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秋心情

世情险恶,人情淡薄。雨送黄昏,花谢易落。曾几何时,昨非今是。雨后黄昏,博客行乐。
个人资料
正文

没有白来美国(1)

(2010-11-21 18:25:50) 下一个
没有白来美国(1)

护照和签证之忽悠
稍具近现代史知识的人都知道,早年(清末民初)的地球村,,民间的你来我往,并不存在今天的所谓的护照和签证。倒是极像现在的欧盟,人员的来往都是无照和免签的。
远的不说,众所周知的戊戍政变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如要等到办了护照和签证才逃亡海外,早就身首异地,成了政变的牺牲品和烈士。
后来的周恩来,邓小平等的“勤工俭学”出国,凑足银两盘缠就可上路,没有听说么子护照和签证的事吧。
直到第一次国共分裂,蒋公清党时,不少中共党员和左派人士亡命外逃。只需买张船票,就可去日本避难。
二次世界大战后,地球上出现了姓社姓资的国家,同时也造就敌对的两大阵营。从此以后,铁幕拉起,两边老死不相往来。护照和签证应景而生,成了那个时代的产物。
护照和签证只不过是近几十年才有的事。 护照是个人的身份证,而签证则是“暂住证”或“准入证”。
历史发展的结果,姓社的国家日益贫穷,沦为丐邦。姓资的国家却日益富裕。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阵营消亡后,丐邦人民多已“四维不张”。富裕发达国家集体出台签证,用来对付,管制贫穷的丐邦人民。
值得注意的是,富裕发达国家之间几乎都是互免签证的。如此看来,护照和签证的是不是人类社会文明史上的一种倒退?

J签证
春风杨柳万千条,舜尧精英向西逃!
先皇晏驾后,国门重开。中国出现了历史上最大的一波出国潮。
1978 年6月,邓小平作出扩大派遣留学生的指示:“留学生的数量要增大......要成千成万地派,不是只派十个八个。” 当有人担心地问到,出国人员不回来的问题时。 邓大人答:“你们不要怕跑,就是跑了十分之一,还有十分之九。如果派一万人,跑了一千,回来的还有九千人。”
邓公能够成竹在胸,底气十足说这个话,心中自有如意算盘。
当年的出国潮中,赴美国的占了很大的比例。来美国的公派人员和不少的自费人员,手里拿的都是J签证。 美国移民法规定:J签证持有人在结业或毕业後必须返回原居地两年......J签证使得持有人只能在回国和“黑下来”两者之间作出选择,留在美国只能是个梦。大部分人都是糊里糊涂地来美国后,方才理解手中持有的J签证的分量有多沉重,也才明白为什么邓大人发话,不怕你们跑的原因?
人算不如天算。历史证明邓大人(还有一小撮美国鬼子)还是打错了算盘。“64”天安门事件,让当时90%出国人员留在了海外。

买'大件'回国
最早时期能够出国的,仅仅是一些具有中,高级职称人员,他们是名副其实的访问学者,这批人在国外呆的时间短,也是出国后人员里最穷的一批。他们的经济上是“实报实销”(供给制)。在保证”食,住“等基本生活条件后,手里是没有钱可以能够买'大件'回国的。
到了1989年止,来美国的中国大陆访问学者和留学生已有好几万人。
留学生们因为“来日方长”,不用考虑买“大件”回国的事。 买“大件”回国,成了访问学者们日夜操劳的大事。
80 年代,中国开始呼唤“万元户”。中国的“家庭建设”也开始向电气化迈进,追求的“大件”与时俱进,变成了冰箱、彩电、录像机等。可是一般家庭两口子上班,工资尚且不足 1000元,要存钱来买“大件”,谈何容易。家庭电气化的重担,历史地落在了出国人员的肩上。出国时人人都是豪情满怀,回国时更不能让两手空空。买'大件'回国成了出国人员们的共同愿望和任务。

省钱途径
当年的绝大多数访问学者属国家公派和资助, 400刀/月。付去保险后,剩下三百多。要买“大件” 只有省钱一途。
美国的生活中,食品不贵,再怎么节约,从牙缝里也省不了几个钱。 唯一可行的是在住房上省租金。访问学者们多挤住一起。两人,三人住一间房,甚至客厅里也住满人。
冬天暖气贵,就不开暖气。烧热水花钱,就只用冷水,一周只洗一次澡(在国内这样的传统生活,几十年都过来了,短期在美,保持传统,并非难事)。
美国南方的旧车几百刀就能买下,于是几个人凑钱搭伙买一辆。学开车,出行购物都解决了。
大家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买'大件'这个共同目标,住在一块。聊天打牌下棋,远离孤独寂寞,其乐融融,何乐不为?
当然,问题也是有的。各人的生活习惯不尽相同,首先吃的就不可能步调一致。于是,厨房里总是油烟滚滚,整个住房里充满了中餐馆味(smelling)。访问学者都难免一身的中餐味。
还有人人都是车的主人,到了后来,自然就变成了车没有主人(管),车也成了常常没有汽油的空车。
为了省钱,难免锱铢必较,有时候一个科特(25分)就会弄得面红耳赤,不欢而散。
当年公派访问学者在美时间,短的呆几个月,最长能呆两年。若能够得到美方资助,可再延一年。
和其他国家公派访问学者相比,大家真是囊中羞涩。即使如此,多数访问学者回国时都买完所有的”大件“指标。完成了小家庭电气化的“大件”重任。
(未完)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