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个农家的梦想和传奇 (十二) - 重建家园

(2016-01-29 21:24:02) 下一个

先不说搬家的辛苦,他们又舍不得花钱,幸好爸爸的一位老友,常来城里拉货。爸爸妈妈就搭人家的卡车,燕子衔泥似地,把二十二年积累起来的家,又一点一点地,搬了回去。

我们那儿的村里人说,盖一个房子,就象扒了一层皮。在农村盖房,事事要自己操心,从设计、选材、买材料、雇人,般般种种,都得自己干,甚至雇的人在干活时,你也得在现场盯着。 爸爸妈妈在亲戚家住了约半年,终于把房子盖起来了。这以后,又添加了许多东西,包括挖了一口水井, 盖了“堡台” 、 小仓库、院墙,加了不锈钢栏杆,铺了红色的地砖,从院子里一直漫到院子外面,等等。

爸爸马上又围绕房子种了若干树。他总是几乎不理解地说,为什么别的人家不在房前屋后种几棵树,树的若干好处,是那么显而易见,调节空气,尤其添色。忙也不至于忙成那个样子,穷也不至于穷成那个样子。

我们的五间房子,一边临着公路,所以很幸运,侧面还有空间,爸爸就用树和竹子把它好好地装饰了起来。几年下来,颇有田园别墅之风。门前有四棵梨树一字排开,前侧面另有四棵杏树,两棵山楂树,两颗樱桃树,六棵山里红,院子里还种过葡萄,竹子更是在院里院外,窗前,侧面,添了好多风韵。

我总遥想春天时一树一树的花开的景象,就在电话里拼命追问。爸爸有一次描绘了一幅画面:雪白的梨花盛开,几只红绿黄相间的小鹦鹉鸟在上面嬉戏飞来飞去。“美呀!”爸爸赞叹道。小鹦鹉都是大哥给买的,他们偶然发现飞出去的小鸟还会飞回来吃饭睡觉 :-),就散养了一段,当然结果是它们后来都不见踪迹了。

爸爸种果树,并不在意它的果子,主要是为了枝繁叶茂的树冠。要结出好果子,得下功夫剪枝打农药,要不总有虫疤,爸爸不想去伺弄那个。梨树秋天结了果,他鼓励客人去摘果子,剩下的任由掉下来成土;山楂树也是这样,虫子很少,但一大桶的果子,他们自己不吃,干脆送去给村里做糖葫芦的小贩了,后来挖掉改种竹子。那个樱桃树,是爸爸从山上挖回来的,小小的樱桃,一串一串的,熟的时候,每次能摘半盆,爸爸拿来下酒吃,有时连核都吞下去。种杏树,是因为杏儿不太招虫害,熟透了的杏儿也非常好吃。爸爸秋天时总给小孙女们留着,可是她们老不回来,最后杏儿就掉了,或者就送给邻居了。山里红,也是爸爸从山上挖回家的。它春天最早发芽变绿,秋天满树的小红野果,爸爸喜欢它。

最独特的,还是爸爸的竹子。那时我们那一带的独一份。我有时开玩笑说,爸爸种竹子的故事本身,就是一个很励志的故事,所谓“有志者,事竟成”也。我也忽然悟道,我们家庭孩子的成功,是有迹可循的。小到种竹子,大到盖房子,爸爸的身上,有一种所谓的成功的素质 – 决心,坚持,勤奋。就说一说种竹子的故事吧。

爸爸在城里住的时候,很喜欢在公园或居民家里飘摇翠绿的竹子,他以前不知道竹子在我们北方也能成活。搬回农村的时候,爸爸就问一户人家,能不能挖几棵,人家爽快地答应了。爸爸大喜,立志在新家里让竹子成林。

这个实际上并不那么简单的,因为我们老家,要比那个滨海城市冷好多,虽然现在也只是一个半小时的高速车程,但冬天气温可以低出10度。爸爸深谙原因,他有办法。

从城里移回来的竹子,被深深地挖着,带了结结实实的一大包土,爸爸临时先种在亲戚家的地里。秋天房子盖好时,他又移植到新家的地里,深深地埋下去。为了防寒风,他编了个细细密密的篱笆围着竹子,又用玉米窝的软软的东西塞在竹子之间。第二年春天来了,只有一两棵活了,发出细细的小竹竿。但这已是爸爸能期望的最好的结果了。革命火种留住了(一笑)。

爸爸深知好土的重要性,去河边推了几车淤泥回来,把院子里的旧土深深挖掉,换上淤泥。移植竹子的时候,爸爸生怕竹子的根受了伤,他要保护根的完整,就求了邻居家的壮汉帮忙,把包着竹子的巨大的一团土,两个人抬着,移到院子里。他跟人家说这土块大概能有一百多斤,那人几乎有受骗的感觉,说这能有二百斤沉呢。

结果竹子就长得特别好。清枝绿叶,高高挑挑,10年间不断繁殖。高达四米多,与房子一样高,远远高于和邻居家的院墙之隔,是最理想的绿色篱笆。爸爸又在院子外面的西南角种了一大簇,成小小的园林。这种竹子绿色期又特长,在我们那儿枯黄的冬季,象沙漠里的绿洲,一枝独秀。 有人在山坡上远远看到一团绿色,心里纳闷,就一路走来看个究竟。当然,想分栽竹子的大有人在。邻居家办喜事,客人甚至会来问爸爸想不想卖竹子。

在爸爸这边,很宝贝他的竹子,更有一种怕别人糟蹋了好东西的心理。他很骄傲地说:“他们栽不活。”他答应春天时,要亲自去帮人栽。

更好玩儿的是,良禽择木而栖。竹子成林了,鸟儿也招来了。天天傍晚,一群一群的麻雀飞回小竹林,叽叽喳喳,吵吵嚷嚷的。爸爸妈妈又找到了新的乐趣 - 喂麻雀。他们把谷类撒到堡台上,关上门,看着小麻雀们二三十个,成群结队来吃。尤其是冬季, 天冷了,下雪了,他们很乐意给小麻雀们一点照顾也给自己一个乐子。

 

爸爸又种了好多花,他种花跟种菜似地,一垄一垄,一排一排的。我去年回家,发现街上的菜地都改种花了。四五排的月季, 一排大叶子的芭蕉,加上竹子、树、红色的地砖,光看街上,简直可以当小别墅了。城里来的亲戚都夸赞这样好的居住环境。

确实是个很理想的居住的环境,今日农村也远不是过去的农村了。大多数人家都不养猪了,脏的情况大大改观。我们那一带,政府也给安上了自来水,来自于过滤过的河水。新盖的房子,都带卫生间,安上了马桶和太阳能取暖器。厕所是有点象这儿的郊区的,在自家附近挖一个封闭的地下处理坑。

反而是现在城里的人,被污染噪音所困,开始羡慕爸妈的居住环境了。也确实奇妙。爸妈搬回农村后,身体状况大为改观。妈妈的头痛,可能因血栓引起,找了当地一个中医针灸了一下,从此多年不犯。爸爸的心脏问题也大为改善,精神更加焕发。他们常常感慨,倘若继续在城里呆着,可能两人早都“挂”了, 回到农村,真地是个很好的选择。对爸爸来说,这简直是梦想的生活,他如鱼得水、大显身手啊。他种地的故事,又是个小小的成就。在他70多岁的年纪,竟然能种十一、二亩地,卖了一万多斤玉米,外加一些杂粮蔬菜,是不是很壮观?

爸爸安顿好房子后,就又操起了旧日的行当 – 种庄稼。自己没有地,他就租了几亩别人的地,又在野地开荒,随后的几年里,他种地的总面积多达十一二亩。我比较一下自己的小后院,一亩地好大的一块呢,凭我养花种草的经验,伺弄起来好费工夫啊。可是对爸爸来说,那根本是小菜一碟。他说现在干活可不比往年的辛苦了,春天租个拖拉机耕地,再把除草剂撒下去,就没有锄草的苦活了,施点肥,到了秋天收就是了。其实远不象爸爸说得那样轻松。妈妈说春天种地的时候,要赶时节,爸爸一大早五点钟就起来上山了,中午回来睡一觉,晚上天都黑黑了才回来,人累得黑瘦黑瘦的,有时也焦躁上火。

这是完全可以想象的,况且除玉米之外,爸爸还种土豆、花生、红薯、大豆等若干作物。每样东西从种到收,数不完的活计。他辛苦,但不以为苦。他总说现在可不比往日了,不靠这个吃饭。多收一点,少收一点,关系不大。他跟我描述,风和日暖的时候,在野外干活多么惬意;傍晚在夕阳中漫步回家,想起台湾校园歌曲的那首“荷把锄头在肩上,。。。踏着夕阳归去”,美滋滋的。还有,夏日的晚上,躺在房顶上,看满天繁星,享受凉风习习,觉得这简直是完美生活。是的,儿女都已出息成人,爸爸妈妈算是了无烦恼牵挂了。妈妈也逐渐习惯了乡村,虽然常觉得太孤寂。

爸爸种菜种粮,除了卖钱自给,另一大快乐就是送人。好笑的是,随着绿色食品的兴起,农家乐成了城里人的一大散心乐事,亲友们有时也愿意来探望爸爸妈妈,玩点儿农村的农耕生活。爸爸十分骄傲地赠与亲友他种的大萝卜、花生、红薯等。每次都包好袋子,装好箱,等着他们的车带走。他每年一定会种红薯,喜欢给小孙女看着怎样刨出笨笨的红皮黄皮红薯。对人家对他的夸赞,爸爸总是照单全收(一笑)。

而如今农民们的生活,也与以往大不一样了。年轻的要不在城里买房安家,要不就在当地盖起蛮漂亮的小房子了,当然价钱也不菲。村级公路基本都到位,很多家里也都有了小汽车,或摩托车。尤其是,政府的和谐社会的光辉也开始照耀在这最弱势的群体上了,“新农社”医疗制度可以报销很大一部分医疗花费。爸妈每月每人可以领到两百块的补助。虽然不多,虽然他们自己的收入远不够花费,但爸妈已经感恩戴德了。

我经常打电话回家。听他们描述在做他们喜爱的饭菜,坐在阴凉里欣赏花儿,或他们对生活的知足和感恩,等等,觉得非常安慰。他们辛苦一生,该过一点无忧舒心的日子了吧?但是,衰老,已不可避免地开始侵蚀他们的安宁生活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wyx2000 回复 悄悄话 “除草剂撒下去”还有绿色食品吗?
水色青青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我的美丽哀愁' 的评论 : 是现在的事儿。我们那一带还没开发呢 - 幸好:-)。很同意你:有个庭院,就有个和自然亲近的环境,好太多了。谢谢评论。
我的美丽哀愁 回复 悄悄话 真好。但你说的是现在的事吗。我们那里农村城镇化。农民只能住在楼上了。以前的院子什么的都给收走了。每次想到都很难过。住楼自然方便许多。但是没有了院子少了一份惬意和自在。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