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秋心情

世情险恶,人情淡薄。雨送黄昏,花谢易落。曾几何时,昨非今是。雨后黄昏,博客行乐。
个人资料
正文

“余则成”的儿子

(2010-05-20 13:30:27) 下一个
 国内有一部热剧“潜伏”(导演:姜伟)。介绍一个叫余则成的军统特务,看到国民党贪污腐化误国误民,投靠共产党的故事.而余则成的原型人物是吴石(中共打入国民党内部的最高情报官,1973年,大陆官方追认吴石将军为烈士)。
1948 年,任国民党国防部高级将领的吴石已经开始暗助共产党,同意提供重要军事情报并策反国民党军队。吴石去台湾后,就任国防部参谋次长。1950年,中共台湾地下党负责人蔡孝乾被逮捕,随即叛变供出所有地下党员名单,其中四百多人被抓,书记以上未投降者悉遭枪决,中共在台地下组织彻底瓦解。“吴石案”暴露后,吴石、陈宝仓中将,聂曦上校、朱湛之四人被台特别军事法庭判处死刑.”。“吴石案”是国民党退守台湾后的第一宗政治大案。

有幸与“余则成”的儿子同学,讲一些陈谷子烂芝麻往事:
余则成的儿子叫克思,和无产阶级革命导师老马同名,是六六届的学生。认识克思是在校文工团时。文工团里的克思是说唱队演员。说唱队成员一大特点是俊男美女多,二是根红苗正的少。后来果然得知,克思的家庭出身是(去台)“反动军官”。
反动军官给自己儿子取个名叫“克思”,在当时还是有点不可思议的。更不可思议的是,克思每月都由民政局发给生活费若干。因此,克思的生活还不至像普通“黑五类子女”那样的困顿不堪,拙襟见肘。

克思是个帅哥,舞台上常扮演“高,大,全”,如(红岩)许云峰之类的地下党员角色。如要克思演国民党军官也是绰绰有余。克思在文工团里对姑娘们殷勤,姑娘们对克思亦好感。常见克思给女生化妆,这活换个人,多半拿不起,更放不下。文工团的女生,都是花样年华的仙姑。二十几岁的小伙,给美女化妆,在仙姑脸上抹来抹去,意志何等坚强。仅凭这点,克思就让人佩服。多年以后,文工团里的一个美女成了克思的太太,这是另一码事。

1966年6月,文革伊始,,“反革命学生”在大学里的每个班或年纪至少有一两个,按比例是5%。揪出了隐藏的阶级敌人,上上下下都会如释重负,得以解脱。克思是学校第一个被揪出来批斗的“反革命学生”,然后被公安机关逮捕,直接押送监牢。反动军官的儿子是反革命学生,不难理解,甚至天经地义。这叫“老鼠生儿打地洞”,完全符合“血统论”。“这辈子算完了”,是众多“反革命学生”们的共同感受,克思也不例外。
幸得先皇诏示天下:“学生问题一律不整,留待运动后期处理”。不久,克思得从牢里放出。校园里再看到他时,大慨是不见天日的牢里呆久了的必然结果,克思的脸色苍白,浮肿,眼神暗淡无光,完全改神变相,不复当年的帅哥型象。
接下来文革运动进入串联,造反,武斗......

1967 年,毕业分配,通知克思到中共省委组织部报道。众人方知,克思是烈士子女,属特别照顾一类。克思是当年高校唯一留在省城里的。至于其余众生,统统“四个面向”(面向农村,工厂,基层,边疆)。待到克思的校花女友毕业分配时,当年文工团里的那个美女,被“照顾关系”也留在省城。
克思做梦也没有想到,曾经的“黑五类,狗崽子”和“反革命学生”,转瞬间就成了根红苗正,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接班人。克思扮演了现代版“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乌鸦变凤凰,克思是中国特色“灰姑娘”。
在那个“阶级斗争”的年代里,任何人都被打上了“阶级络印”。克思究竟是啥“阶级络印”?

克思的老爸是谁?只有党才知道。克思是啥“阶级络印”?也只有党能够回答。
把克思称叫“余则成”的儿子,还可以罢。

后纪:克思已在市建设局长位上退休,有三个已成年的儿女......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小茹 回复 悄悄话 很喜欢看潜伏,但是总是觉得这个电视剧的结局是有些许讽刺意味在里面的。
今天看了你的文章,有点明白感觉讽刺的意味是在哪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