悲愤透双睛。楚鬼国殇厉,气壮动苍冥。

挟秦弓,带长剑,意纵横。枪林弹雨经遍,血染战袍腥。自古无人能免,偏是江淹留赋**,写暗恨吞声。何日再相见,重与话平生。

 

编者注:* 国殇,屈原《九歌》中之一首,内容是追悼和礼赞为国捐躯的将士。

** 江淹赋:江淹,南朝宋齐间人,有才名,有四篇赋传世,即《恨赋》、《别赋》、《泣赋》和《水上神女赋》。此处指《恨赋》,其主旨谓古人不称其情,皆饮恨而死。

 

端午诗词

蒋玉昌(大华笔会会员)/ 常州


一、七律
    端午节缅怀屈原

汨罗江岸榴花艳,青艾悬门香味幽。

端午年年怀屈子,神州处处赛龙舟。

雄黄美酒驱邪恶,遗韵楚风传各洲。

千载诗魂千载祭,明堂正气盼长留。

 

 

二、词二首

南歌子·端午赞白娘子

 

西子桥偶遇,山盟便定情。雄黄杯酒显原形。只怨许郞妄信,薄情生。 

仙草昆仑盗,金山水满惊。一腔怒火战僧营。冤镇雷峰塔下,永忠贞。

 

 

玉楼春·端午中华文化情

 

屈原溺江怀王咎。民众划舟江上救。包粽喂鱼往江投,五毒偕能驱赶走。   

手缠五彩丝线佑,艾草插门香气嗅。雄黄杯酒去灾忧,千载中华文化厚。

 

 

落梅风·屈原叹


宁川(大华笔会会员)
/ 温哥华


灵均志
*,毁太痴。

奉昏君尽心无异。

愚忠換來流放罪。

问诗魂殉身何意?

* 灵均:屈原字灵均

 

   浣溪沙
            农历庚寅端午  怀念诗人屈原
 
  卉(大华笔会会员)/ 温哥华
         
朝饮木兰夕抚琴,仲秋落叶菊缤纷。楚天暮暮日色昏。
   披发行吟《渔父》曲,云横岳麓怨何深?潇潇湘水伴诗魂。
 1屈原代表作《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2
《渔父》、《九歌》、《九章》、《天问》等均为屈原诗作。

 

 

 

采桑子·端午有感

 

微言(大华笔会会员)/温哥华

 

喧天锣鼓彩旗舞,竞渡龙舟。魂系神州。难忘汨罗万古忧。

故国回首踟蹰意,志也难酬,思也难休  寂寞江干橘千头。

 

    

     干(中国诗歌学会理事)/北京

除去附庸风雅者之外

真诗人

没有一个不与苦难相伴的

 是一粒枯松子

除了岩缝

一概没有安身之处

诗人还奢望什么节日呢

祭日 倒是有

在我们中国

叫做

  端午

 

端午  屈原 
**司马策风 (大华笔会会员)/ 温哥华

何需粽子和菖蒲
年年熏香我们的记忆
从来都不用想起
因为 永远都不曾忘记

江边 你乱发凌风
思君忧民 愁白了长发
你仰天长啸向天问
生死聚散可有期
爱恨忠奸有谁明
可是 那只是永无回声的空谷
你想招魂纳魄吧
魂已随风 被小人的口袋收走
魄也霜冷 被铁手监禁哑口不语

你绝望的纵身一跃 最后欲抓
楚怀王甩手离去的背影
可惜 抓不住他左右摇摆的衣袖
凄风呜咽 紧紧揪住旋涡的心

轻如白云 你飘进了
中华民族的血管里
无论历史清浊沉浮
你的名字 长在人心的脉动中
撞响华夏的胸腔

今天 仿佛又见到你
高立青藏昆仑
你登高 思远 抚剑
水袖轻抛 仰天长叹
去国怀乡 悲愤荡胸
眼中澎湃出两道飞泻的激流
离骚和天问 冲出了
一条长江 一条黄河
滋养了千年中华诗歌的土壤

你满头的木兰坠露
千年闪光
根根都敲响山颠的旭日
你萦怀的秋菊落英
万里流芳
缕缕都飘逸月下的香云

            端午                

郭梅(大华笔会会员)/ 杭州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桡……”,这是唐人张建封的《竞渡歌》,活脱脱画出在端午的丽日晴空下龙舟健儿竞渡夺标的热闹场面,据说,在那一片喧天鼓声中,“锦标”一词也流传了下来——因为,竞渡所争抢之“标”,为实用兼美观计,往往被缠上了鲜艳夺目的锦缎。《聊斋志异》里有《晚霞》篇,其主人公蒋阿端就是个擅长赛龙舟的小伙子——以“端”字名之,该是出于蒲翁松龄的慧黠吧,颇有味。

赛龙舟、吃粽子,照例是端午的招牌菜。这一天也因此在端阳、重五、重午之外,又别称龙舟节、诗人节和粽子节。在门上插艾草,在孩子身上和帐门等处挂上五彩的香囊以驱邪,也是保存至今的端午古俗。现在很多人在节前看到街头巷尾兜售自制香囊的村姑,也往往会兴兴头头地选上几个带回家去逗孩子、哄老人。记得小时候过端午,外公总会想办法抓几个蟾蜍清蒸,然后哄着我和弟弟吃下去,说是这样皮肤不会生疮毒疖子。不记得那时候是不是真的吃了那丑陋可怕的癞蛤蟆的肉,但却清楚地记得班里同学也说爷爷奶奶让吃这个,想来此乃江南一带的旧俗吧。

不过,古人还有端午射粽、击毬、斗草的习惯,今人知道的就不太多了——射粽盛行于唐代宫廷,即拿小角弓射小圆粽,射中者得食此粽;击毬又名击鞠、打毬,类似于今天的马球,历史悠久,早在三国时就见于记载,到金代则成为端午节的娱乐活动;斗草则属于不少人温馨的童年记忆,曹公雪芹在《红楼梦》第六十二回里安排几个小女子斗草——宝玉等四人过生日,主仆们尽兴撒欢,“外面小螺和香菱、芳官、蕊官、藕官、荳官等四五个人,都满园中顽了一回,大家采了些花草来兜着,坐在花草堆中斗草。这一个说:‘我有观音柳。’那一个说:‘我有罗汉松。’那一个又说:‘我有君子竹。’这一个又说:‘我有美人蕉。’这个又说:‘我有星星翠。’那个又说:‘我有月月红。’这个又说:‘我有《牡丹亭》上的牡丹花。’那个又说:‘我有《琵琶记》里的枇杷果。’荳官便说:‘我有姐妹花。’众人没了,香菱便说:‘我有夫妻蕙。’……”,她们斗着斗着,一言不合闹将起来,脏污了香菱新上身的石榴裙,于是便引出痴宝玉怜香且惜玉、呆香菱情解石榴裙的小插曲,甚为趣致生动。

当然,古人过端午还有一个众所周知的习惯:吃五黄,即吃黄鳝、黄鱼、黄瓜、咸鸭蛋黄及雄黄酒——《白蛇传》里那个温柔美丽的蛇仙就是在端午饮了雄黄酒才不得已露了原形的——雄黄是一种矿物质,有解毒杀虫的功效,故古人认为“饮了雄黄酒,百病都远走”,而法海教唆许仙用雄黄酒诱使白娘子露出破绽,也就顺理成章了。

新年、端午和中秋是古人最重视的“三节”,所以,《铡美案》里的包公有“端午日朝贺天子”的唱词,而戏中那个拖儿带女的薄命弃妇秦香莲自然绝对不会想到许多年之后有个出生在端午节的才女比她更运乖命蹇——两度带孕被弃,一生坎坷流离,早早含恨离世。她,是萧红

如今,端午又成了国定假日,许多的讲究没变,许多的热闹也依旧。只不过,很少有人饮雄黄酒了——不是为了纪念白娘子,而是因为现在我们知道雄黄含有砷、汞等毒性物质,进入人体后会损害肝脏。

 

 

注①:关于萧红的生日,由于她身世凄凉,故没有非常确切的记载,只知道在端午或端午前后,说法有四五种。其中,以五月初五和初六两种说法居多。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